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焕珍 《山东医药》2014,(46):83-8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0.5 mg/次,1次/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0.1 mg/次,1次/d。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48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 Ag阴转率;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IFN-γ、IL-18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8周后,两组血清IFN-γ、IL-1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6例(62.1%)、51例(87.9%)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可提高血清IFN-γ、IL-18水平,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2.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24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CHB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恩替卡韦0.5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40例)予干扰素α-2b 3M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8周时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周,HBVDNA阴转率为26.7%、HBeAg阴转率为33.3%,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早期应答率;治疗24周,HBVDNA阴转率为56.7%、HBeAg阴转率为73.3%,与对照组比较及治疗组自身比较差异显著,肝功能复常率为100%,提示有较良好的维持应答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能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HBeAg阳性和18例HBeAg阴性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疗效。结果在治疗24周时,HBeAg阳性组HBV DNA转阴15例(34.9%)4,8周时转阴28例(65.1%),而HBeAg阴性组分别转阴15例(83.3%)和17例(94.4%,P=0.001和0.018);两组在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713和0.138);在34例HBV DNA定量〉10^7copies/ml与27例HBV DNA定量〈107copies/ml两组中,治疗24周时,HBV DNA转阴例数分别为11例(32%)和19例(70%,P=0.03),治疗48周时,则分别为23例(68%)和22例(81%,P=0.22)。结论本研究提示恩替卡韦治疗CHB有很好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效患者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HBsAg及HBeAg的变化.方法 将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在12周和24周定量检测两组患者HBsAg及HbeAg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sAg和HBeAg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试验组患者HBsAg和HBeAg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患者加用干扰素继续抗病毒治疗,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有可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1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存活14例(70.0%),对照组存活9例(56.3%,P〉0.05),但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全转阴。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能否提高存活率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健康对照人群及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前后血清ALT、HBV DNA、IL-4及IL-10的浓度,分析治疗前后4种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HB患者血清中IL-4和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B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IL-4及IL-10水平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CHB患者血清IL-4和IL-10的水平,并减轻肝脏炎症,改善CHB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 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L-10和IFN-γ。结果应用ETV治疗患者ALT及HBV DNA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FN-γ也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其后缓慢回升,而IL-10表现为从第4周起持续下降。结论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体内IL-10和IFN-γ的分泌下降,意味着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同时也可能削弱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连续治疗48 w。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使用FibroTouch行肝硬度检测(LSM),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均为100.0%,而血清HBeAg阴转率均为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PRI、FIB-4和LSM水平分别为(1.02±0.23)、(4.38±0.77)和(7.73±1.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0.33)、(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8 w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和TBIL复常率为95.29%和9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和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sAg、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4.71、51.76%和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76%、35.71%和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另30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治疗4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8周时,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83.3%对86.6%、43.3%对46.6%和100%对100%(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疗效与恩替卡韦片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9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4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IFN-α或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12个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和III型前胶原(PIII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人尾肢同源蛋白2(Pygo2)、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末,A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88.6%和94.3%,显著高于B组的67.6%和73.5%(P<0.05),而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1.4%对91.2,和97.1%对91.2%,P>0.05);在治疗12个月末,A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1.4±6.4)U/L和(47.5±5.2)U/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67.7±7.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长期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可能影响,探索早期判断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方法 纳入2021—2022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CHB患者,对125例恩替卡韦治疗1年以上的CHB患者(治疗组)和44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对照组)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变化进行研究。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组中尿α1-MG、β2-MG及NAG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肌酐水平和eGF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99、-1.259,P值均>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治疗组的尿α1-MG、β2-MG异常率(47.2%、42.4%)高于对照组(13.6%、13.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693...  相似文献   

13.
李晶 《肝脏》2012,17(10):714-71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α-干扰素组(A组)43例,恩替卡韦组(B组)51例,联合用药组(C组)44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和48周的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C组的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用药能够减少α-干扰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两种药物单用时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均相应的给予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5 mg,每隔5 d服药1次,总疗程为48 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48 w时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和乙肝病毒(HBV)-DNA定量。结果治疗组12 w 8例HBV-DNA<500 cps/ml,24 w时24例全部HBV-DNA<500 cps/ml;对照组12、24、48 w 32例HBV-DNA水平分别为(6.03±1.17)、(5.78±1.01)、(5.67±0.97)log10 cps/ml,HBV-DNA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且无1例HBV-DNA<500 cps/ml。治疗组12 w ALT(100.7±54.0)U/L与对照组ALT(108.3±59.0)U/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24 w ALT(58.6±26.9)U/L与对照组(80.8±32.6)U/L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48 w ALT(41.5±14.6)U/L与对照组(51.6±19.3)U/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12、24、48 w CRE(873.8±265.8)μmol/L、(842.8±268.3)μmol/L、(768.9±213.6)μmol/L与对照组(791.0±248.1)μmol/L、(803.8±206.6)μmol/L、(845.8±230.4)μmol/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恩替卡韦停药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复治的疗效。方法选取了自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79例,分为复发组和初治组,复发组患者共42例,均为使用恩替卡韦治疗1年以上,HBV DNA已转阴,因自行停药后,HBV DNA再次转阳的患者。初治组患者共37例,为首次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两组均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4周、第8周和第16周时肝功能、乙肝五项和HBV DNA病毒载量的情况。结果经过恩替卡韦治疗4周,复发组(11.9%)与初治组(43.2%)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两组比较(P0.01);复发组(59.5%)与初治组(35.1%)患者HBV DNA转阴,两组比较(P0.05)。经过恩替卡韦治疗8周,复发组(40.5%)与初治组(78.45%)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两组比较(P0.01);复发组(92.9%)与初治组(75.7%)患者HBV DNA转阴,两组比较(P0.05)。经过恩替卡韦治疗16周,复发组(69.0%)与初治组(89.2%)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两组比较(P0.05);复发组(92.9%)与初治组(75.7%)患者HBV DNA转阴,两组比较(P0.05);复发组(73.8%)与初治组(51.4%)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HBsAg滴度下降50%的患者比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恩替卡韦不规范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再次服用恩替卡韦仍然有效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尚军  陈梦汀  欧阳成 《内科》2011,6(1):21-2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例,在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同时,再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跟踪12周。对照组31例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结果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78.8%腹胀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跟踪12周,只有11.5%出现反复,而对照组有73.9%出现病情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84.4%ALT复常,仅10.7%出现ALT再次升高,与对照组7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疗程48周时,恩替卡韦组HBeAg转阴率42.4%、HBV-DNA转阴率7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或≥90 ml·min~(-1)·1.73 m-2)分组,探讨各个亚组的ETV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e GFR]变化情况。并比较ETV抗病毒方案在抗病毒前后总体ALT、AST、Alb、HBs Ag、HBV DNA和肾功能指标(BUN、Scr和e GFR)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ALT、AST、Alb、BUN、Scr和e GF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 Ag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TV抗病毒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半年以上ETV抗病毒治疗,患者ALT、AST、HBs Ag和HBV DNA均下降(Z值分别为-9. 496、-9. 577,t值分别为5. 013、20. 777,P值均0. 05),Alb升高(t=-10. 832,P 0. 05);与基线比较,BUN和Scr升高(t值分别为-2. 685、-2. 376,P值均0. 05),e GFR下降(t=3. 207,P 0. 05);进一步对各个亚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肝硬化和男性组BUN升高(t值分别为-3. 403、-3. 187、-2. 267、-2. 187,P值均0. 05),且Scr升高(t值分别为-3. 716、-3. 614、-2. 291、-2. 115,P值均0. 05),e GFR下降(t值分别为4. 846、4. 152、2. 458、2. 946,P值均0. 05),非肝硬化组e GFR降低(t=2. 163,P 0. 05),但BUN和Sc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葡萄糖水平的升高(OR=1. 296,95%CI:1. 052~1. 597,P=0. 015)和TC水平的下降(OR=0. 436,95%CI:0. 286~0. 664,P 0. 001),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风险升高。结论 ETV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ALT、AST、HBs Ag、HBV DNA,升高Alb,但可致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和肝硬化患者BUN和Scr升高,e GFR下降,血葡萄糖和TC是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及干扰素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查阅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3年2月10日之前发表的文献,纳入所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iew Manager.5.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合格文献4篇,包括2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115例接受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44例为干扰素-α单药治疗。纳入文献漏斗图分析表明,研究以真值为中心呈对称性分布;在24 w时,联合治疗患者HBV DNA 阴转率为78.3%(90/11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42.4%(61/144),RR=1.89,95% CI 1.52~2.36,P〈0.00001];在48 w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 阴转率为92.6%(88/9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63.7%(79/124),RR =1.46,95% CI 1.26~1.70,P〈0.00001];在24 w时,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7.4%(43/11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27.1%(39/144),RR =1.46,95% CI 1.03~2.08,P=0.03];在48 w时,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64.2%(61/95),显著高于INF-α单药治疗组[39.5%(49/124),RR=1.55,95% CI 1.19~2.01, P=0.001];在24 w时,联合治疗组 ALT复常率为75.7%(87/11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45.8%(66/144), RR=1.71,95% CI 1.39~2.11,P〈0.00001)];在48 w时,联合治疗组ALT 复常率为93.7%(89/9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66.1%(82/124),RR=1.41,95% CI 1.23~1.61,P〈0.00001]。结论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干扰素-α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治疗,疗程4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观察患者的肝功能、HBs Ag、HBe Ag、HBV DN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66.7%和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HBe 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0.8%和25.6%,高于对照组的10.5%和7.9%(P均0.05);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为71.8%,高于对照组的44.7%(P0.05);试验组HBs 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1%和2.6%,对照组为2.6%和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效果优于拉米夫定,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张绍峰  钟艳丹 《肝脏》2014,(12):915-917
目的:观察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脂联素和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 HBeAg 阴性 CHB 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HBV DNA 载量,测量人体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CHB 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ALT、AST、TBil、HBV DNA 和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TC、TO、BMI 和 FBG 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相关,对于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