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材料和方法: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5F普通球囊导管和2.6F微球囊导管,分别对8例TRAS行PTA术。结果:经股动脉行PTA成功4例,另4例改由肱动脉入路获成功。其中,4例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另4例采用微球囊导管扩张或预扩后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肾动脉狭窄率由治疗前的84%—97%降至12%—30%。无并发症。术后疗效:显效率62.5%(5/8),有效率87.5%(7/8)。结论:PTA可安全有效地治疗TRAS。经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评估DSA下的肾动脉成形术对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在DSA下作了球囊成形术治疗,包括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各二例及纤维肌肉增生、及肾移植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各1例。结果:6例病人作球囊成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血压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结论:DSA下的肾动脉成形术对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15例 ,肾动脉狭窄病变血管 15支 (13例 ,89% ) ,闭塞病变血管 2支 (11% )并肾功能衰竭。其中 ,双侧肾动脉受累 2例。狭窄病例中 ,治疗前狭窄程度为 6 0 %~ 90 %。共植入支架 16枚。术后观察患者状况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技术成功率 10 0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 6~ 15个月 ,显示临床治愈 4例(2 6 % ) ,改善 9例 (6 0 % ) ,无效 2例 (13% ) ,临床总有效率 86 %。收缩压由术前平均 (2 7.12± 3.0 9)kPa降至术后随访平均 (18.6 2± 3.12 )kPa ,舒张压由术前平均 (17.73± 1.92 )kPa降为术后平均 (11.12± 2 .4 3)kPa(P <0 .0 5 )。术后肾功能保持稳定者 9例 (6 0 % ) ,明显好转者 5例 (33% ) ,继续恶化者 1例 (6 % )。造影复查 1例 (6 .7% ) ,于术后 6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 (约狭窄 70 % ) ,经支架内球囊扩张后 ,随访 2次血管造影其再狭窄程度稳定在 2 0 %左右。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显著 ;闭塞病例支架成形治疗的成功 ,为介入治疗此病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血管成形术后狭窄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球囊成形术后动脉狭窄的简易动物模型,观察成形术后血管壁各部分变化在动脉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用2F 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动脉,分别在8周内不同时间点获取标本,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变化,另选取2周组和1个月组动物于造模前、造模后进行DSA和MRI检查。结果 (1)光镜与电镜表现:损伤后内皮细胞剥脱,血小板及单核细胞附着,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和增殖,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以及随后的内膜平滑肌细胞出现与复制,弹力纤维、胶原和蛋白成分等细胞外基质的堆积导致内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2)影像学表现:DSA及MRI均清楚反映出造模后的模型动脉狭窄变化。结论 大鼠球囊损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球囊损伤后血管的病理变化过程且经济、简便易行,应是初筛研究的首选模型;DSA、MRI是监测模型血管动态变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RAS)中,应用栓子保护装置(EP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3例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行RAS,其中14例(17条肾动脉)术中使用EPD。所有73例在术前及术后1周均行肾功能检查。结果 14例使用EPD的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及EPD使用均取得成功。支架释放前肾动脉的直径狭窄率为80.1%±9.0%,置入后为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22,P〈0.01)。回收的EPD滤网中,2例肉眼观察、9例显微镜下观察,均可见脱落的胆固醇碎片。结论 EPD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在RAS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7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或腋动脉入路行狭窄肾动脉的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7例病人中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例经股动脉,1例经腋动脉),4例同时行球囊护张和支架置入(2例经股动脉,2例经腋动脉)。治疗后5例病人血压恢复正常,2例口服降压药恢复正常。随访9-36个月,6例未见狭窄,仅1例支架入术后9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血流基本恢复。结论 球囊扩张和(或)内支架入仍然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和处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肾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和内支架植入术的现状季勇姜卫剑张雪哲肾动脉狭窄(RAS)是引发继发性(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其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Vetrovec等[1]报告一组有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病史的病人中,23%患严重RAS(肾动脉内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S)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和 /或内支架治疗 2 0例TRAS患者 ,其中PTA治疗 14例次 ,内支架治疗 9例次。对治疗前后的血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PTA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15 7± 17)mmHg、(97± 7)mmHg、(1.5± 1.0 )种、(5 12± 2 96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7± 11)mmHg(P <0 .0 5 )、(86± 7)mmHg(P <0 .0 1)、(0 .9± 1.0 )种 (P >0 .0 5 )、(2 76± 2 2 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降为 (12 8±10 )mmHg(P <0 .0 1)、(83± 7)mmHg(P <0 .0 1)、(0 .8± 0 .9)种 (P >0 .0 5 )、(14 5± 5 5 ) μmol/L(P <0 .0 1)。采用内支架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 (15 4± 31)mmHg、(93± 12 )mmHg、(1.6± 1.0 )种、(338±14 2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4± 17)mmHg(P >0 .0 5 )、(82± 7)mmHg(P <0 .0 5 )、(0 .8± 1.0 )种 (P >0 .0 5 )、(197±7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为 (132± 9)mmHg(P >0 .0 5 )、(83± 4 )mmHg(P <0 .0 5 )、(0 .5± 0 .8)种 (P >0 .0 5 )、(2 0 4± 16 9) μmol/L(P <0 .0 5 )。总  相似文献   

9.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28例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A)与内支架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动脉狭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1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肌纤维结构不良7例,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2例.肾动脉狭窄分类: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8例.结果:26例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PTA治疗15例,内支架植入治疗9例,经PTA和内支架植入治疗2例.2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死亡1例.介入治疗后9例高血压治愈,17例高血压改善,7例肾功能改善.26例介入治疗成功者随访9~36个月,无发生再狭窄.结论:PTA及内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病因、分型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DSA表现及行狭窄段肾动脉扩张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21例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行双侧肾动脉DSA检查,并对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11例肾动脉及其分支狭窄,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成功,占54.55%。结论 肾血管的DSA检查是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或腋动脉入路行狭窄肾动脉的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结果:5例行球囊扩张并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的病人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经近5年的随访,1例病人术后9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血流基本恢复,血压正常。结论:球囊扩张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仍然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再狭窄的预防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于评价两种径路的血管成形术的方法对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材料与方法 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并高血压患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术。18例中,15例患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处则端移植肾动脉主干,3例痊于移植肾内分支动脉。同侧股动脉径路用于治疗端-侧血管吻合的患,对仙股动径路,用于治疗端-端血管吻合的患。16例采用股动脉径路,2例经肱动脉径路。疗效以临床随访、血管造影和超声追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对移植肾动脉狭窄(RTA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PTA,患者的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远端的移植肾动脉上。8例采用经股动脉入路,1例采用经肱动脉入路。疗效以临床随访、肾功能检验、超声检测为评价。结果: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PTA,2例患者置入支架,所有病例均痊愈。结论:PTA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Lohr  E 汪阳 《放射学实践》1995,10(2):71-72
肾动脉的经血管腔内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的损伤最小、效果最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是与主管医师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13岁。以“肾移植术后2个月余,血肌酐升高1周”入院。行肾彩超示:移植肾动脉主干中段流率升高,最大〉300cm/s;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移植肾下部萎缩,动脉近端显示不清。临床考虑移植肾动脉狭窄,遂在DSA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首先用Cobra导管行移植肾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肾动脉主干中段有一狭窄,DSA分析软件测量狭窄段长约0.9cm,狭窄率约80%(图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初步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接受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并使用EPD患者,记录分析手术过程,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肾功能检查结果,监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1个月血压情况.结果 18例患者(24支肾动脉)使用了EPD,24个EPD放置及支架置入均取得成功.支架释放后肾动脉平均狭窄率明显降低(P<0.05).在回收的18例滤网中分别有3例和11例肉眼和显微镜下发现脱落粥样硬化斑块.部分患者肾功能、血压情况改善.结论 EPD应用于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预防或减少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资料和方法 11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组;B组,肾动脉支架术组。比较两组的首次手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及术后即刻再狭窄率,术后6个月血压及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 B组成功率高于A组(94.64%对76.79%,P<0.01),通畅率B组高于A组(73.21%对30.36%,P<0.01),再狭窄率B组低于A组(10.71%对28.57%,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血压治愈率较A组高(P<0.01),肾动脉支架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肌纤维结构不良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术后血肌酐B组降低不明显(P>0.05),A组显著降低(P<0.05)。A组术后TGFR、R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B组术后T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术后TGFR改善更明显,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术操作成功率高、通畅率高、再狭窄率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改善明显,较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有较大优势,可作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一种重要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肾动脉阻塞现变采用Palmax内支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非随机研究分析。材料与方法:7例为经皮肾动脉气囊成形术治疗失败者,13例为PTRA后病变再狭窄,4例为PTRA后出现并发症,3例为肾动脉开口处狭窄直接作内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和/或内支架治疗20例TRAS患者,对其技术成功率、再狭窄率以及狭窄类型对介入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 (1)PTA和内支架治疗TRAS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71.4%、100%,再狭窄率分别为20%、22.2%.(2)Ⅰ型、Ⅱ型、Ⅲ型狭窄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9%、85.7%,0,再狭窄率分别为23.1%、16.7%. 结论 (1)Ⅰ型、Ⅱ型狭窄为介入治疗的良好适应证.(2)PTA依然为TRAS的首选方法,内支架为其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