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近期 (4周一半年内 )再次心肌梗死 (再梗死 RI)和梗死延展 (IE)发生后二者梗死面积及心衰、心脏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 2 32例 AMI患者采用 Wagner心电图记分法 ,选取 AMI充分发展期及 RI和 IE后的稳定期 ,进行 QRS记分。结果  IE和 RI发生后 QRS记分值较两种病变发生前明显增加 ,P均 <0 .0 1。 RI患者 QRS记分值多于 IE患者 ,P<0 .0 5。RI患者心衰及心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IE患者 ,P均 <0 .0 2 5。 IE和 RI后出现心衰患者发病前后 QRS记分值比较有明显差异 ,P均 <0 .0 1。无心衰患者发病前后 QRS记分值无差异 ,P均 >0 .0 5。以 QRS记分增加值 1.5分为界 ,与 IE和 RI发生前比较 QRS记分增加值超过 1.5分者心衰及心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多于未超过 1.5分者。结论  RI患者的梗死面积大于 IE患者。发生 IE和 RI后梗死面积增加越多即 QRS记分增加值越大 ,心功能越差 ,心源性休克及心衰发生率越高 ,QRS记分增加值超过 1.5分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梗死和梗死延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后早期心肌再梗死(ERMI)和梗死延展(MIEXT)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回顾与分析15年老年患AMI后ERMI和MIEXT的资料。结果:AMI前有高血压病7例,脑梗死4例,脑出血1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AMI后并发急性左衰5例,心源性休克6例,心律失常10例,肺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伴随病、并发症多,是ERMI和MIEXT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老年AMI患的治疗,有效地控制伴随病、并发症,可防止或减少ERMI和MIEXT。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部位心肌产生不可逆改变,一般都在24h以内逐步坏死,以后梗死范围相对稳定。在AMI 24h以后至28d以内,发生新的心肌坏死称为早期心肌再梗死(MRI)。为又一次冠脉事件。把原梗死部位发生新的心肌坏死,称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和预后。方法: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的病人11例为1组,未发生为2组,就两组梗死发生部位,心功能分级,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等进行对比。结果: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病人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100%),病死率(55.6%),均显大于未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梗死部位多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72.7%),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严密监测,积极治疗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32例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3 2例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患者 (观察组 )的诱发因素 ,对比该组患者与 5 5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对照组 )患者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溶栓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精神因素、便秘是其发生的主要诱因。梗死后心绞痛和糖尿病及 AMI后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发生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发生 ,与 AMI后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低灌注、高凝状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侧枝循环未能及时建立有关 ,并影响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7.
急性心肌梗死面积,QRS积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面积、QRS积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采用Michelle等公式及WagnerQRS评分标准 ,观察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死亡组心肌梗死面积 (22.14±6.26)、QRS积分(7.28±3.74)均较存活组显著增大 (17.83±5.65、4.91±2.63,P<0.05) ,存活组QRS积分与梗死面积的回归方程为 :QRS积分=2.59 0.13×梗死面积 ,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与存活组这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提示利用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测算心肌梗死面积 ,对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但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无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早期心肌再梗死(EMRI)和心肌梗死延展(MIEXT)是AMI的一种特殊重要的类型。EMRI和MIEXT可使病情恶化,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例老年AMI病例,探讨老年人EMRI和MIEXT的发生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常规心电图QRS记分与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左室功能的关系,我们对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者的QRS记分与平衡法核素血池测得的LVEF,PER,PER,1/3EF,1/3FR,1/3ER,1/3EF进行相关分析,发现QRS记分不仅与反映收缩功能的LVEF,PER,1/3EF,1/3ER明显负相关,而且与反映舒张功能的PER,1/3FR,1/3EF明显负相关,结果提示QRS记分可用于估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对心电图评估梗塞范围的影响。方法129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接受延迟PCI,21例接受紧急PCI,26例尿激酶静脉溶栓,40例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分别于围手术期1周内、静脉溶栓或内科药物保守治疗1周内,2周,1月及随访期内以Nancy B.Hindman提出的54项标准32分制的QRS记分系统评估梗死范围(infarct size,IS).结果延迟PCI、紧急PCI、静脉溶栓使心电图评估梗死范围回缩大于保守治疗(p〈0.05)。延迟PCI、紧急PCI使梗死范围回缩无显著差异(p〉0.05),均大于静脉溶栓,但与静脉溶栓比较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佃〉0.05)。前壁梗死范围回缩大于下壁(p〈0.05)。结论延迟PCI可使54项标准32分制QRS记分系统评估梗死范围回缩,回缩率大于保守治疗。前壁心肌梗死范围回缩大于下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58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在首次就诊或入院时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各项参数。方法 分别在入院后≥72h、7-10d、15-20d、25-30d追踪描记,用Selvester系统计算QRS积分。并对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QR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前壁组中,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QRS积分之间呈显正相关(r=0.76);而下壁组中,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的总数值与QRS积分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0.58)。结论 AMI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梗死面积之间有密切关系。AMI早期ST段抬高及异常Q波的范围和大小,可作为梗死面积的早期预测手段之一,为临床评价干预性治疗的疗效、判断预后提供1个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反复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前的心绞痛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可对随后AMI发生时的病理及临床过程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对是否有MI前心绞痛的54例AMI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经过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MI前心绞痛对MI面积、早期QTd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4例AMI患者均有典型临床症状、特征性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演变,皆为首次发病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剔除无痛性AMI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二组:(1)有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组(PAP组)19例(男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梗死前心绞痛对梗死面积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初步探讨缺血预适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具有确诊的Q波心肌梗死患者144人,记录其年龄、主要病史及服药史。采用QRS记分(QRSs)法测量梗死面积(MIS),以超声多谱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按梗死前1月内及48小时内是否曾发作心绞痛分组,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及高血压史无差别,但梗死前心绞痛组合并糖尿病者较少(P〈)  相似文献   

14.
对QRS记分法和ST段运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作评价 ,此法虽不能用于所有AMI者 ,但对于ST段抬高这类病人仍具有一定意义。方法简单实用、经济无创伤 ,适合于基层医院。常规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演变及主要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中含有梗死范围大小的信息 ,由于常规心电图易得到、可重复、方便、费用低廉 ,现报告如下。1 QRS记分法Maroko[1] 等以多导联心电图标测法 ,用于狗的AMI模型 ,观察ST段上升的总和与梗死大小的关系 ,以及与心肌CPK活性减少的关系。Awan[2 ] 等用体表心电…  相似文献   

15.
Q波性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 Q波心肌梗死 12 5例 ,4年内发生再梗死 14例 (11.2 % ) ,而 1年内发生率占 8%。再梗死发生在原梗死部位的占 78.6% ,非原部位的占 2 1.4 %。再梗死患者都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原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的时间越早 ,并发症越重 ,病死率越高 ,其总病死率明显高于急性 Q波心肌梗死患者 (3 5 .7%vs6.6% ,P <0 .0 1)。因此 ,应加强 Q波性心肌梗死以后的Ⅱ级预防。对再梗死患者应按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积极处理 ,尤其要加强对泵衰竭的处理 ,及时的再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提高存活率和改善预后 ,如有条件可行PTCA或旁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血清B型尿钠肽(BNP)是目前血清学反映左室功能的重要指标。简便的Wagner心电图计分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面积密切相关。本研究对BNP与QRS计分在AMI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面积中的关系进行探讨。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从2003年6月至2004年2月,对32例首次Q波型前壁或下壁、无束支阻滞、室内阻滞及左室高电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二尖瓣反流及其他心瓣膜病变的AMI。其中男24例,女8例,平均年龄(654±135)岁。2.方法:在AMI24小时内测定血清BNP水平,并选用AMI充分发展期的心电图,按Wagner心电图计分法计分,用彩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AMI患者,根据入院72 h内心电图fQRS的发生情况,分有fQRS组(A组),无fQRS组(B组),A组又按fQRS出现的导联数分为A1亚组(出现在2个导联)和A2亚组(出现在2个以上导联)。观察不同组梗死部位分布情况及住院期间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结果:A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及下壁心肌梗死(MI)分布率显著高于B组(均P0.05);A2亚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及下壁MI分布率显著高于A1亚组(均P0.05)。结论:AMI后心电图fQRS者出现情况与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出现(尤在多导联出现)fQRS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伴有或不伴有右室梗死(RV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65例AIMI病人临床资料,222例无合并RVI的病人(I组),43例合并RVI病人(Ⅱ组),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合并CAVB再将其分为两个亚组(无合并CAVB组(Ia,Ⅱa组)及合并CAVB组(Ib,Ⅱb组)。选择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AIMI合并CAVB明显增  相似文献   

19.
王文  刘力生 《高血压杂志》1999,7(4):303-304
目的:比较单纯下壁梗死(SIMI)与下壁伴右室梗死(IRMI)患者临床 及进一步分析 卡托普利的影响。对象和方法:选择发病3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入中国心脏研究-I试验,随机用卡托普利或安慰剂治疗4周。本文公分析比较其中SIMI与IR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卡托普利治疗4周对二者临床事件的影响。结果:SIMI与IRMI患者分别为1955例和317例;男性各占71.1%,73.2%;平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梗死范围回缩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入选符合标准的AMI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4组:A组19例(急诊PCI治疗者),B组31例(延迟PCI治疗者),C组33例(溶栓再通者),D组39例(非再灌注治疗者)。应用QRS记分系统计算四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记录四组患者人院时和AMI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及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四组梗死范围回缩率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回缩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四组梗死范围回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梗死范围回缩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梗死范围回缩率大于前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入院时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SV1、LVEDVI、LVEF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6个月时,A组LVESV2、LVEDV2、LVEF2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P〈0.05,其中D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及时对罪犯血管采取干预手段,梗死范围回缩率越大,心功能指标越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低,梗死范围回缩率是预测AMI预后的简单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