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临床路径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按路径对家属及患者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并持续至出院后.比较实施前和实施3、6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透析满意率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临床路径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按路径对家属及患者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并持续至出院后。比较实施前和实施3、6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透析满意率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P〈O.01)。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降低透析并发症.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对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10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水负荷过高、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降低透析并发症。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对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10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水负荷过高、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拔培训透析患者担当社区网格员,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透析网对血液净化患者病情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将80例社区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经培训的网格员深入社区开展宣教讲座、家访探视、网络交流、社区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检验结果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尿素氮稳定率,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培训优质透析患者成为社区网格员,在临床护士的督导下深入社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系列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基于证据及助推策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证据为基础,通过制定审查指标并进行基线调查、分析障碍因素,构建基于助推策略的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方案,并应用于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比较方案实施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患者低血压、低血糖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患者透析饮食知信行得分。结果 基线调查显示12条审查指标执行率未达标,方案实施后,指标2、3、4的执行率为100%,除指标11外,涉及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患者低血压和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方案实施前(均P<0.05);患者透析饮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基于助推策略科学构建并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方案,可以有效促进证据在临床中的转化应用,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饮食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7.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干体质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施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3个月,患者干体质量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除呼吸衰竭外,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管理,可降低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对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干体质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施和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3个月,患者干体质量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除呼吸衰竭外,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管理,可降低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血液透析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临床,以提高血液透析安全及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度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前),2011年度采用血液透析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管理(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杜绝护理缺陷及护理文书完整真实性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服务态度、环境安全、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血液透析专科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安全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差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认知负荷理论构建并实施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健康教育策略,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液体摄入依从性及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液体摄入依从性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健康教育策略,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摄入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伞身状况及各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中途转入我院血液透析中心32例患者使用高通量膜透析器,观察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及各种并发症的改善,观察时间为半年.结果 32例患者自我感觉明显改善(100%),各种并发症均得到纠正或改善.结论 全身状况明显改善,高磷血症等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32例MHD患者,交叉对照设计,每例患者每隔4周随机接受LFHD、HFHD、HD+HP3种之一治疗,每种治疗持续12周,清洗期4周。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比较3种治疗对血清hs-CRP、IL-6、TNF-α、β2-MG的影响。结果:(1)3种治疗方式治疗前hs-CRP、IL-6、TNF-α、β2-MG、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LFHD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HFHD组及HD+HP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HD+HP组较HFHD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Al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次治疗前后,每两组之间相比hs-CRP、IL-6、TNF-α、β2-MG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HP组下降最明显。结论:HFHD、HD+HP可以降低MHD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β2-MG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以HD+HP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有钙磷代谢紊乱的患者提供新的血液透析治疗思路。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门诊行维持性透析治疗且合并有高磷血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甲组)和普通血液透析组(乙组);比较透析前及透析后3个月、6个月患者血磷、血钙、骨密度、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透析充分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皮肤瘙痒、骨痛、关节痛)的变化。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3个月后甲组患者的血磷、iPTH、CRP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血钙及Hb较治疗前有升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血磷、iPTH、C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钙及Hb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间比较,血磷、血钙、iPTH和CRP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甲组患者的血磷、iPTH、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钙及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磷、i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及Hb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间比较,甲组血磷、iPTH、CRP较乙组降低(P0.05),血钙较乙组升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甲组患者皮肤瘙痒、骨痛、关节痛的症状逐渐减轻,乙组患者的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甲组关节痛和皮肤瘙痒较乙组明显缓解(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测、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减轻皮肤瘙痒程度、贫血及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