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
30例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徐教伦,徐金元,张乃美,王金刚,侯爱学(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糖尿病;血管造影;眼底;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应用2BAF-I型广角眼底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方法 对常规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荧光血管造影正常44只眼,与眼底所见符合率为35.48%;异常表现共80只眼占64.52%。结论 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4.
周杨  张祥 《吉林医学》2013,34(5):985-98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眼底血管造影顺利,无意外发生,眼底摄像的有效率达99.8%。结论:眼科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该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 对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148例患者中,82例(55.4%)荧光造影下有早期改变,包括70例荧光渗漏,30例毛细管扩张,30例充盈损损。结论 荧光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对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148例患者中,82例(55.4%)荧光造影下有早期改变,包括70例荧光渗漏,30例毛细血管扩张,30例充盈缺损。结论荧光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志成  段艳华 《广东医学》2002,23(5):522-523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并进行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21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56眼,II期68眼,Ⅲ期52眼,IV期27眼,V期11眼,本组未见有VI期病变,合并黄斑部水肿111眼。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好的方法,能准确地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指导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直、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直、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7例,诊断率为2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9例,诊断率为54.63%,两组诊断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智伟 《大家健康》2016,(12):17-18
目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诊断的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该院接受的1400例患者来分析,使用APS~B型眼底血管造影仪进行眼底摄片和造影,共有2784只眼参与研究。结果:全部患者中有50%以上是DRPⅠ期,有30%以上是DRPⅡ~Ⅲ期,有18%是DRPⅢ~Ⅳ期,有9%是DRPⅣ~Ⅴ期,超过50%的患者有糖网病变合并干眼症、屈光波动、调节麻痹、白内障、飞蚊症黄斑病变及视网膜动脉硬化,10%的患者有眼肌麻痹、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栓塞。30%的患者接受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70%患者接受眼底照相。视情况来提供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照相诊断,其结果可以作为诊断金标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是激光治疗和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21例,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密蒙花方可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视力,有效率13.6%,并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对眼底治疗的有效率为37.5%,荧光造影检查有效率20.6%。治疗组提高远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优于对照组。结论密蒙花方可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延缓病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204眼)检眼镜下未确诊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46例(92眼)为早期DR,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对DR患者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能提高诊断率,并及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12.
对11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68例(136眼),占58.6%。与检眼镜对照,荧光血管造影术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检眼镜(P<0.01)。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检测对照,结果背景型和增殖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与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关,提示荧光血管造影和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mdocyanmegreenangiography,ICGA)的荧光素的特征,探讨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血管的改变。方法:40例患者采用ICGA和FFA同步造影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80只眼)直接眼底检查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ICGA和FFA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荧光,在FFA中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的点状强荧光、出血的遮蔽荧光、毛细血管闭塞的弱荧光,在ICGA中主要表现为晚期斑片状强弱荧光与弥漫性强荧光。结论:ICGA的临床应用发现糖尿病性脉络膜病变的可能,在Ⅱ型糖尿病患者,ICGA是FFA一种有用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4.
牛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1048-1048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也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眼科患者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便适时进行干预性治疗,其意义尤显重要。我科对58例116眼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了在眼底镜下未见病变前的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214例(428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并根据分期指导治疗。结论眼底照像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金标准,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许建  施晓江  袁俊  崔俐  江兆源 《安徽医学》2010,31(5):481-482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表现,以及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236例(419只眼,53例为单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造影图像(不同病程、治疗前后)进行分析。结果眼底荧光素造影能及时而直观的反映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发展中眼底血管的各种病理改变。结论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激光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视野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特征,探讨其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58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视野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眼底表现以视盘苍白水肿为最常见。视野主要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象限性、相对性或绝对性缺损,其中上方缺损9眼(占15.5%),下方缺损21眼(占36.2%)。大部分36眼(62.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早期视盘缺血区弱荧光,晚期荧光增强。结论:本组病例42只眼(占72.4%)仅依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可以确定视盘缺血的部位,16只眼(占27.6%)视盘缺血部位的确定需要结合视野检查结果。因此,视野检查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提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78例(86眼)的造影图象进行了分析。荧光渗漏形态在病程早期以喷出型多见,而在病程晚期以扩散型多见。作者认为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测96例NIDDM病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显示视网膜正常28例,视网膜病变单纯型55例,增殖型13例,对部分患者测定24小时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血和β_2-MG、血肌酐、尿素氮、尿液NAG,结果表明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提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65例80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简称中浆)病变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分析了造影图像。将中浆分为喷出型、扩散型、玻璃膜疣型、迁延型、广泛色素上皮损害型、静止型。对造成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及荧光血管造影分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