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是婴儿期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科收治的28例总结于后。临床资料男13例,女15例。年龄50天~5个月。母乳喂养7例,混合喂养3例,人工喂养18例。发病季节1~3月份18例,占64.3%。  相似文献   

2.
婴儿手足搐搦症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维生素 D 缺乏引起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治疗方案目前尚未统一。自1989年以来我们在静脉补钙的同时应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 D,未见不良反应。并与传统治疗方法作了比较,本方法可缩短疗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婴儿时期 ,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 ,以致血清钙降低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 ,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搦等症状。其发病原因与佝偻病相同 ,但临床表现和血液生化改变不同 ,骨骼变化不严重 ,血钙低而血磷大都正常。本文将 3 3例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1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婴儿手足搐搦症。是北方农村常见的婴儿惊厥的原因,通常采用先止惊厥,补钙后用维生素D治疗。是否大量维生素D与钙剂同时给药,治疗后血钙变化如何?为此目的,我们自1996~1997年观察了62例患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患儿血清干扰素 α(IFN α)、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5例CMV肝炎患儿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 ,并对其两两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CMV肝炎组患儿IFN α、IL 8、TNF α的含量分别为 (770 .3± 2 0 5 .4 )ng/L、(41.9± 2 2 .5 )ng/L和 (10 33.2± 388.5 )ng/L ,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相关性研究发现IFN α与TNF α呈显著正相关 (r =0 .35 6 ,P <0 .0 5 )。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明显增高与CMV肝炎的病理变化和病损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崔桂月 《中外医疗》2009,28(1):73-73
目的探讨维生素D治疗婴儿手足搐搦症的血钙疗效动态观察。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的维生素D缺乏性46例小儿手足搐搦症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6例,2组均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2次,静点3d,后改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治疗组入院后立即肌注维生素D3,30万IU,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每日5000IU。2组入院后4d,7d,10d,15d查血钙观察起变化。结果治疗组血钙第4天上升,7d达1.75mmol/L以上,10d达正常水平,无一例血钙降低及诱发搐搦症状。说明以往的低血钙治疗时不应先给大量维生素D,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结论维生素D使患儿血钙增加,与钙剂同时应用,治疗小儿搐搦症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游离钙降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惊厥或手足搐搦, 因多见于婴儿故又名婴儿低钙惊厥,现将临床诊治的21例手足搐搦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均为2个月~1岁,发病季节3~5月份。家族史:患儿母亲在妊娠 期均有抽筋史,尤以妊娠后3个月明显。 4例有睡眠不妥,易惊哭、出汗及神经兴奋现象。21例均表现为惊厥,意识丧失,双目凝视 ,双手握拳,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抽搐最短时间为1min,最长时间达30min。且惊后神 志如常,无发热。每天发作次数最少为2~3次,最多为20余次。2例出现喉痉挛。临床体征 :15例前血囟扩大,5例出牙延迟,1例头颅畸形。 实验检查:血钙在1.7~2.1mmol/L,血磷在0.7~0.9mmol/L,均降低 ,碱性磷酸酶在17~23u,均增高。X线腕骨片:大多表现骨骺线增宽,干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10%葡萄糖酸钙10~20ml,1~3次/d,缓慢静注,口服维生素D。平均病程为1周,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临床上手足搐搦症有时经常与婴儿痉挛相混淆,故应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注意鉴别。本文所总结的21例病例就有9例曾诊断为婴 儿痉挛症后经过临床实验室、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方更正诊断。 本文21例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根据北方冬季户外活动少,每年日照时间 短的特点,应在预防佝偻病上着手,自新生儿期开始口服浓缩鱼肝油,或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u,也可以同时给予钙剂,每日不超过5g。入夏多接触日光后可暂停口服鱼肝油,但仍要 间断给予直至2~3岁为止。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并发喉痉挛10例抢救体会牛庆婷蒋丽萍(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临沭县276700)关键词喉痉挛;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并发喉痉挛属于儿科急症。本症可因突然窒息而猝死,必须尽快抢救。现将我科5年来抢救10例体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疾患已明显减少,而小儿四病(佝偻病、小儿肺炎、小儿营养性贫血、小儿腹泻)则成为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小儿保健的重要课题。我县医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了96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现对其予以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程玉先  陈欣欣  杨静 《中外医疗》2014,(15):15-16,19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瘦素、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维生素D、瘦素、T细胞亚群,其中30例维生素D检测结果偏低患儿,给予维生素D治疗,30 d复查,与对照组比较。结果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维生素D、CD3(%)、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瘦素、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 时患儿维生素 D、CD3(%)、CD8(%)显著升高(P〈0.05),瘦素、CD4/CD8显著下降(P〈0.05),CD4虽有下降,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和瘦素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调节,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适量补充维生素D,能够改善患儿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方法 按WHO1999年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检查生化指标、甲功和人体参数等.按不同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维生素D3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3与性别、糖尿病病程、T3、FT3、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FT3有相关性(P<0.05),女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T3有相关性(P<0.01).结论 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中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龙洲  麦一峰  杨国君 《医学综述》2012,18(10):1505-1507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的与不可改变的两部分。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VitD)缺乏与甲状旁腺激素(PTH)过高是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VitD缺乏不仅可以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PTH水平及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可以直接参与血管炎性反应及心肌重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及病变进展。PTH则可以通过促进心肌肥厚、血管炎性反应及血管钙化等参与高血压的病变进展。纠正VitD缺乏及甲状腺素水平过高可以有效缓解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激活是中枢性性早熟(CPP)的主要发生机制,但其激活的机制尚不明确。微小核糖核酸可能参与了性早熟的发生发展。目的 分析CPP女童血清miR-125b与维生素D、激素指标的关系,并分析血清miR-125b与维生素D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2016年每年的7—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就诊的102例CPP女童(CPP女童组)及同时期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女童102例(健康女童组),记录两组的临床指标〔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乳房发育年龄、卵巢体积、骨龄、骨龄与年龄差、体质量标准差分数(WSDS)、身高标准差分数(HSDS)、体质指数标准差分数(BMI SDS)〕、乳腺Tanner分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25b;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激素指标(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雌二醇、泌乳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结果 CPP女童组血清miR-125b高于健康女童组(P<0.05)。CPP女童组血清miR-125b与25-OH-D呈负相关(r=-0.809 5,P<0.01)。将CPP女童分为miR-125b高表达亚组(54例)和miR-125b中/低表达亚组(48例)。miR-125b高表达亚组与miR-125b中/低表达亚组年龄、卵巢体积、骨龄、骨龄与年龄差、WSDS、HSDS、BMI 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高表达亚组与miR-125b中/低表达亚组乳房发育年龄和乳腺Tanne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高表达亚组雌二醇高于miR-125b中/低表达亚组(P<0.05)。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miR-125b高表达亚组中维生素D正常者乳房发育消退比例高于维生素D缺乏者(P<0.05);miR-125b高表达亚组中维生素D正常者与维生素D缺乏者生长速率恢复、骨龄减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中/低表达亚组中维生素D正常者与维生素D缺乏者乳房发育消退、生长速率恢复、骨龄减速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125b在CPP女童中升高,与维生素D呈负相关,影响乳腺发育年龄,这可能与雌二醇的升高相关。血清miR-125b与维生素D联合检测可判定GnRHa治疗对CPP女童乳房发育消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人群中不同的血清维生素D2、D3水平下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设谱-质谱联用法( LC-MS/MS)定量测定糖尿病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 2和D 3、同型半胱氨酸( Hcy),并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 12,分析维生素D 2和D 3、维生素B 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结果:根据血清总维生素D浓度水平分4组,第1组(25(OH)D<10ng/mL),第两组(10≤25(OH)D<20ng/mL),第3组(20≤25(OH)<30ng/mL),第4组(25(OH)D≥30ng/mL)。各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第1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最高,第4组最低,4组间的维生素B 12、叶酸亦存在显著差异。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维生素D2、D3呈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B12、叶酸亦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血清维生素B 12、叶酸、维生素D2、维生素D3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降低不仅需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的干预可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效果。方法我院采取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年。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5.01%)较对照组(11.17%)明显下降,而且没有发生中重症病儿。结论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结果及体内维生素D(vitamin D,VitD)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矮小症儿童的病因。方法 对160例均符合身材矮小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GH精氨酸与可乐定激发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GH、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检测。结果 生长激素完全缺乏8例,占5.0%;部分缺乏52例,占32.5%;生长激素不缺乏100例,占62.5%。可乐定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优于精氨酸(χ2=9.468,P=0.002),精氨酸激发的峰值多出现在30min(58.7%),而可乐定激发的峰值多出现在90min(48.1%)。157例疑似GHD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22.65±7.42ng/ml,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其中25-(OH)D缺乏者62例,占39.5%;25-(OH)D不足者69例,占43.9%;25-(OH)D充足者26例,占16.6%。结论 矮小症儿童要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正确地给予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儿的身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水平及它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s,PE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1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血小板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清IL-1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IL-11水平比对照组稍高,差异无显著性(除再障外)(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1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59,p=0.001〈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不明显(r=-0.432,p=0.057〉0.05)。结论:本实验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血小板减少症IL-11的调控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VitD)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77例患者分别分为冠心病组139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亚组88例]和对照组38例;高血压组124例和对照组53例;糖尿病组71例和对照组106例;高胆固醇血症组(高脂组)53例和对照组124例;均测定血清25(OH)D水平,分析VitD水平与冠心病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25(OH)D水平在冠心病组、糖尿病组低于相应对照组,但在ACS亚组、高血压组、高脂组与相应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itD水平与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呈负相关,VitD缺乏可能通过影响血糖等因素而成为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