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杨世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9):68-69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11例,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照Vancouver分型标准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钢缆固定,同时结合异体骨板固定,关节翻修术等。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5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5-9个月),在最后随访时均有比较好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5分(77-93分)。结论:按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全面设计术前计划,均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及生物学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临床较为成熟的髋关节成形术之一,并出现病源群逐渐年轻化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术后假体脱位是THA术后的第二大并发症,据报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为3.2%~6.5%,髋关节翻修术后的脱位率更高达7.4%~11.4%.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科共收治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4.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髋部各种疾患所带来的疼痛和重建髋关节功能。但由于术后感染、骨质疏松、骨吸收等各种原因造成髋臼松动或股骨柄松动,甚至假体断裂[1-5],已成为关节外科最具挑战性的临床问题。现将造成假体松动相关因素的研究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近10年的文献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而在并发症中,假体松动一直以来都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重要并发症之一。郭艾等[6]随访232例253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患肢外侧切口进入,选用的记忆合金环抱器截面内径应略小于所固定的股骨外径,将其浸泡在消毒的冰水中降温至4~7℃,将其臂部撑开备用。骨折整复后置入记忆合金环抱器,检查证实接骨板位置正确后,用40℃消毒盐水湿敷5min,记忆合金环抱器因记忆效应而收拢,牢固固定骨折并始终保持较大的抱持力。结果随诊时间4~14个月,平均8个月,12例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肢体功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按Harris标准,优8例,良4例。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可作为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筛选出我院接收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均符合研究要求,病例截取时间从2018年1月开始到2019年12月结束,将60例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2 组各30例,A 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B 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医源性股骨骨折、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中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对于身体好、对手术耐受性好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身体状况差、对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则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娄本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2):77-78
目的:探讨金属大头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优势和缺陷。方法:对40例5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金属大头全髋关节假体,并进行1年的临床随访,评价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未发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以及骨溶解等现象;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3.6±6.8)分提高至(90.7±12.2)分,优良率达到96%。结论:金属大头髋关节假体具有磨损率更低、关节稳定性更好、脱位率更低、活动范围更大等特点,早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月,病例数68例,根据手术方案差别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后半年及1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异位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 THA)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972年Hamblen[1]首次提出THA后异位骨化的概念,1973年Brooker[2]报道100例THA中有21例异位骨化,其特点为股骨假体的颈部周围有异化骨,严重时可限制髋关节活动,影响THA疗效.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8%~90%[3],其中症状性异位骨化约占1%~27%,桥梁性约占1%~18%.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15%~90%[4].HO的高发生率及其危害性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对其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防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评价与分析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采用前方入路(DAA)与后方入路(PA)术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诊断为股骨缺血性疾病、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部骨性关节炎的
患者共 60 例,随机分配 30 例患者为 DAA 组。另外的 30 例患者为 PA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
流量、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术后满意度。 结果:对 60 例
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 6 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PA 组比较,DAA 组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少,术后 6 个月 HHS 评分、WOMAC 评分更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THA 患者
采用 DAA 术式的早期疗效令人较为满意,而且具有髋部组织损伤少、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回归日常活动时间提前等优
势,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中不同佐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行 THA 的 90 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 Y 组、D 组和 R 组,
各 30 例。Y 组手术侧注入混合药:罗哌卡因 100 mg +右美托咪定 1 μg·kg-1(共 30 mL),D 组手术侧注入混合药:罗哌
卡因 100 mg +地塞米松 0.1 mg·kg-1(共 30 mL),R 组手术侧注入罗哌卡因 100 mg(共 30 mL)。各组患者术后均复合
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根据镇痛效果静脉注射曲马多 50 mg 进行补救镇痛同时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
记录三组患者术后 4、6、12、24、48 h 静息以及被动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术后 48 h 内曲马多补救
镇痛情况和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同时记录术后 48 h 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术后 4、6、48 h
各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2、24 h, Y 组、D 组的 VAS 评分均低于 R 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且术后 12、24 h Y 组的 VAS 评分与 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8 h 内,
Y 组、D 组的镇痛泵的按压次数为(1.5 ± 1.1)次、(1.1 ± 0.9)次,曲马多的补救例数为 2 例(6.7 %)、2 例(6.7 %),
均低于 R 组的(3.5 ± 1.2)次及 8 例(2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Y 组的的曲马多的补救例数及镇痛
泵的按压次数与 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呼吸抑制以及术后谵妄三组均未出现。Y 组恶心呕吐发生 1 例 (3.3 %)与 D 组的 2 例(6.7 %),均低于 R 组的 7 例(2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D 组与 Y 组的
恶心呕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Y 组术后满意度评分为(5.8 ± 0.3)分、D 组为(5.3 ± 0.3)分,
均高于 R 组的(3.9 ± 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D 组与 Y 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中加入佐剂(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对 THA 术后镇痛的效果更佳,同
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但两者镇痛效果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柄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股骨近端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利用长柄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53.7岁。男21例、女3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3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1例。ARCO III C期6例、Ⅳ期18例。术后影像及临床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情况,并进行Harris评分,从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0~130min,平均115min,手术出血量400700mL,平均570mL。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年至7年。术后3~4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患者Harris评分,优15例,良6例,可3例。截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患者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6.1±6.O)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0.6±4.9)分。结论:长柄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伴股骨近端骨折早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96髋),术前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FHN)56例(68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24例(28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对AFHN和DDH分别根据病理机制实施相应手术操作。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6.3分,有1例假体失败行翻修手术,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原发疾病采用相应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究实施快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长沙市第四医院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9 月间收治的 33 例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运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 16 例患者应
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 17 例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感以及关节功能状况、治疗总
有效性。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
生率为 5.88 %,低于对照组的 3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11 %,高于对
照组的 6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实施快速康复治疗有助于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感,
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 3D 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0 年 12 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3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需行单侧 TKA 的 30 例患者,根
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 例。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 TKA 治疗,观察组应用基于 3D 打印技术
的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下的 TKA 治疗。3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至少 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 1 周、2 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
价患测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术后 1 周、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 HS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折、膝内外翻畸形、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 TKA 治疗比较,
3D 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 TKA 手术操作更加简便,进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损害,减少出血,有利于患
者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取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50 例)。对照组施以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施以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对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起效时间及术后静止状态下 6 h、12 h、24 h、48 h 与术后运动状态下 24 h、48 h、72 h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静止状态下 6 h 与 48 h,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静止状态下 12 h、24 h 及术后运动状态下 24 h、48 h、72 h,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并且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起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随访研究29例(29髋)首次THA后早期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并针对脱位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9例患者中,软组织张力异常17例;假体位置不良6例;假体位置不良伴软组织张力异常1例;患者活动范围超过安全范围5例。其中15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后外展中立位牵引,大多数早期能获得成功。结论: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究 3D 打印个体化膝关节假体在动物实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河源紫金蓝塘土猪 10 只
作为实验猪,进行膝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采集,将所获得的影像数据导入 Mimics 17.0 软件中,并应用该
软件对断面影像进行修补和擦除,设计出个体化的膝关节假体。对实验猪实行左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植
入 3D 打印膝关节假体,观察术后实验猪的膝关节伸直、屈曲度,评估左后肢痛觉及肌力,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关
节间隙、假体松动、伤口、假体感染情况。结果:手术实行顺利,术后 3 个月观察发现实验猪左后肢痛觉、肌力及活
动良好。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及 CT 检查结果提示关节假体位置、下肢长度、力线、关节间隙良好,未见明显松动及
感染。结论:3D 打印个体化膝关节假体在 TKA 中的动物实验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累积Meta分析,系统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运用STATA 14.0进行累积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按照发表年限进行累积Meta分析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预防THA术后DVT有确切疗效初次被证明是在2015年,OR=0.59,95%CI[0.41,0.85],其OR值停留在0.38,95% CI[0.30,0.48],提示治疗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运用Egger检验法进行发表偏移检验,P=0.005<0.05,其95% CI[-2.37,-0.46]不包含0,提示发表偏倚可能性大,考虑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相关,后期研究应增加高质量文献以减少发表偏倚。按发表年限进行累积Meta分析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减少THA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初次被证明有效是在2016年,OR=0.15,95%CI[0.04,0.62],其OR值停留在0.32,95% CI[0.19,0.56],提示治疗组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按样本量进行累积Meta分析提示其OR值停留在0.32,95% CI[0.19,0.56],亦提示治疗组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运用Egger检验法进行发表偏移检验,P=0.476>0.05,其95% CI[-12.62,7.49]包含0,提示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预防THA术后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更加确切的结论仍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