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在小儿上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两组,与手术封皮时经静脉连接镇痛泵,镇痛液配方:F组(芬太尼0.02mg·kg^-1+昂单司琼0.1mg·kg^-1+生理盐水=100m L);KF组(氯胺酮4mg·kg^-1·d^-1+芬太尼0.01mg·kg^-1+昂单司琼0.1mg·kg^-1+生理盐水=100m L)。记录术后4、8、12、24、36h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KF组,且KF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8h后KF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与异丙酚合并应用 ,术后苏醒时间较单独应用氯胺酮明显缩短 ,麻醉苏醒过程平稳 ,无烦躁谵语 ,笔者总结 2 8例小儿斜疝麻醉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小儿斜疝术 2 8例 ,ASA 级 ,年龄 2~ 10岁 ,手术时间 30~ 90 min。随机分为两组 :A组氯胺酮并用异丙酚 ,B组氯胺酮组。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2 mg/ kg、阿托品0 .0 15~ 0 .0 2 mg/ kg。 A组 :氯胺酮 1~ 1.5 mg/ kg静注 ,术中 0 .1%异丙酚 0 .0 9~ 0 .1mg/ (kg· 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麻醉 ,并根据患者对手术的反应 ,间断静注氯胺酮 1.5~ 2 mg/ k…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Ⅰ组)和术后镇痛组(Ⅱ组),Ⅰ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和曲马多1.5 mg/kg,术毕时静脉注射6 mL生理盐水;Ⅱ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6 mL生理盐水,术毕时注入氯胺酮0.5 mg/kg及曲马多1.5 mg/kg。术毕接PCEA吗啡镇痛,观察术中麻醉效果、术后24 h吗啡用量、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镇痛效果及其毒副作用。结果Ⅰ组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均<0.05)。术后12 h、48 hⅠ组VAS评分明显小于Ⅱ组(P均<0.05),术后24 h、36 h I组VAS评分和Ⅱ组差别极其显著(P均<0.01)。术后24 h吗啡用量I组显著小于Ⅱ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能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丙泊酚组,B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C组为丙泊酚-氯胺酮组。分别记录术中MAP、HR、Sp(O2),并观察各组诱导时间、镇痛效果、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和下腹痛(宫缩痛)。结果B组、C组术中MAP、HR的变化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和C组(P均<0.05);A组丙泊酚用量最大。3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以B组和C组为优。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氯胺酮和单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都能为人工流产提供一个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操作条件,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的患者用药量明显减少,诱导及苏醒时间短,下腹部痛发生率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患者在施行硬膜外麻醉后,常不能配合手术操作,影响手术进行,需静脉辅助应用麻醉药.我科近5年来,在硬膜外麻醉下辅助应用氯胺酮1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与氟哌合剂在硬膜外下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60例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三组:I组(氯胺酮组);Ⅱ组(氟哌合剂组,即氟哌利多2.5mg+哌替啶50mg);Ⅲ组(氯胺酮+氟哌合剂组)。确认麻醉外生效后,I组在切皮前1-2分钟静脉注射氯胺酮20-30mg;Ⅱ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哌替啶50mg;Ⅲ组在切皮前1-2分钟静注氯胺酮20-30mg,胎儿娩出后再立即静注氟哌利多2.5mg,哌替啶50mg。术中常规面罩吸氧,监测Bp、HR和SPO2。每组于切皮时(T1)、胎儿娩出时(T2)、术毕(T3)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Apgar 1min和5min评分。结果:三组患者Bp、HR和SPO2在各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I组、Ⅲ组VAS在T1、T2时明显升高,Ⅲ组在T3时镇静评分较前两组明显升高(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I组有4例患者兴奋、躁动但较轻;Ⅱ组6例产妇出现寒战,胎儿娩出静注氟哌合剂后好转;Ⅲ组未见有恶心、躁动、寒战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氯胺酮、氟哌合剂联合给药,能消除产妇术中疼痛,降低氯胺酮的副作用,减少产妇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 2 0 0 0年起 ,观察了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 80例 ,年龄18~ 70岁 ,ASA分级I~II级 ,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组 (A组 )38例 ,硬膜外麻醉辅助小剂量氯胺酮组 (B组 ) 4 2例。1 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对小儿麻醉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丙泊酚1~1.5 mg/kg,氯胺酮1~2 mg/kg缓慢静推;麻醉维持:丙泊酚以30~40μg.kg-1.min-1、氯胺酮以10~30μg.kg-1.min-1静脉微量泵入维持镇静镇痛。记录术前、术中的MAP、HR、SPO2、RR变化,停药后记录患儿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情况和不良情况。结果:注药后至清醒,患儿MAP、HR、SPO2、RR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儿停药清醒时间(15.1±3.3)min,所有患儿麻醉效果满意,无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对生理干扰小,清醒快而舒适,术后恢复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联合笑气吸入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收治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联合笑气镇痛组和笑气镇痛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氯胺酮联合笑气镇痛组疼痛评分较笑气镇痛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联合笑气吸入麻醉可有效提高分娩镇痛治疗效果,能够为临床提供切实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颈部手术中,临床通常采用颈丛阻滞方法,但对于一些手术范围广、病灶部位深、时间较长的病例,即很难满足手术顷利完成及患者充分镇静、镇痛的需要。为此笔者对此类病例应用力月西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异丙酚,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在白内障患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采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并与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心率(HR)均有明显增快,但是观察组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HR和SpO2平稳。另外,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而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出现躁动。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可收到较单纯的氯胺酮麻醉更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起效快,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副作用极少等优点,是手术治疗小儿白内障的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神经中枢敏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氯胺酮作为麻醉药已30多年,其机制涉及多种受体,它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结合是主要的。有研究证明,氯胺酮不仅有麻醉和镇痛作用,当用其重复刺激脊髓背角细胞神经纤维后发现可结束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状态。本观察拟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评价其对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并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异丙酚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同时手术后患者精神意识运动功能恢复迅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药。通过与传统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就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呼吸循环功能上的变化以及手术后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产后抑郁及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产科剖宫产分娩的70例产妇,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产妇均进行全身麻醉,同时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于术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恢复质量、术后恢复情况、疼痛及镇静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舒适度、麻醉满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3 d、7 d,观察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7 d,观察组产妇恢复质量评分(QoR–4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量表(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6 h、12 h、24 h,观察组布氏舒适度评分(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28例患儿氯胺酮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麻醉各个领域,它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特别适合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但氯胺酮麻醉术后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除恶心、呕吐等表现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麻醉苏醒期内肢体不自主运动较常见,偶可出现抽搐或惊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较大,躁动患儿往往出现较高的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从而增加内出血的机会;躁动时的体动挣扎会危及缝合线、引流管、各种导管等,从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甚至出现意外伤害及自伤,因此加强对小儿麻醉术后恢复期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以来,我院在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同时采用电针刺激相关穴位,加强吗啡的镇痛效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选择下腹部手术50余例无心、肺疾患,ASA分级Ⅰ~Ⅱ级拟行子宫或卵巢部分全切的患者。年龄20~55岁,体重47~68kg,自L2-3行硬膜外穿刺和置,局部麻醉药为含1:20万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麻醉感觉平面上界不超过T2。术中不用辅助药物,随机分成两组,待手术结束前注入吗啡3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6ml)。其中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对74例7岁以下小儿,手术随机分成氯胺酮联合眯唑安定和单纯氯胺酮组,观察手术刺激的反应、两组给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相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因妊娠囊破裂导致急性失血,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急行手术是治疗之本,为此所施麻醉也具有特殊性,我们曾作过回顾性研究总结,现将我院2009年120例宫外孕的有关麻醉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