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3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非营养性吸吮(NNS)组(22例),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吸吮空橡皮奶头,1次/3 h,每次吸吮10 min,连续2周;对照组(21例)单纯进行鼻胃管喂养。两组均给予同种早产儿特殊配方奶喂养,热量不足辅以静脉营养。观察期间每日测体重1次,记录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大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体重下降最大幅度 NNS组(8.10±0.86)%,对照组(9.50±0.10)%;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NNS组(8.76±0,83)d,对照组(9.94±1.56)d;鼻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NNS组分别为(14.23±2.19)d和(22.47±3.41)d,对照组分别为(16.43±1.46)d和(24.56±3.22)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 P<0.05)。结论在鼻胃管喂养期问辅以NNS,可明显缩短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支持(OS)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将193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NNS组64例,NNS+OS组6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经口喂养护理,NNS组在常规喂养前15 min给予NNS 10min,NNS+OS组在NNS组基础上于喂养时给予OS。结果 NNS组和NNS+OS组喂养过渡时间、首次喂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NS+OS组首次经口喂养5min摄入量与NNS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喂养成效、效率,摄入奶量及漏出量的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常规给予NNS训练,同时辅以OS,可缩短经口喂养进程,使喂养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3.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予鼻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即在每次喂养前15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min。2周后用ELISA测定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量,同时测量其体重。结果观察组血ghrelin表达量及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ghrelin表达与患儿体重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对外周血Leptin含量及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外周血中Leprin含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即在清醒及安静状态下于每次喂奶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5 min,然后按医嘱鼻饲喂早产儿配方奶.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早产儿外周血中Leptin含量及NNS前后体重.结果 观察组2周后外周血Lepti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儿外周血浆中Leptin含量水平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外周血中Leptin含量的降低.并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对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并注意喂养时体位、腹部抚触、病情观察与记录等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及护理。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喂养并发症。两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前白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窒息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食欲和体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微量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2a/d,非营养性吸吮每2小时1次。结果观察组每天增加的奶量和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抚触与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增加早产儿的食欲,加速体重增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外周血中Leptin含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即在清醒及安静状态下于每次喂奶前15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5min.然后按医嘱鼻饲喂早产儿配方奶。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早产儿外周血中Leptin含量及NNS前后体重。结果观察组2周后外周血Lepti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儿外周血浆中Leptin含量水平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外周血中Leptin含量的降低,并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8.
抚触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食欲及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食欲和体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微量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2次/d,非营养性吸吮每2小时1次.结果观察组每天增加的奶量和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抚触与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增加早产儿的食欲,加速体重增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嗅觉和味觉刺激对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进程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将165例早产儿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6例和干预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饲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嗅觉和味觉刺激,即在管饲喂养前5 min用浸润母乳的纱布接近早产儿鼻孔提供嗅觉刺激,将母乳涂抹于早产儿嘴唇和舌头提供味觉刺激.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喂养过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住院时间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自发性肠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开展嗅觉和味觉刺激有利于缩短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进程,缩短喂养过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及肠外营养维持时间,促进早产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予鼻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即在每次喂养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 min.2周后用ELISA测定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量,同时测量其体重.结果 观察组血ghrelin表达量及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早产儿血ghretin表达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血ghrelin表达,ghrelin表达与惠儿体重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汇总国内外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早产儿喂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计算机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医脉通、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或网站中关于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推荐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 由2名接受过系统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3篇;最终从人员资质、培训、对象、评估、实施、效果评价6个方面汇总了32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促进早产儿由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过渡,实现最佳证据向临床转化。用证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境针对性地选择证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完成研究56例),对照组(60例,完成研究53例);在发展性照顾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婴儿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医生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经口喂养康复、生化、免疫、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过渡时间,以及N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低于对照组,CD3+和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儿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能提升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早期综合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4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1例),两组均给予胃肠道外营养和/或鼻饲管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抚触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部感觉运动干预、合适的喂养护理技巧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胃肠外营养、鼻饲喂养及平均住院时间;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的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等.结果 干预组胃肠外营养时间、鼻胃管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日龄均早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时间,促进早产儿尽早完成向经口喂养模式的转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喂养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经口喂养综合干预 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
方法 便利选取104例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吞咽训练及触觉/动觉刺激联合应用的经口喂养综合干预 。
结果 对照组49例,干预组47例完成全程研究。两组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干预组干预第7天、14天时非营养性吸吮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干预组经口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干预组早产儿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口喂养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改善经口喂养表现,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链式管理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NICU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NICU母乳喂养策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链式管理,构建并实施产房、产科和NICU间横向管理和各科室内部纵向管理。结果 最终对照组82例、试验组81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宫外发育迟缓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日龄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体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RE-AIM框架评价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血管中心的179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98例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管理与工作模式开展肠内营养实践;以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81例为观察组,遵循2013年《WHO实施研究指南》中关于实施策略原则,制定促进干预措施实施策略,分别为传播策略、实施过程策略、整合策略、能力建设策略,并应用于肠内营养管理。基于RE-AIM框架,从可及性、采纳性、实施性评价营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从有效性与持续性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97.7%、采纳性92.3%、实施性100%;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医护人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的知识问卷得分分别为18.20±6.44、29.95±4.18、31.5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44,P<0.001)。结论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实施,可促进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采纳性及实施性,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于营养方案的知识水平与实施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