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用玻珠柱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性,用发色底物显示法测定t—PA、PAI活性。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组织纤溶酵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性增高,PAI活性增高,t—PA活性降低。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合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糖尿病患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73例糖尿病患和71例非糖尿病患t-PA、PA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t-P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性(P<0.05);PA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PAI占优势。结论 糖尿病患纤溶活性相对降低,较易患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状态的变化.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血栓通组,B组:对照组,采用酶免法及显色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质-140(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四项标志物变化.结果血栓通组患者治疗后GMP-140、PAI、vWF明显降低,而t-PA活性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A组治疗后各标志物变化与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栓通能显著降低GMP-140、PAI、vWF,而且还能升高t-PA活性,具有调节纤溶系统功能及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 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35例患者分为三组,A级10例,B级13例,C级12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结果 22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μg/ml;D-dimer<0.5μg/ml)的病例中,其中A级12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我们注意到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t-PA/PAI失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纤溶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 方法 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定量检测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的活性 ,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 -二聚体 (D -D)。 结果 脑血栓患者治疗前t -PA活性较低 ,PLG、PAI活性较高 ,D -D含量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后 ,患者t-PA活性增强 ,PLG、PAI活性减弱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D -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有升高趋势。 结论 脑血栓患者病程中纤溶系统存在着动态变化 ,测定其纤溶活性的变化 ,将有助于诊治。  相似文献   

6.
检测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和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结果表明,患者的t-PA:Ag低于正常,PAI:A,VWF:Ag高于正常,提示尿蛋白增多的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减低并可能伴血检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根据Ch 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86例患者分为三级,A级26例,B级30例,C级30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液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 im er)。结果:46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 mg/l;D-d im er<0.5 mg/l)的病例,其中A级26例,B级12例,C级8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分别检测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及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及D二聚体(D-D)含量等纤溶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观察组的t-PA活性明显降低(P<0.01),PAI活性明显上升(P<0.01),D-D含量也显著升高(P<0.01),但两观察组间各指标平均值相差不显著(P均>0.05)。提示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在COPD阶段已经开始,此点对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急性心梗(AMI)患者入院当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AI活性在AMI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持续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活性在入院当天明显降低,但于第7天后回升接近于正常水平。再发性心梗患者的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初发性心梗患者,急性期死亡患者的PAI活性明显升高而t-PA活性极度降低。PAI活性在CPK峰值不同的亚组中无显著差异,提示AMI患者存在着纤溶活性受损,高水平的PAI活性不是一种组织损伤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心通胶囊治疗大、小剂量组,每组10只。8周后测定t-PA与PAI、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流变指标。结果:心通胶囊治疗组能显著升高t-PA并降低PAI,显著抑制血小板1 min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可显著降低全血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与血沉,抑制AS的形成。结论:心通胶囊可通过提高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来防治AS。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脑血栓患者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我们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了24例脑血栓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者t—PA与PAI的活性,并与1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脑血栓组t—PA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血浆PAI活性,在脑血栓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恢复期血浆PAI活性虽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小板活化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了正常非孕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46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筛选、纤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D-二聚体等指标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1);与正常非孕组比较,正常晚期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等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均显著增高(P<0.01),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在正常晚期妊娠组较非孕组呈下降趋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T-Ⅲ水平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而糖尿病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因此,糖尿病孕妇产前测定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为牙周病分型及活动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方法 选择牙周健康、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牙 3组 ,治疗前收集龈沟液并记录临床指标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结果  3组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互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则慢性龈炎组、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而慢性龈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与临床指标 BI(P<0 .0 1 ,r=0 .77) ,PI(P<0 .0 1 ,r=0 .6 7)有较好的相关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则仅与 BI有相关性 (P<0 .0 5 ,r=0 .1 9)。 结论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能抑制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提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做为判断牙龈炎症程度较为客观的指标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在判断牙周炎活动期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诊AL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PAI活性变化不显著;完全缓解期的AL病人,t-PA下降到正常范围;并发严重出血者,其t-PA活性和血小板计数与无出血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感染者,其PAI活性较非感染者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提示血浆t-PA,PAI活性与AL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ligustrazine(LG)on the level of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Ninety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LG small dos-age group(SDG),LG large dosage group(LDG)and control group.The 120 mg LG,400 mg LG andnormal saline 250 ml were given through intravenous dripping respectively,once daily,20 days as onetreatment cour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ll the patients had their fasting blood taken for PAI-1 and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assessment test to perform the comparative study.Results:Seventy-three out of the 90 patients completed the observation course,the PAI-1 activity of three groups aftertreatment all lower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alsosignificant(all P<0.01).After treatment the PAI-1 level of SDG and LDG of LG were all markedly low-ered(all P<0.01),the LDG’s lower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表达,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1;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PA,PAI-1;统计学方法: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41的表达,血清ET-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水平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序小板表面CD41的表达、血浆t-PA水平、血清ET-1水平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探讨血栓前状态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即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及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发色底物法及放免法检测了3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EH)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空腹血浆胰岛素(In)、血糖(G)水平,分析了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敏感性(IS)的相关性。结果发现:EH患者血浆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t-PA活性及IS明显低于对照组;IS与PAI显著负相关,与t-PA显著正相关。提示:纤溶活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患者46例(手术组)、非手术患者43例(非手术组)发病后1、3、7、14d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48名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的t PA、PAI-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组1、3、7d血清t-PA及3、7d血清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至14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组3、7d血清t-PA水平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1、3、7d血清t PA及PAI-1的含量均与当天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评分相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血液纤溶活性存在一定变化规律,血清t-PA、PAI-1可作为判断微创术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指标监测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急性加重期t-PA含量,PAI活性明显升高,t-PA活性、t-PA比活性,活性型t-PA明显降低;t-PA含量分别与PaCO_2、PaO_2呈正、负相关;缓解期t-PA含量更高,PAI活性降低,t-PA活性回升到接近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t—PA及其抑制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采用显色底物法对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浆t-PA及PAI的活性进行测定.③结果心绞痛病人血浆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3.87,P<0.01),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P<0.05),65岁以上老年病人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t=3.87,2.98,P<0.01).④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存在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有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