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健康对照人群及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前后血清ALT、HBV DNA、IL-4及IL-10的浓度,分析治疗前后4种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HB患者血清中IL-4和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B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IL-4及IL-10水平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CHB患者血清IL-4和IL-10的水平,并减轻肝脏炎症,改善CHB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董焕珍 《山东医药》2014,(46):83-8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0.5 mg/次,1次/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0.1 mg/次,1次/d。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48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 Ag阴转率;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IFN-γ、IL-18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8周后,两组血清IFN-γ、IL-1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6例(62.1%)、51例(87.9%)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可提高血清IFN-γ、IL-18水平,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B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52例HBeAg阴性慢性B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分别给予恩替卡韦0.5mg或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持续治疗52周。主要终点是组织学改善(Knodell坏死炎症记分降低≥2分,纤维化无恶化)。结果治疗结束后组织学改善恩替卡韦组211/300例(70.3%),拉米夫定组为150/252例(59.5%)(P=0.02);血清肝炎病毒B(HBV)DNA水平检测转阴患者恩替卡韦组90.0%,拉米夫定组71.5%(P〈0.001);丙氨酸转氨酶正常患者分别为79%和70%(P=0.045)。血清HBV-DNA水平平均下降5.0、4.5log10/ml,P〈0.001)。恩替卡韦组无耐药现象。两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相似。结论 HBeAg阴性CHB病人应用恩替卡韦能够改善组织学和病毒学反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常化显著增加,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的完全性和不良事件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独采用PEG-IFN治疗,联合组采用PEG-IFN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4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48周,联合组的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4周、48周,联合组的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FN-γ、TNF-α、ALT、AST、外周血CD3+、CD4+、CD8+、补体C3、C4的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48周,联合组的IFN-γ、TNF-α、外周血CD3+、CD4+、补体C3、C4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AST、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G-IFN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更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叶丹胶囊对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门诊78例符合要求的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按2∶1比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和恩替卡韦联合安慰剂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eAg水平和血清学转换、HBsAg水平和中医证候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eAg水平和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HBeAg和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HBsAg下降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紫叶丹胶囊能明显提高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下降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另92例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NF-ɑ、IL-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TGF-β1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核转录因子RORγt、Foxp3、IL-17mRNA。结果在停药随访24 w,联合组与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96%和84.78%(P0.05);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8.89%(13/45),与恩替卡韦组的15.22%(7/46)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血清ALT水平为(34.6±11.6)U/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64.6±20.5)U/L,P0.05】;联合组外周血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为(75.6±14.5)%、(42.7±10.3)%和(1.4±0.6),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66.8±14.4)%、(36.7±8.5)%和(1.0±0.5),P0.05】,CD8+细胞百分比为(29.3±7.3)%,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4.8±8.5)%,P0.05】,两组NK细胞百分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7、IL-4、INF-ɑ、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水平为(6.8±1.2)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3.5±0.8)pg/ml,P0.05】,IL-17水平为(0.7±0.3)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2.8±0.9)pg/ml,P0.05】,IL-4水平为(1.4±0.5)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8±1.5)pg/ml,P0.05】,INF-ɑ水平为(4.0±1.3)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2.6±0.9)pg/ml,P0.05】,两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oxp3、IL-17和RORγt 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RORγt水平为(0.86±0.31),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1.56±0.43),P0.05】,而两组血清Foxp3和IL-17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水平,从多个环节调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细胞免疫学的角度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收集6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及ADV组各33例,分别给予ETV及ADV治疗52周,分别于第13、26、39及52周随访采血检测自然杀伤T细胞(NKT)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含量,并比较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肝功能的差异。结果①NKT及其细胞因子:治疗前及第13周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前与第13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第26、39及52周两组的NKT、IFN-γ及IL-4百分含量开始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均呈单调递增,且ETV组上述三者显著高于ADV组(均为P〈0.05)。②HBV-DNA及肝功能:从治疗第13周开始,两组的HBV-DNA、ALT及Bil水平即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前及治疗第13及26周两组HBV-DNA、ALT及Bil组间无显著差异。第39及52周ETV组的HBV-DNA显著低于ADV。③相关性分析:HBV-DNA与NKT、IFN-γ及IL-4三者当中任何一者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695-0.884,P均〈0.05)。结论与阿德福韦酯比较,恩替卡韦更有效提高自然杀伤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含量及活性。  相似文献   

9.
哮喘患者IL-18、IL-12及IFN-γ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血清中IL-18、IL-12及INF-γ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口服强的松治疗1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者(20例)血清中IL-18、IL-12及INF-γ水平,并同时测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5%)。结果IL-18水平急性发作期治疗前较治疗后、健康对照组为高(P〈0.01)。IL-12,IFN-γ水平分别在急性发作治疗前较治疗后、健康对照组为低(P〈0.01)。FEV1%下降和R5%升高(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IL-18与FEV1%、IL-12、IFN-γ呈负相关,与R5%呈正相关,血清中IFN-γ、IL-12与FEV1%呈正相关,与R5%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IL-12、IFN-γ水平下降,糖皮质激素可使IL-18水平下降,IL-12、IFN-γ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恩替卡韦片(博路定)平行对照试验方法。120例CHB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双盲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80例,对照组40例。24周的双盲治疗期间,试验组13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及不含恩替卡韦片的模拟剂1片,d,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d及不含恩替卡韦分散片的模拟剂1片/d;接着2组均接受24周的开放治疗,13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结果治疗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下降4.98、4.73log10治疗24周时分别下降5.45、5.0010‰,治疗48周时分别下降5.19、5.01log1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完全抑制(〈1×10^2U/m1)率分别为41.33%和51.43%,治疗24周时分别为83.10%和74.19%,治疗48周时分别为76.47%和67.7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和2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基线水平下降≥2log10的比例均为100.00%,治疗48周时分别为95.59%和100.0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92.00%和82.86%,治疗24周时分别为97.18%和93.55%,治疗48周时分别为83.82%和90.32%,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CHB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疗效与恩替卡韦片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102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50例每日服用ETV0.5mg,六味五灵片1.5g,每日3次;对照组52例每日服用ETV0.5mg。分别观察服药第12、24、52周时肝肾功能、血清HBeAg及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52周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8%和69.23%(P〈0.01);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和25%(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在ALT复常及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的近期影响。方法: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与单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4、8、12周症状、体征、肝功能ALT变化及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8、12周,症状及体征均基本缓解,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第4周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1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时治疗组ALT反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第4、8、12周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肝功能可出现一过性ALT升高,部分患者ALT反弹。恩替卡韦抗HBV复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干扰素(INF)α-2b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载量、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CHB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INFα-2b肌肉注射治疗,疗程均为48 w。比较两组治疗后HBV载量、Th1/Th2型细胞因子、肝功能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P0. 05)。两组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INF-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INF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产恩替卡韦与合资恩替卡韦治疗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 57例CHB患者接受国产恩替卡韦治疗,40例接受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国产药物治疗患者中血清HBeAg阳性39例,血清HBV DNA水平≥1×106 IU/m1者38例,合资产药物治疗患者HBeAg阳性26例,高病毒载量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24 w末,国产和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3651.7±1403.2)IU/ml和(3713.9±1117.5) IU/ml(P>0.0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17.9%和19.2%(P>0.05);在高病毒载量患者,2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lg (3.0±0.5)和lg (2.9±0.4),P>0.05];在低病毒载量患者,则分别为【lg (2.6±0.3)和lg (2.5±0.5),P>0.05】。结论 两种恩替卡韦在降低血清HBsAg水平、促进血清HBeAg阴转和抗病毒疗效等方面疗效确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riB)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4例CHB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22例)和拉米夫定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其中恩替卡韦组患者加用恩替卡韦0.5mg/次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患者加用拉米夫定100mg/次口服,1次/d。每周检测两组患者HBVDNA、ALT、Alb、TBil、PTA(凝血酶源活动度)及乳酸(Lactate)等指标变化,连续8周。结果: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从治疗第2周开始逐渐下降,但恩替卡韦组患者HBVDNA水平在治疗后第5周下降到低于检测下限(〈5×10^2拷贝/m1),明显快于拉米夫定组。从治疗第5周开始,恩替卡韦组患者Alb、TBil及PTA指标较拉米夫定组患者有更明显的改善。在8周的观察期内,有9例患者死亡(MELD评分均〉25),其中恩替卡韦组4例,拉米夫定组5例,两组之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例死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乳酸血症(2.0~4.0mmol/L),但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恩替卡韦较拉米夫定有更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可在短期内较迅速改善CHB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情。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血清乳酸水平的升高主要与患者病情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二至-芪灵合剂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90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二至-芪灵颗粒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研究1组(30例)和二至-芪灵汤剂联合恩替卡韦的研究2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的对照组(30例),疗程48周。分别在基线、治疗第24周、48周检测外周血CD4+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外周血IL-35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治疗48周后联合使用中药干预患者的PD-1/PDL-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用恩替卡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HBV DNA也持续降低(1.87±0.53,2.18±0.56),较基线差异显著(P<0.05),而IL-35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P<0.01)。结论:中药二至-芪灵合剂可以通过调节负向免疫因子PD-1/PDL-1、IL-35水平发挥免疫平衡再建作用,中药颗粒剂与草药煎汤剂对患者疗效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秦景桃  陆建春  柳龙根  薛源 《肝脏》2014,(8):591-59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的疗效并分析其预测因素。方法 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于基线、4、12、24和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结果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达95.1%和91.8%,HBsAg定量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与第4周时HBV 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安全、有效;第4周时HBV DNA载量对48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另选取20名正常居民作为正常组。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以及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与血清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8.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FN-γ、IL-4、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表达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3组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4比值也显著降低(P0.05)。HBV DNA为3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而HBV DNA为3~6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高于6 lg IU/mL组,IL-4表达水平低于6 lg IU/mL组,IFN-γ/IL-4比值高于6 lg IU/mL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显示: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526,P0.05),与IL-4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1)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Th1/Th2类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2)Th1/Th2类细胞因子中,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与IL-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8,(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35、IL-17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HBeAg阴转的相关性。方法纳入HBeAg阳性CHB患者48例,给予ETV抗病毒治疗。分别于基线、治疗第12、24、36、48周检测HBeAg滴度、HBV DNA载量、ALT、血清IL-35、IL-17水平。根据48周时HBeAg状态将患者分为HBeAg阴转组和HBeAg未阴转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TV治疗48周时,48例患者中41例(85.42%)ALT复常,46例(95.83%)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2例(4.17%)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无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11例(22.92%)患者获得HBeAg阴转。HBeAg未阴转组与HBeAg阴转组基线血清IL-35、IL-17表达水平和IL-35/IL-17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的血清IL-35水平较基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至疗程第48周时,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5±23.10)pg/mL对(45.64±19.77)pg/mL,P=0.0421];两组血清IL-17水平较基线无显著改变(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IL-35/IL-17比值和HBeAg滴度较基线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TV持续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IL-35水平。抗病毒治疗中血清IL-35表达水平和IL-35/IL-17比值的动态变化或许能预测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分泌IFN-γ、IL-6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PMBC分泌IL-6、IFN-γ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CHB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和P〈0.05),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γ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和ALT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不同HBVDNA载量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应答与IFN-γ、IL-6水平程度有关,IFN-γ和IL-6的含量能较好的反映TH1/TH2的水平,且可以作为CHB疗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