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常用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方法:根据妇产科护士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434例入住患者的护患沟通效果分析,探寻提高当前妇产科护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妇产科护患沟通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经过系统学习妇产科常用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增强了妇产科护士的沟通意识及沟通技巧。妇产科护士采用了适宜的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与患者沟通后,达到了有效的护患沟通效果,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妇产科护士采用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与技巧,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方法,防范妇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讲座,加强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缓解医患矛盾。结果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护患纠纷减少。结论加强管理和健康宣教,可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加强整体护理观念,提升服务理念,使妇产科患者满意度增高。方法:对妇产科患者从人院、病情观察、护患沟通、患者出院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管理。结果:住院的妇产科患者对医院妇产科服务、技术水平各方面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整体护理管理是妇产科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可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矛盾纠纷,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妇产科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维权的意识增强,致使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率居高不下.妇产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更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影响到日常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妇产科易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瑞 《中医临床研究》2014,(28):129-129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中医特色护理内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96%、护患纠纷发生率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30%、护患纠纷发生率3.76%,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加入中医特色护理内容,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文章分析的新形势下护理纠纷的原因及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措施:通过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可以预防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特点及临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特点,为临床预防和应对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患护纠纷24起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涉及纠纷护理人员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心理状态等情况。结果:本组24起患护纠纷中有护士自身因素所致13起,占54.16%,护理管理因素所致2起,占8.33%,患者因素所致7起,占29.17%,社会因素所致2起,占8.33%,其中以护士自身因素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三种因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人员平均年龄显著偏高(P〈0.05)、妇产科护理工作年限偏低(P〈0.05)、SAS和SDS评分明显增高(P〈0.01);两组学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数量多,性质轻,护理人员涉及面广,护士自身原因是护理安全的主要隐患,缺乏沟通是诱发护患纠纷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管理,开展心理调节,缓解心理压力,主动查找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以避免发生患护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护患纠纷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找出预防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结果:护患纠纷的原因有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违反操作规程、患方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等。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增强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遵守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规范化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等,才能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防止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对引起护患纠纷的因素的分析,增加法律意识,更新护理理念,注重沟通技巧。结果:有效的预防护患纠纷。2007~2010我院护患纠纷大幅减少。结论:通过完善护理制度,改进护理质量,注重沟通技巧对防范护患纠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儿科护患关系是建立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患儿及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护患双方在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偏差,护患矛盾、护患纠纷时有发生,现对儿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长在护患纠纷中的监控与策略。方法:分析护患纠纷原因,有的放矢做好监管工作,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结论:护士长实施有效的监控与策略,能有效防范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中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如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改善护患沟通方式,科学管理急诊科护理工作,以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护士个人原因、医疗设备等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采用针对性防范措施后,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急诊科是护患纠纷高发科室,患者病情危急,家属情绪不稳定,针对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能够切实改善护患关系,保证急诊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童瑛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1):1113-111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探讨如何处理好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护患纠纷.方法:对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发生的218例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解决途径等进行整理,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护患纠纷常合并医患纠纷.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护患沟通欠佳、护理文书不规范和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通过努力加强沟通,最终可促进护患纠纷的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减少儿科护患纠纷的效果。方法:对干预前后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后儿科护患纠纷和患者投诉人数明显少于干预前(P〈0.05);人院第一日,干预前和干预后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当日和出院30日后,干预后,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儿科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探讨儿科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儿科护理纠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护患纠纷的原因多样,主要包括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沟通以及业务能力不够硬等原因结论:通过提高专业技能,加强护患沟通,完善制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最大限度预防或避免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高龄初产妇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需求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如何满足高龄初产妇产后中医知识的需求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对128例高龄初产妇的中医保健知识的需求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高龄初产妇大多需要产后中医保健知识,且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发生率较高,在相同护理条件下,高龄初产妇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较低。结论:基层卫生单位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力满足高龄初产妇的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需求,高龄初产妇是发生护患纠纷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相关护理服务工作,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护理服务意识与护患纠纷的关系。方法:对我科既往住院病人所获得的临床护理服务及所产生的护患纠纷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总结。结果:18例护患纠纷案例中,17例经过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不断落实医疗规章制度、提升自我素质修养及护理服务价值理念,护患纠纷完满解决;1例患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结论: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道德修养、转变服务理念、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权利、有效的沟通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前提之一,更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避免护患纠纷干预措施,将各种护患纠纷降到最低限度,为真正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护患关系的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积极的对策,正确认识护患关系中的障碍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健康,提升护理水平,减少护理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护理风险意识,防范护患纠纷。方法:规范护理行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结果:有效回避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就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