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体验,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例经历过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 经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体验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来自学校的不良刺激长期蓄积,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来自家庭的关爱呵护不足,负性情绪无法释放;自伤前思想封闭拒绝交流,寻求帮助路径不畅;自伤后负性情绪得以释放,享受快感难以自制。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容易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支持教育,家庭营造舒心的氛围,双方共同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以避免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了解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护体验,为制定家庭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10人,以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家庭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即对非自杀性自伤认知不足、家庭压力大、复杂的负性情感、反思与成长。 结论 需加强家庭照顾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相关知识普及,重视照顾者心理负担,加强家庭干预,改善照顾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深入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感受,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法选取住院期间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18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即难以应对的负性情绪,受症状支配,自我矛盾心理,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真实体验与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帮助青少年回归家庭与社会。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1日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定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包含226名青少年,提炼42个研究结果,整合成11个新类别,最终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非自杀性自伤的导火索,非自杀性自伤多维度体验,对治疗与帮助的看法。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早期经历各异,身心体验复杂。应加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重视,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互助联络网,做到信息共享、早期预防、联合应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价的看法,为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法,对重庆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对健康教育作用的认知、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必要性的认知、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建议.结论 冠心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较好.护理人员应重视健康教育的落实,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护士工作场所互惠行为的真实体验,为促进ICU护理团队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ICU护理工作特点决定了互惠行为的普遍性和积极性;ICU护士工作场所互惠行为具有多元性;ICU护士工作场所互惠行为受情境影响且具有适时性;护理管理者支持工作场所互惠行为。结论 工作场所互惠行为对ICU护士具有积极效应。护理管理者可以利用工作场所互惠行为的特点,加强团队合作,营造更为和谐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健康信息素养现况,为针对性干预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自拟访谈提纲对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练主题。结果 词语云图显示“健康”“信息”词频最高,>500次;提炼出多层面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获取能力有待提高、健康信息评价能力较好、健康信息应用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网络健康信息道德5个主题及13个亚主题。结论 护理人员健康信息素养体现出利他性,健康信息道德较好,健康信息能力有待加强。医院管理部门需重视护理人员健康信息素养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其健康信息素养和健康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对14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将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认知归纳出3个主题:对患者参与安全持谨慎支持态度;患者参与安全问题的利弊共存;患者参与安全存在一定的困难及挑战。结论应针对医护人员提出的患者参与安全问题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以促进患者参与,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患者死亡诉求认知及应对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肿瘤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对患者死亡诉求的认知(能够识别有死亡诉求的患者;洞悉患者死亡诉求的真实涵义;存在认知疑惑)、死...  相似文献   

10.
明星  赵继军 《护理学杂志》2016,(10):106-108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寻求途径。方法选取晚期癌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资料经分析后,共析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生命感悟(体味生命真谛、对生命的感激);情感寄托(希望、爱、宗教信仰、个人信念);行为突破(坚强面对、器官捐献、后事安排)。结论晚期癌症患者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生命意义,辨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寻求途径,对于护士协助晚期癌症患者发现生命意义、提升其生命意义感有重要作用,使其达到善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生命走向终结的真实感受以及对善终的理解期望,为临终关怀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16例恶性肿瘤患者就死亡和善终的话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善终的认知包括3个主题13个副主题:生理方面为没有躯体疼痛、避免过度医疗、保持身体完整;心理方面为社交需求、保持尊严、拥有自主、心愿达成、后事交代、家庭和谐、精神慰藉;社会方面为经济状况、医疗资源、医疗照护。结论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感受和身心需求,做到合理病情告知,适度医疗,减轻痛苦;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善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加临终关怀病房和宁养机构,最大可能帮助患者实现善终。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疼痛信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认知过程控制疼痛的原理、疼痛信念的定义及意义进行了介绍;总结国内外评估疼痛信念的常用工具、疼痛信念的研究现状;总结干预措施,包括对医护人员开设疼痛管理课程、给患者传授疼痛相关知识、认知行为疗法、记录疼痛日记和转移注意力等.认为今后的研究趋势应以更大范围、多地域的干预为主,针对不同患者实施更系统、具体的提高疼痛信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学生志愿者参与癌症晚期患者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实践的感受和体验,为医学生志愿者安宁疗护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参与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10名医学生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即认同安宁疗护理念、积极体验、消极体验、安宁疗护相关技能欠缺。结论 充分运用医学生志愿者认同安宁疗护理念及积极体验激发其志愿服务的热情,针对其消极体验和相关技能欠缺,安宁疗护机构应完善志愿者管理,加强死亡教育、沟通交流技巧和灵性照顾能力培训,提升医学生志愿者的安宁疗护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樊落  王雪 《护理学杂志》2020,35(6):88-92
目的 对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整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真实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与分析。结果 综合分析后形成3个整合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历程曲折,需要经历绝望中的挣扎、对自我存在意义的反思获得成长;个人资源、认知加工、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和社会支持都是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保护性因素;脊髓损伤患者在认知行为层面的应对策略。结论 医护人员、家属及社会应相互协作,挖掘患者个人有利资源,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及生活,力争早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万玲 《护理学杂志》2024,39(2):92-95
目的 深入了解脊髓损伤患儿父母的照顾体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立意抽样法抽取11名脊髓损伤患儿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归纳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承受照顾负荷、心理体验复杂、适应角色改变并提高照顾技能、渴望家庭和社会支持。结论 脊髓损伤患儿父母的照顾负荷较重,存在负性心理,医护人员需重视评估患儿父母照顾感受,并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指导,必要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以减轻其照顾负荷,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育龄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体验,为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2例育龄期HPV持续感染患者进行半结构式一对一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知识来源匮乏、情绪反应、两性关系改变、生活工作失衡感.结论 育龄期HPV感染患者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其对婚姻家庭社会关系造成了消极影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消除对HPV感染的认知误区,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帮助其回归家庭、工作和社会,促进家庭和谐,保护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应用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最佳证据的障碍因素,为实施压力性损伤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选取西部地区6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1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域框架制定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护士应用最佳证据的障碍因素分别为知识(最佳证据相关知识不足);环境因素(特殊手术体位辅助工具不足、医院信息系统智能性欠佳);动力和目标(患者及家属对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视度较低,影响手术室护士积极性);行为规范(工作流程有待完善);结果的期望(手术室护士对实施最佳证据的效果缺乏信心)。 结论 影响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最佳证据在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较多,需要科室在明确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推进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后6个月内的压力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患病后6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压力感受表现为对疾病的忧虑、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建。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感受和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负性情绪,以促进其心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