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竞  韦少超 《医学文选》2006,25(1):23-24
我所2005年9月7日至13日会同隆安县卫生防疫站及当地卫生院对隆安县丁当镇初级中学、中心幼儿园局部暴发细菌性痢疾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从9月13日出现最后1例新病例进行一个细菌性痢疾最长潜伏期(7d)的医学观察,无新发病例出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2005年9月2-13日,广西隆安县某中学和某幼儿园出现的发热、呕吐及粘液脓血便症状患者的肛拭308份及饮用水7份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经血清学及细菌生化学鉴定,从1份水样及16份肛拭中检出3a型福氏志贺氏菌。证实本次腹泻爆发流行为饮用3a型福氏志贺氏菌污染的水源水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儿童福利院一起细菌性痢疾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按照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描述疾病三间分布并开展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 2015年8月23日至2015年10月27日共搜索到病例28例,首例病例发病时间9月1日,发病高峰10月9-13日;末例病例10月20日。302室发病18人,罹患率为94.7%(18/19);观2室发病7人,罹患率为41.2%(7/17);四楼隔离室发病3人,罹患率为27.3%(3/11)。结论未尽早隔离病例、未及时报告及消毒、护理操作不规范是此次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新发病例、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4.
营口市1985-2007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可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20-121
目的:分析营口市1985~2007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订细菌性痢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营口市1985~2007年23年间疫情报告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营口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发生病例最多,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2.64%;男女性别比为1.38:1;职业分布以工人和儿童为主。结论:加强夏秋季节疫情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9岁,交通警,腹痛、腹泻、脓血便4天,血水样便13小时于1984年9月11日急诊入院。患者自9月8日起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某院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服药后体温正常,腹痛消失,但大便仍有脓血,每天10余次。于9月11日上午10时出现血水样便,每小时3~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上旬以来,我国内地多所学校出现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学校成为防控甲流的主战场.我校自2009年9月13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大一新生中相继确诊14例,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未发现新发病例,取得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82年7~9月,对铁路医院传染科住院的细菌性痢疾病人应用促菌生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病例组成及疗法一、病例组成 1.诊断标准:均按1963年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菌痢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大便次每日2次以下,粪便外观无粘液脓血,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9月下旬 ,我区西河镇李岗村李家岗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 ,共发病 2 9人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 ,证实为由饮水污染引起的水型爆发。1 发病情况首例病人发生在 2 0 0 1年 7月 2 0日 ,以后陆续出现腹泻病例 ,截止到 9月 2 8日 ,共发生 2 9例。患者感觉发热、畏寒、腹胀、腹痛等症状者占 86 .2 % ,腹泻占 37.93% ,里急后重者占 4 4.8% ,泻脓血便次数每天 5~ 10次者占 34.5 % ,经临床分型 :轻型 16例 ,普通型 13例。2 9例患者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痊愈。发病年龄最小1岁 ,取大 75岁 ,其中男 13例 ,女 16例。2 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
某市儿童细菌性痢疾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中与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有关的家庭环境因素,以便找到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7~10月份在该市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病例组,同时就诊的148例非细菌性痢疾腹泻患儿为内对照组,该院保健科登记的192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并制定调查表对其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以非细菌性痢疾腹泻患儿为对照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细菌性痢疾的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和住房面积.以健康儿童为对照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细菌性痢疾的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厕所有无、有无其他人带养、喂养方式.结论:一些家庭环境因素为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危险因素.希望能够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减少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严某,女,36岁,因停经33+周,发热一周,肛门出血2天,加重4+小时于2010年7月13日入院。患者未次月经:2009年11月24日,预产期2010年9月1日。未定期产检。患者于7月6日不明原因出现发热高达39℃,伴寒战。入院前2天出现肛门排鲜红色血性物,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无效,于2010年7月13日下午7时左右出现肛门排大量鲜血,伴凝血块,急诊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患者,男,82岁。因"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气喘20余年,症状加重5d"于2009年9月21日入院。患者9月13日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及气喘,无胸痛及呼吸困难。9月19日至本院急诊就诊,诊断为慢性阻  相似文献   

12.
广制菌谱抗菌素治疗细菌性痢疾成绩显较链霉素为佳,但目下生产尚受一定限制,且价格较贵,在保证疗效的原则下,如何减少药物剂量,是值得研讨的问题。国内学者使用小剂量氯霉素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已获得了成就,为此作者于1958年1月至9月在住院病例中,以合霉素每日一克试治细菌性痢疾110例,把观察结果,报告于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3.
病例1 男,36岁。1983年9月25日出现阴囊皮肤瘙痒,继之阴囊阴茎肿胀疼痛、高热畏寒,26日入院。病前3个月作过输精管结扎。查体:T38. 7℃、阴茎阴囊红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94年9月至2003年9月共救治成功7例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1.5 ̄6岁,既往均为身体健壮儿,其中哈萨克族2例,锡伯族2例,汉族2例,维吾尔族1例。1.2临床表现发热7例,惊厥4例,嗜睡3例,昏迷4例,烦躁及精神萎靡3例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我院用氟(?)酸保留灌肠治疗27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诊断标准: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解脓血便、粪检符合细菌性痢疾改变。两组临床表现及发病至入院时间大致相同。治疗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个月~1岁4例,2~3岁9例,4~7岁10例,>7岁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岁3例,2~3岁8例,4~7岁9例,>7岁5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性别:40例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4~40岁.医院内感染类型:泌尿系感染13例、霉菌性肠炎15例、下呼吸道感染7例、烧伤并发细菌感染3例、病毒性肝炎1例、细菌性痢疾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大理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科学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大理市细菌性痢疾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理市2009-2013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大理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1 348例,年平均发病率44.1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每年的5~9月为发病高峰;全市11个乡镇及1个开发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下关镇、太邑乡、开发区;病例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42.0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散居儿童(44.96%)、农民(13.20%)、学生(9.05%);5年中无菌痢引起的暴发疫情。结论大理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仍然较高,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提示在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应加强疫情监测报告,针对散居儿童、农民、学生等高发人群在社区、农村、学校等重点场所加强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以有效控制大理市细菌性痢疾疫情的蔓延和避免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方法,比较磷霉素钙与利福昔明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诊治的28例儿童细菌性痢疾患儿,采集一般资料并行实验室检查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采用磷霉素钙治疗,治疗组采用利福昔明治疗,疗程5~7天.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腹泻缓解时间.结果 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的患儿其志贺菌阳性率为25%,与阴性患儿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利福昔明治疗组与磷霉素钙治疗组,二者在退热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腹泻缓解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在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面,磷霉素钙与利福昔明是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马颖 《医学动物防制》2011,(11):1023-1024
目的分析扬州市某职业学校1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局部暴发,为有效防控学校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19例,罹患率为0.31%(19/6 064)。首例病人于2009年9月8日发病,9月11~13日出现发病高峰,9月26日疫情结束。19例病例分布于13个班级,年龄在17~19岁,其中某电子商务班病例最多,占发病总人数的21.05%(4/19)。结论提高学校防病意识,加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力度,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 ,19岁 ,于 2 0 0 1年 4月 30日从学校返回家乡农村。 5月 2日开始腹泻 ,6日出现腹痛 ,当日返校后腹痛加重 ,每日腹泻 3~ 6次 ,同时伴有发热 ,恶心和呕吐。 5月 8日在学校医务室输液治疗后未见好转 ,体温升高到 39 5℃ ,腹痛加剧。 9日校医将患者转入当地县人民医院治疗 ,同时作为疑似O15 7:H7病例报告了当地县卫生防疫站 ,因为患者出现血便 ,当地卫生防疫站马上到病房采取了患者的粪便 ,送到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化验。经一系列微生物病原菌分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确认 ,这是一例O15 7:H7出血性大肠杆菌和细菌性痢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