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曲尼司特和安慰剂的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外用丝塔芙保湿润肤霜。对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用SCORA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23例基本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5.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7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16);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4.35%,且症状轻。结论: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98例患儿均为出生至6个月的婴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我院自制的氧化锌搽剂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给予普通婴儿牛奶奶粉喂养;治疗组51例在以上外用治疗的基础上将普通婴儿牛奶奶粉改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的低敏婴儿牛奶奶粉,分别在就诊第1天和第14天疗程结束时记录临床指征及评分并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有效率对照组29.78%,治疗组6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美能20mL静推,对照组用安慰剂,两组均外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共治疗4周。结果:美能组的红斑、瘙痒及苔藓样变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的量及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美能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湿疹,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痒、湿疹样皮损和干皮病样症状等,常在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期起病,可伴有血清IgE水平升高及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个人史或家族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正确治疗AD应是皮肤科医师熟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湿疹,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痒、湿疹样皮损和干皮病样症状等,常在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期起病,可伴有血清IgE水平升高及过敏性鼻炎或哮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丹参酮等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AD),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科室门诊,符合AD诊断标准[1],同意参加观察者。共治疗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23岁,平均9.5岁;病程最短2.5个月,最长19年,平均8.7年。选择皮损为对称性部位者,皮损面积5~10cm2作为观察治疗对象。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均未接受过系统抗生素、抗真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1周内局部未使用过抗生素、抗真菌药或皮质类固醇治疗;皮损广泛且合并严重内脏病患者或不能坚持治疗完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 :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菌苗的制备方法及临床疗效 ,提高对特应性皮炎 (AtopicDer matitis ,AD)的治愈率。方法 : 分别从 15例AD患者的皮损处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通过纯化、培养、灭活、洗涤、分装等步骤制备出自身菌苗。首次皮下注射 0 .5ml(10亿个细菌 ml) ,每周注射 1次 ,每次 0 .5~0 .7ml,注射 8周后观察疗效 ,并以干扰素 (IFN) -γ作对照。结果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菌苗治疗组15例 ,基本治愈 7例 (4 6 % ) ,显效 4例 (2 6 % ) ,总有效率 86 % ,与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5 )。结论 :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菌苗治疗特应性皮炎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且低毒安全 ,未见全身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目前患病率正逐渐增高、临床上仍属病因不明,顽固难治性的特应性皮炎(AD)的最新治疗方法进展。其中包括与细胞因子治疗有关的方法,及与免疫有关的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AD临床治疗实践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5月共诊治特应性皮炎179例,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现就本病的病因及防治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79例患者均来自我所皮肤科门诊,其中男98例(54.75%),女81例(45.25%)。发病年龄1个半月~48岁:1个半月~12岁66例(36.87%),13~20岁82例(45.81%),21~48岁31例(17.32%),平均年龄18.7岁;初发病例75例(41.9%)复发病例104例(58.1%)。病程3天~6个月,平均16.5天。皮损部位:仅发生于头面部47例(26.26%),主要发生于四肢71例(39.66%),主要发生于颈及躯干36例(20.11%),弥漫于全身者25例(13.97%)。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皮疹,皮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特应性皮炎患儿(AD)与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方法:收集特应性皮炎患儿(AD组)和健康婴儿(对照组)受试者粪便,提取粪便样本总DNA进行定量分析和PCR扩增,采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16S rRNA测序。经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肠道菌群在属、种水平构成性的差异。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菌群特征,LEfSe分析描述两组菌群代表性差异菌种。结果:共33例特应性皮炎患儿(AD组)和30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纳入为研究对象。AD组的菌群物种丰度和均匀度指数较对照组偏低,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肠道菌群在组成结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32);采用LEfSe分析方法发现在属和种水平上,AD组弗氏柠檬酸杆菌、产酸克雷伯菌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对照组链球菌属、韦荣氏球菌属、巨球形菌属、唾液乳酸杆菌、第三梭状芽胞杆菌、无害芽胞梭菌等较AD组有显著性增加。结论:AD婴儿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生物多样性与正常婴儿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研究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4人给予西替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71人给予西替利嗪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平均值从治疗前的8.19±0.18下降至治疗后的1.09±0.12,对照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平均值从治疗前的8.18±0.20下降至治疗后的2.31±0.07;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NB-UVB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特应性皮炎可以提高疗效,在进行NB-UVB照射治疗过程中掌握NB-UVB护理要点,对于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疗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8岁,因全身瘙痒性丘疹、红斑和斑块反复发作28年而于1997年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诉自出生后不久即患有“湿疹”,主要累及头面部,后因全身反复发生丘疹、红斑和斑块,偶有流水,并有剧烈瘙痒而被诊断为湿疹、特应性皮炎,曾用多种方法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霜剂和软膏、润肤剂,口服抗组胺药以及服用中药汤剂,但皮疹仍反复发作,无完全缓解期。患者有哮喘史,无鼻炎史。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直系亲属中无哮喘和鼻炎患者。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剧烈瘙痒的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的风险和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因此,需要安全的长期替代疗法。近年来,蜂毒被证明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且安全性好,其作为治疗AD的替代疗法受到了关注。本文回顾了蜂毒的成分,蜂毒治疗AD抗炎抗菌的作用机制,蜂毒的不良反应,以及蜂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特点。目前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细胞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AD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从而针对其发病机制出现了新的治疗药物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深入阐述以及单克隆和DNA重组技术的成熟,使得以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某一分子环节作为治疗靶位成为可能。近十年来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其中生物制剂已成为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热点,本文就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以往又称婴儿湿疹,大约60%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发病,通常在出生2个月以后。初起为颊部红斑、瘙痒,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由于搔抓,摩擦,很快形成糜烂,渗出性损害和结痂等。我科近6年来,收治了84例婴儿湿疹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湿包裹(WWT)治疗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重度AD的患儿(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SCORAD >50分)40例,随机分为WWT组(n =20)和传统治疗组(n=20).WWT组采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2%莫匹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金黄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外用金黄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对照组36例用莫匹罗星软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用法均为每日早晚各项1次涂搽患处。治疗第1,2,4周后观察疗效及评分。结果治疗1,2,4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5.00%、47.22%和72.22%;对照组分别为36.11%、58.33%和80.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2005年3月—2006年6月用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自体对照比较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