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经止痛颗粒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布洛芬组、舒经止痛颗粒高、中、低浓度组,除空白组外复制的寒凝血瘀型大鼠痛经模型,观察30min内各组大鼠的扭体次数,模型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药物,给药两小时后取各组大鼠子宫制成组织匀浆,检测Ca~(2+)、PGE_2及氧自由基,观察舒经止痛颗粒对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结果舒经止痛颗粒明显减少模型动物的扭体次数,降低组织匀浆中Ca~(2+)、PGE_2及氧自由基含量。结论舒经止痛颗粒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佛香饮方水提取物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冰水浴、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ip注射缩宫素法建立大鼠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以扭体反应次数为指标,探讨佛香饮对痛反应的影响.以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为指标,探讨佛香饮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对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佛香饮1.8g/kg,3.6g/kg和7.2g/kg剂量组大鼠的CT明显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PT、TT及APTT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佛香饮3.6g/kg和7.2g/kg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HCT、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佛香饮各剂量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佛香饮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和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其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主要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
郭景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26-126
目的:观察针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采用针药并治的方法,针灸遵调补冲任、温经散寒为宗旨,配合温经化瘀、散寒利湿主方少腹逐瘀汤。结果:总有效率为97.2%。结论:此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田七痛经胶囊口服,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2.17±3.01、4.32±1.28,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1.76±2.64、5.45±3.16。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施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 :以雷火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艾灸AM组、艾灸PM组各40例。AM组治疗时间为8:00-11:00,PM组治疗时间为13:00-16:00,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析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经期PFG_(2α)检测及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AM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50%、92.50%,明显高于PM组患者27.50%、82.50%(P0.05)。结论 :上午施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经止痛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予以温经止痛汤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轻度患者有效率92.3%;中度患者有效率91.7%;重度患者有效率80.0%;平均有效率88.6%;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温经止痛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暖宫散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暖宫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本病;对照组以少腹逐瘀丸治疗。结果:观察了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81%。结论:可见暖宫散瘀中药汤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单模拟平行实验方法 ,将 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神灸贴”外贴神阙穴治疗组和市售“痛经贴”外贴神阙穴对照组 ,每组 4 0例 ,以症候积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8 76± 0 .87,对照组为 8.76± 0 .87;治疗组痊愈 3例 ,显效 1 6例 ,有效 1 6例 ,无效 5例 ,显愈率为 4 7 5 0 % ,总有效率为 92 .5 0 % ;对照组痊愈 1例 ,显效 1 0例 ,有效 2 1例 ,无效 8例 ,显愈率为 2 7.5 0 % ,总有效率为80 0 0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 >0 .0 5 ;但两组显愈率比较 ,P <0 .0 1。结论 “神灸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明确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气滞血瘀型)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设立中药保留灌肠组(治疗组)和中药汤剂口服组(对照组),各36例,根据中医证候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9.1%和7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能化瘀止痛、理气行滞,调理子宫冲任,减轻痛经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痛经是指妇女经行前后或恰逢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根据是否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功能性痛经即指原发性痛经。该病好发于女子月经初潮后1~2年,以伴随着月经而发生的周期性痉挛性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汗出乏力、失眠、情绪异常等症状[1]。我国女性痛经概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且有逐年上升之势[2]。痛经患者以寒凝血瘀证多见[3],故本研究旨在观察祛瘀止痛合剂联合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郑佐桓  郑洪新 《中外医疗》2013,32(26):121-122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71例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对照组35例服用艾附暖宫丸。结果治疗组36例,痊愈23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35例,痊愈10例,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5.7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确切,优于艾附暖宫丸。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因气候高寒多见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大优势。丛慧芳教授以其30余年丰厚的中医妇科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积累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疗经验,基于"伏邪理论"提出"伏寒三阶梯"的致病机制。深刻理解"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阶梯式的致病途径,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蔡氏内异Ⅰ号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给予蔡氏内异Ⅰ号方)与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盆腔包块大小、血清CA125水平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王昕教授拟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气滞痛经汤水煎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药物安全性良好,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痛经评分(5.35±2.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0±3.42)分,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滞痛经汤能明显缓解患者腹痛症状,且用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痛经是指正值经期或者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吾师认为导致痛经的主要病因为寒凝血瘀,因此从"寒"、"瘀"着手,治疗上多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温经汤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或寒凝血瘀证)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于经期第1天疼痛最为明显时针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地机等穴,每日1次,连针3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于治疗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0 mm时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片,1片/次。3个疗程结束后连续随访3个月经周期,对两组病例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及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①针刺组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②针刺组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依次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分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P〈0.05);对照组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依次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地机等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