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观察了通脉灵灌胃给药对大鼠颈动脉体内血栓形成、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血小板聚集及血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脉灵可显著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并明显降低脑缺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同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大鼠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2.
通脉灵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脉灵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血小板聚集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通脉灵大剂量组、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而后记录各组血栓形成的时间;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浸出液的OD值;计算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聚集抑制率和5min解聚率;血液黏度仪测定血液黏度.结果:通脉灵可显著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P<0.05或P<0.01);明显降低脑缺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率(P<0.05或P<0.01);明显降低血液黏度(P<0.05)或P<0.01).结论:通脉灵对脑血栓形成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参素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丹参素胶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和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ADP为诱导剂,观察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采用电刺激法,测定闭塞性血栓形成的时间;用冰水刺激制备“血瘀”模型,检测主要流变学指标。结果:丹参素胶囊能明显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体外聚集活性,延长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时间,降低“血瘀”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机体血液流变性。结论:丹参素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液“浓、粘、聚、凝”状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蛭注射液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王晓明  邱智东 《中成药》1998,20(4):27-28
应用比浊法研究水蛭注射液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蛭注射液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蛭注射液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闭塞性血栓形成的时间。此结果说明水蛭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葛根总黄酮对血液粘度,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禹志领  赵红旗 《中药材》1997,20(9):468-469
葛根总黄酮500或1000mg/kg,连续po 7d,能显著降低大鼠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血栓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小鼠体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血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旋转玻璃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采用比浊法测定ADP,ACA,CO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血栓法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脑泰方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降低ADP,ACA,CO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减短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干重。结论抗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是脑泰方预防、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消癃灵对小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消癃灵对丙睾引起的小鼠前列腺增生,小鼠巴豆油性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多种炎症介质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对切除肾上腺的大鼠抗炎作用仍保留,并且有非常显著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对已聚集血小板的解聚作用。  相似文献   

8.
舒络胶囊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舒络胶囊(水蛭、蜈蚣、川芎等)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均分为大中小3剂量,灌胃给药;用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0L),花生四烯酸(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和电刺激大鼠静总动脉两种血栓形成方法;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结果:舒络胶囊大中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ADP、胶原、AA诱导大鼠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抑制两种方法引起的大鼠的血栓形成.结论:舒络胶囊具有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结扎法引起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测定血栓重量;用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原花青素对家兔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XP)、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能显著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并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对COL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弱。原花青素对家兔APTF、PT、TT和FBG无显著影响。结论:原花青素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桃消肿合剂的活血化瘀、抗炎作用。方法:观察红桃消肿合剂对家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足肿胀、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红桃消肿合剂明显降低血瘀家兔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抑制大鼠足肿胀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红桃消肿合剂具有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瘀丸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激光致栓动物体内观察到化瘀丸的抗血栓作用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本研究根据中医大怒、大寒致瘀理论,制成大鼠血液流变学呈粘、浓、凝状态的急性“血瘀证”模型,证明化瘀丸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诸多指标。化瘀丸对心脑血管作用明显,对急性脑缺血缺氧有显著保护作用,增加脑血流量,明显改善软脑膜微循环。化瘀丸还可使离体兔动脉环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芪棱片对血栓形成和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银叶  郝美荣  杨露  李长龄 《中草药》1997,28(9):541-543
用血小板聚集实验(exvivo)、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脑水肿动物模型对芪棱片的药理作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芪棱片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P<0.001),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延缓作用(P<0.01),本品不影响脑水肿时的Na 含量升高,而对水肿引起的K 含量降低有改善(P<0.01),对脑水肿有明显缓解作用。本实验结果为芪棱片在临床上用于预防缺血性中风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棱炮制品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兔林  纪青华 《中成药》1999,21(10):511-513
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小鼠本内血栓形成对三棱总黄酮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棱总黄酮具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以此筛选出三棱中总黄酮破血化瘀的活性部位;同时比较炮制对其影响。结果显示,醋制后化瘀作用明显增强,其中以醋灸三棱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实验结果表明,熄风康能显著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及体内血栓形成,改善小鼠耳郭微循环,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方仙灵脾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对照组,复方仙灵脾大,中,小剂量组,通过结扎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复方仙灵脾注射液对血浆中的血栓素,前列环素,血小板聚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脑梗塞面积的影响。结果 复方仙灵脾注射液不仅能明显提高血浆中的前列环素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而且能明显减少血栓素水平和丙二醛的含量。缩小脑梗塞面积,结论复方仙灵脾注射液在改善血浆TXA2-PGI2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又有清除自由基,改善脑功能,减轻急笥脑梗塞所致的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6.
青紫舌与血小板高聚集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正常人中随年龄增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同时青紫舌的发生率增高;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聚集性和青紫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与青紫舌形成有关,并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DS注射液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家兔和大鼠静脉注射DS注射液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Ds注射液显著抑制ADP、AA、和PAF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显著抑制离体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论DS注射液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麝香醒脑宁(Shexiang Xingnaonin,SX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SXN对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血栓形成仪测定体外血栓形成及比值法测定血小板聚集;体外法观察SXN对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XN(0.04,0.08,0.16 g.kg-1)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8 h和22 h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抑制脑组织TNF-α的表达;SXN(0.08,0.16 g.kg-1)对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XN(0.16,0.32 g.L-1)在体外对血凝块有较好的溶解作用。结论:SX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表达、抑制血栓形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成  袁红  胡小鹰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11-411,413
目的观察BQ注射液对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和家兔静脉给药后,分别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结果BQ注射液22mg/kg、44mg/kg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BQ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ADP、AA和PAF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BQ注射液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为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