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镇痛机制的影响。方法 :2 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 ,分别监测各组大鼠垂体、下丘脑及异位内膜的β-内啡肽 (β- EP)和强啡肽 ( Dyn A1 - 1 3)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β-EP及 Dyn A1 - 1 3水平均明显降低 ( P<0 .0 5 ) ;针刺治疗组其β- EP及 Dyn A1 - 1 3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针刺疗法可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 EP和 Dyn A1 - 1 3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镇痛机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并分别监测各组大鼠血及内膜前列腺素PGF1α,PGE2 含量 ;血清Ca+ + ,K+ ,Na+ ,Cl-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血及内膜PGE2 含量明显降低 ,PGF1α含量显著升高 ,血清Ca+ + 下降 ,而Na+ 、Cl-、K+ 则呈上升趋势 ;与模型组比较 ,针刺治疗组血及内膜PGE2 含量明显升高 ,PGF1α含量显著降低 ,血清Ca+ + 、Na+ 、Cl-、K+ 数值均趋于正常组。结论 :针刺能通过对EMT大鼠的整体调节而达其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3.
电针镇痛后效应与脑干5—HT、下丘脑β—EP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方法: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5-羟色胺(5-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电针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60min以上;提高下丘脑β-EP含量并维持30min以上;提高脑干5-HT含量并维持此效应30min以上。结论: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有其客观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机理。方法:建造SD大鼠EMT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针刺治疗共3组。并监测各组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及NK细胞、IL-1、IL-6的活性。结果:针刺疗法能抑制增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IL-1、IL-6分泌水平。结论:针刺疗法能较好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紊乱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大鼠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  黄祖汉 《针灸学报》1992,8(5):31-32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镇痛机理。方法:建造SD大鼠EMT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电针治疗共3组。并监测各组大鼠垂体、下丘脑及异位内膜的β-内啡呔(β-EP)与强啡呔(DynA1-13)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纽较空白对照组β-P与DynA1-1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其β-EP及DynA1-13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关元、地机穴可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EP与DynA1-13的含量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急性脑梗塞模型,运用放免技术,检测针刺前后血浆中cAMP和β-EP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造模后,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中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浆中β-EP含量则显著升高。针刺后能使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中过低的cAMP含量明显升高,过高的β-EP含量显著降低,并趋于正常值。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升高血浆中过低的cAMP含量和降低异常升高的β-EP含量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究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构建EMs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对照组,每组12只。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28 d,对照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大鼠内膜组织病理形态;原位末端凋亡法(TUNEL)观察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PI3K、AKT、mTOR、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异位组织有明显异位增生和炎症介质浸润,PI3K、AKT、mTOR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异位组织中,细胞增殖和炎症介质浸润明显缓解,PI3K、AKT、mTO...  相似文献   

10.
毒性弥温性甲状腺肿病患者血浆β-内啡吠浓度升高,并与血清FT3、FT4含量平行关系,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典型的神经-精神症状有关。经针刺结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β-END浓度下降显著者,疗效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焦虑症疗效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针刺干扰因素与非针刺干扰因素在焦虑症治疗中的疗效差异进行评价。方法应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针刺组与非针刺组疗效数据比较Q=4.316308823,自由度v=5,χ2=11.07(P>0.05),具同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其合并的ORP=1.759419579,95%CI(1.312894,2.570797),即针刺组与非针刺组相比较有差异。同时针刺对汗密顿焦虑量表(HAMA)影响的评价表明,针刺组与非针刺组相比未见差异。结论针刺治疗焦虑症与目前常用药物相比有优越性,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仍需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直接和间增加接脑组织血供,重建吞咽反射弧,调整肌群功能。既往卒中针刺治疗多辨证选穴、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无法摆脱主观性与不可重复性缺点,临床实践中受到限制,疗效差异较大。现代针灸理论既重视对改善吞咽困难程度疗效评价,更以生理、病理学为依据深入地进行针刺作用效应机理探讨,更好地顺应循证医学模式,指导针刺吞咽困难综合选穴方案,更加明确细化针刺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燕 《中国针灸》2002,22(1):4-12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6 7例患者分为针刺观察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 :针刺疗法治疗此病在血清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下降的同时 ,突眼症有所好转 ,同现行的西药疗法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针刺治疗前后血清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含量对比 (P <0 0 0 1) ,有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疗法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对缓解和消除眼征、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平衡针治疗高血压重症即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平衡针治疗高血压重症的即时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变化的情况进行对比,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总共60例患者,其中显效21例,有效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都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治疗对高血压重症有较好的即时疗效。  相似文献   

15.
试谈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因素很多 ,而主要在于处方取穴、针灸操作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的把握这几个环节中 ,如果在针灸取穴时 ,注意以辨证与辨病为依据 ,在针灸操作时 ,采用合理的针刺手法 ,并将针刺法与灸法有机结合 ,在针灸时机的选取时 ,注意早期治疗与择期治疗相结合 ,则针灸疗法必将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发病与患者的体质密切相关,可由气血虚弱、风痰内动、肝肾不足等原因所致,常累及肝肾脾三脏。治疗选用体针、头针、眼针、腹针等针刺方法,疗效显著。通过改善调整肌电位、抗氧化酶系统、多巴胺水平、脑部血流及葡萄糖代谢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珮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137-1139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54例和头针组5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头针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应用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级标准进行评定。做两组治疗先后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结论: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本病对面神经功能恢复及其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继良 《中国针灸》2000,20(2):89-90
采用针刺百会,关元,气海、等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同时设用中西药物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经一疗程治疗,两组对比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肌酐,尿素清除率显著增强,且远期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与干预训练对不同病情程度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2例自闭症患儿,按家长意愿分为靳三针组和行为干预组,其中靳三针组118例予"靳三针疗法",以头部穴组为主,行为干预组84例由儿童特殊训练学校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按病情程度分层,对组间总有效率及两组治疗后CARS总分进行比较,只有重度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靳三针组重度患者治疗后CA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患者病情程度均有所减轻(P<0.01);组间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对不同病情程度的自闭症患儿均有疗效,对重度自闭症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行为干预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A组针刺得气后不留针,即刻起针;B组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得气后留针6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S)。结果 3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后留针60 min,针刺后不留针及留针30 min均更能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