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手各掌骨间隙背侧,走行有4条掌背动脉,在各掌骨头之间,无发出一条恒定的吻俣支,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相连,构成掌骨掌背动脉的血管吻合网,并有二条小静脉伴行,与腕背侧血管网吻合向腕掌关节和掌骨供血。  相似文献   

2.
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有2条相邻掌背动脉供血,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利用废弃手指的骨肌腱支架或游离髂骨移植,再造有感觉的手指。结果再造手指18例,其中3例是手指脱套伤,获得成功,切取皮瓣最大面积达9cm×8cm。1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后7周左右再造手指的痛觉恢复,感觉在S3以上者为89%,其两点分辨觉为5~10mm。术后再造手指外形满意,感觉恢复接近正常,运动功能恢复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应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术简单实用,成活率高,损伤小,术后的手指有感觉,外形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手各掌骨间隙背侧,走行有4条掌背动脉,在各掌骨头之间,均发出一条恒定的吻合,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相连,构成掌骨的掌,背侧动脉的血管网,并有二条小二静脉伴行。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岛状复全组织皮瓣复手部皮肤、股腱及骨缺损26例,获得成功,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9*8cm。该术式方法简单,实用,可一期修复手指骨、肌腱及皮肤缺损,不损伤手部的主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掌背动脉的解剖资料,对43只成人尸体手第1~4掌背动脉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86%由桡动脉发出,14%由拇指主要动脉或桡动脉浅支替代,第2掌背动脉86%起自腕背动脉,第3、4掌背动脉67%由腕背动脉与掌深弓深支吻合而成。第1~4掌背动脉有皮支4~8支。并有远近两个吻合点。掌背血管具有多源性和吻合丰富的特点,且分布优势在掌指关节。设计皮瓣手术切取方便,特别适用于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已应用12例。  相似文献   

5.
掌背动脉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掌背动脉的解剖资料,对43只成人尸体手第1 ̄4掌背动脉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86%由桡动脉发出,14%由拇指主要动脉或桡动脉浅支替代,第2掌背动脉86%起自腕背动脉。第3、4掌背动脉67%由腕背动脉与掌深弓深支吻合而成。第1 ̄4掌背动脉有皮支4 ̄8支,并有远近两个吻合点、掌背血管具有多源性和吻合丰富的特点,且分布优势在掌指关节。设计皮瓣手术切取方便,特别适用于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已  相似文献   

6.
掌背动脉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掌背动脉的解剖资料,对43只成人尸体手第1~4掌背动脉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86%由桡动脉发出,14%由拇指主要动脉或桡动脉浅支替代,第2掌背动脉86%起自腕背动脉,第3、4掌背动脉67%由腕背动脉与掌深弓深支吻合而成。第1~4掌背动脉有皮支4~8支。并有远近两个吻合点。掌背血管具有多源性和吻合丰富的特点,且分布优势在掌指关节。设计皮瓣手术切取方便,特别适用于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已应用1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背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三种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桡动脉在腕背鼻烟窝穿出,与尺动脉掌深弓吻合之前,发出腕背皮支、第1掌背动脉、拇指背侧支以三支动脉为蒂,形成逆行鼻烟窝皮瓣、第1掌背动脉皮瓣、拇指背侧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和指、示指、腕掌、腕背侧皮肤缺损。结果切取桡动脉腕背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3例,修复拇指、虎口、指、腕掌、腕背组织损伤及缺损。术后随访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桡动脉腕背分支行岛状筋膜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修复手部多种组织缺损及手指脱套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设计带掌背动脉逆行岛状复合组织瓣复手指皮肤、骨或肌腱缺损41例,设计有2条相邻掌背动脉供血,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8例,切取皮瓣最大面积达9.0 cm×8.0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移植骨块骨性愈合,4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后7周左右皮瓣的痛觉恢复,感觉在S3以上者为96%,其两点分辨觉为5~10 mm.术后修复手指外形满意,运动功能恢复可完成日常工作. 结论 掌背动脉逆行复合组织瓣是修复手部多种组织缺损和手指脱套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具有简单实用、成活率高、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重建拇腕掌关节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重建拇腕掌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第二跗跖关节背侧血供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 第二跗跖关节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其背侧血供源于以下动脉:足背动脉2~6支,第一跖背动脉1~3支,第二跖背动脉3~6支,弓状动脉3~7支,跗外侧动脉2~5支。上述动脉的骨膜支外径在0.1~1.0mm之间,在第二跗跖关节周围吻合成骨膜动脉网。结论 吻合血管的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依据血管的分布规律,可设计4种不同血管蒂的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用于重建拇腕掌关节。  相似文献   

10.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跨区供血的手部微型岛状皮瓣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修复手指中节和末节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16例新鲜肢体血管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通过X线片显示手背及指背皮肤内的血管结构和血管之间吻合类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应用了两种不同的跨区供血的手部微型岛状皮瓣,1999年以来共应用14例(以指动脉侧支为蒂的掌背逆行岛状皮瓣8例和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邻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6例)。结果:对指背及掌背皮肤进行解剖,结果表明指动脉背侧皮支与掌背动脉的指背支相互吻合形成皮下血管吻合支,是上述两种皮瓣的解剖基础。临床应用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厚度与质地与手部受区皮肤接近。结论:跨区供血的手部微型岛状皮瓣扩大了指背和掌逆行岛状皮瓣的旋转弧度,为修复手指中节和末节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带指固有血管蒂的指掌侧推进皮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指掌侧推进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较理想的方法。我们在应用时,曾有数例发生指背远端皮肤及甲床血供不全现象,其中2例出现坏死而致骨外露。近来,我们采用带单侧血管蒂的掌侧推进皮瓣,临床应用11例均获成功,未发生上述情况。一、手指血供的解剖基础手指血供来自掌侧、背侧血管束,掌侧指固有动脉是手指血供的主要来源。它位于屈肌腱腱鞘的两侧,行向远端,沿途在指中节、末节发出背侧支,供应指中节以远的指背皮肤及甲床。手指掌侧动脉有规律地向背侧发出4个较大的背侧支,分布于指背近节皮肤。这一解剖特点,决定了传统掌侧推进皮瓣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远端蒂掌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利用远端蒂逆行掌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7例共45指,其中29指以指蹼处穿支为蒂逆行掌背皮瓣修复,16指以指背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掌背皮瓣修复.结果 41块皮瓣顺利存活,4块皮瓣远端轻微血运障碍,经拆除少部分皮瓣缝线后逐渐愈合.术后37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患指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结论 掌背皮瓣存在掌背动脉远端穿支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双重供血系统,可灵活选择不同的远端蒂,有效满足手指不同创面的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4.
手部重要功能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需采用能重建感觉功能的皮瓣予以修复。我们自 1997年 4月起 ,采用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手指中节C型皮瓣修复拇指、食指及中指指腹创面 2 5例 ,获得满意效果。1 应用解剖 手指中节C型皮瓣的血供来源于指固有动脉 ,在行进途中发出背侧支和掌侧支 ,分别营养指背和指腹皮肤。同时两侧指固有动脉的分支在中线处有广泛的吻合支 ,使得皮瓣可跨越中线 ,而无血供障碍之虞[1 ] ,其血液回流依赖皮瓣蒂所带的筋膜组织中的小静脉。手指中节背侧感觉由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支配。指固有神经位于固有动脉内侧 ,在近节指近…  相似文献   

15.
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多种组织移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自1989年4月以来,通过对1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的显微解剖观察,发现手的各掌背动脉末端在距指蹼皮肤游离缘1.5cm内,均发出一条恒定的吻合支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相连,该支长度11~14mm,外径0.4~0.8mm,有两条小静脉伴行。以此吻合支为轴,以掌背动、静脉为蒂,设计了手背逆行岛状皮瓣,掌骨瓣和带神经、肌腱、皮肤的复合组织瓣,临床应用28例,用于修复手指的皮肤、肌腱和神经缺损,及指骨不连的  相似文献   

16.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从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修复25例手指中、远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旋转点位于手指近节中点或近节远段.结果 2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部分表皮层坏死.随访病例20例,随访12~18个月.6例皮瓣蒂部局部臃肿需要二期修薄,其余皮瓣血运良好,耐寒,皮瓣薄而质地柔软,外观色泽良好,皮瓣供区无伸肌腱粘连和指蹼挛缩.5例吻合神经的皮瓣两点分辨觉6~10 mm,15例未吻合神经的皮瓣两点分辨觉8~14 mm.结论 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血运可靠,旋转弧长,操作简单,皮瓣更接近创面,对皮瓣供区损伤更小,可以吻合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是一种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第一掌骨背侧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第一掌骨背侧4种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2只新鲜尸手标本,分别行血管染料灌注、血管造影、透明标本后,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1)桡动脉腕背支、拇指桡侧指背动脉、第一掌背动脉的拇指尺侧支、拇指桡掌侧动脉掌指关节周围支、拇主要动脉分出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等5支血管,共同构成第一掌骨背面区域筋膜层的血管网;并与拇指背皮神经呈节段性伴行。(2)供区内有2条同行浅静脉干,存在静脉瓣膜。结论该供区可设计成拇指桡侧指背动脉、拇指桡侧血管筋膜蒂、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筋膜蒂和拇指背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等4种类型的岛状皮瓣,可顺行或逆行移位修复创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端蒂掌背皮瓣一期修复手指肌腱、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中节手指烧伤创面共18例;2种方法的远端蒂掌背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1.5 cm~5.5 cm×2.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结果本组共18例患者,术后1例皮瓣远端皮肤有淤血、水疱形成,经换药后2周愈合;其余患者术后随访3周至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手指外形、功能及感觉均满意。结论采用远端蒂掌背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深度烧伤创面,血供可靠,可以一期修复,且供区损伤较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双轴点掌背皮动脉皮瓣修复腕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双轴点掌背皮动脉皮瓣修复腕或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1995年~2003年,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由掌背动脉发出的近侧及远侧皮支在皮下组织内形成恒定的弓状动脉吻合,以其近侧或远侧皮支为蒂,手背皮肤为供区,可形成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了27例,采用顺行修复手背3例,皮瓣范围2.0 cm×4.0 cm~4.0 cm×6.0 cm;逆行修复手指24例,其中食指12例,中指6例,环指4例,小指2例,皮瓣范围 2.5 cm× 3.5 cm~3.0 cm×7.0 cm.供区均直接闭合.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经1~3年随访,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满意,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1年后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外形及功能正常. 结论以掌背皮动脉为蒂的顺行或逆行皮瓣修复腕或手指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Foucher(1979)提出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术以来,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但由于皮瓣的轴型血管第一掌背动脉有3种类型,实际应用不易掌握,失败病例时有发生。改良示指背岛状筋膜蒂皮瓣蒂部含有第一掌背动脉、示指背静脉、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神经。该蒂有纵横交错的血管供血,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本院1998年10月~2001年9月应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1例,现报道如下。1应用解剖第二掌指骨桡背侧皮肤血供主要为第一掌背动脉,该动脉在拇长伸肌腱尺侧缘与第二掌骨桡侧缘相交处始发,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