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1岁.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于2000年4月20日全麻下行右鼓室成形术.术中行乳突轮廓化,保留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处理后鼓室病变.开放上鼓室取出部分腐蚀的砧骨,剪下槌骨头,磨制成高脚杯状成形听骨链,一端磨出臼穴,连接镫骨头,另一端磨出横沟,连接槌骨柄,完成听骨链成形术.经耳道后上壁掀起鼓环,处理紧张部边缘穿孔,探通咽鼓管,取颞肌筋膜完成鼓室成形术.乳突腔留置一枚引流管,手术进行顺利.术后第3日拔出乳突引流管,7日拆线,12日取出耳道填塞物.术后听力比术前明显提高,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5日一期愈合出院.出院后第7日,病人乘骑摩托车觉受风着凉,嗣后右面颈部麻木感,未介意.次日发现右眼闭合无力,口角牵向左侧,急返医院诊治.经门诊检查:右面部静态口眼歪斜,皱额不能,闭目不严,微笑口角明显牵向左侧,吹哨漏气.流泪试验阳性,舌前2/3味觉减退,镫骨肌声反射消失.耳后无红肿,乳突无压痛,耳道无渗出,鼓膜愈合良好.入院诊断:鼓室成形术后并发Bell's面瘫,但不除外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给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7日后面瘫加重,经面神经电图测试,变性面神经百分数100%,决定行面神经探查术.手术探查.经前次手术刀口进入乳突腔,见充满新生肉芽组织.剥出肉芽组织,沿外耳道后壁探查面神经隐窝及上鼓室.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剥离肉芽组织,成形听骨连接尚好.检查各段面神经骨管,骨质完整均无暴露.用小尖钩挑开匙突处鼓室段薄薄的骨板,见面神经水肿膨出,用小骨钳撬除鼓室段面神经骨管.于颧根剪断外耳道皮肤,保留鼓-耳道皮瓣,去除外耳道后壁及上鼓室外侧壁,用金刚石钻头磨除面神经乳突段及膝部骨管,探查面神经无明显水肿.沿匙突向内上方磨开天盖骨质直至暴露膝状神经节,见神经节明显水肿、膨隆.沿膝状神经节向下用小镰刀斜行切开面神经鞘膜,行面神经减压.取一条颞肌筋膜片刮薄浸入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后展平,置于暴露的膝状神经节和面神经之上,滴2滴鲜血.取颞肌筋膜置于鼓膜下方,铺于上鼓室,将耳道皮瓣压覆筋膜之上.二瓣法耳甲腔成形,将骨肌筋膜瓣分别固定于上鼓室外侧壁缺损处与乳突腔下方,完成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胆脂瘤性中耳炎破坏鼓室盖或鼓窦盖造成骨质缺损时,硬脑膜及脑组织可坠入中耳乳突腔形成脑疝。本文报告2例。 例1 男,15岁。住院号55645。自幼左耳流脓,左侧面瘫4年。左外耳道长满肉芽组织。乳突X线片,左侧胆脂瘤。左侧乳突探查术:术中见外耳道后壁破坏,鼓窦盖及乳突盖、侧窦骨壁广泛骨质破坏。硬脑膜呈球形下坠垂入乳突腔。乳突下部及鼓室内均为胆脂瘤充满。听骨缺损。半规管部位  相似文献   

3.
1986年至1989年间,240例需行Ⅲ型鼓室成形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145例取颞肌筋膜行鼓膜-镫骨连接术(1组)。经耳后进路行鼓室乳突根治术,术中去除所有隐蔽病变,尤其是前鼓室、上隐窝、鼓窦和下鼓室的病变。再将筋膜贴于完整的镫骨上。另外95例行鼓膜-软骨-镫骨连接术(2组)。作耳后切口,彻底清除乳突病变,修低面神经嵴至外耳道底平面。从耳屏取软骨软骨膜移植物,将周边的软骨去除,使其成为连于软骨膜之上的岛状,3×3mm~2,盖于镫骨尖上;软骨膜前边伸入鼓膜残边之下,后部盖于面神经嵴上,并以外耳道后壁扭转皮瓣覆盖之,以供给血液。外耳道填以  相似文献   

4.
中耳脑膜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69岁。因左耳持续流脓伴左外耳道肿物 1 8个月 ,于 1 999年 1 0月 2 7日入院。检查 :左外耳道内可见淡红色肉芽样新生物堵满 ,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 ,触之柔软 ,不易出血 ,根部探查不清。左耳全聋。CT报告 :左侧乳突气化不良 ,密度增高 ,部分骨质破坏、缺损。初步诊断 :左侧慢性中耳乳突炎 ,胆脂瘤型。于 1 0月 2 9日在局麻下行左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膜消失 ,鼓窦区及乳突腔骨质已破坏 ,其内被病理性肉芽组织充满 ,将鼓窦入口、上鼓室、中鼓室以及下鼓室连在一块的较大的肉芽样组织取出后送病理检查。鼓室盖完整。手术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5.
慢性中耳炎,尤其是胆脂瘤常引起砧骨长突缺失,必须作听骨链再建手术。如病变只影响砧骨,虽听骨链中断,而槌骨、镫骨尚完整者,可用槌镫连接术治疗。其法是先完成乳突凿开,并按照乳突病变程度,外耳道后壁及骨桥可去除(开放型)或保留(封闭型)。若鼓膜已接近全部缺失,则连同鼓环一起去除;若仅为小穿孔,则予保留,小心去除鼓室,尤其是镫骨周围的肉芽组织。用一精细钩子将槌骨头从上鼓室钩出,当心勿使槌骨与鼓膜张肌腱脱开。按右耳逆时针,左耳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槌骨,并轻拉几下则槌头易于与镫头接触。彻底清除上鼓室肉芽。  相似文献   

6.
在乳突根治术中进行听力重建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者乃Portmann的“小鼓室”法。手术取耳后上切口[见本刊1981,(4):224],开放上鼓室鼓窦腔,磨除全部剩余气房,磨低面神经嵴,使“肾形”术腔成为“半球形”,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在可能的情况下,保留正常的槌骨柄、镫骨和鼓膜。然后,施以“小鼓室”成形。根据镫骨的完整与否,以同种异体  相似文献   

7.
胆脂瘤型中耳炎16例中男13例,女3例,均为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左耳10例,右耳6例,25~40岁.术中发现听骨完全消失9耳,部分听骨残存7耳,多为锤、砧骨破坏消失,面神经水平段暴露6耳.术前纯音测听语言区平均听阈骨、气导差为30~40dB.乳突X线片示12例X线片有0.2~0.3cm的类圆透亮区,周边硬化致密,不同程度地累及鼓室、鼓窦入口和鼓窦.4例透亮影周边部分硬化,有轻度不规则的侵蚀性骨破坏.16耳均行乳突手术治疗,手术采取耳内进路,经外耳道开放上鼓室,与外耳道连通,要点是削低外耳道后壁并彻底清除上鼓室、鼓窦、乳突病变,形成大的外耳道口,这对术腔通气极为重要,术腔采用游离皮瓣覆盖以加快干耳.术中见上鼓室、鼓窦、乳突腔内有完整包膜的胆脂瘤或豆腐渣样胆脂瘤上皮.胆脂瘤仅位于上鼓室5耳,其余11耳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腔内均有大量胆脂瘤.术后听力提高13耳,占80%;听力改进15~25dB 4耳,占25%;10~20dB 9耳,占56%;听力无明显改进3耳,占19%.无面瘫和外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13耳术后均得1干耳,3耳继发流脓.  相似文献   

8.
68例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 6 8例 (72耳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且胆脂瘤的侵蚀性较强 ,及时行 CT检查十分必要。术中常发现砧骨长脚和镫骨上结构受破坏 ,面神经水平段最易发生骨管缺损 ;手术治疗以开放式乳突根治彻底清除病灶后可行鼓室成形术 ,对提高听力 ,防止病变复发有一定优势。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原则下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 ,加鼓室成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鼓膜穿孔在日常诊疗中屡见不鲜,但合并镫骨陷落于前庭病例是少数。作者报告了一个外伤性鼓膜穿孔,合并听骨链离断及镫骨陷落于前庭的病例。患者,女性,12岁,在玩耍时被树枝刺入外耳道,当即发生左耳剧痛、耳鸣、听力下降、旋转性眩晕及呕吐;初步检查有外伤性鼓膜穿孔,怀疑合并听骨链离断及外淋巴瘘,当日急症入院。检查:听力呈混合性聋,Romberg氏征及Mann氏征阳性,头位性眼震为旋转混合性,瘘管试验阴性。受伤后25天施行手术,切开外耳道后壁,掀起鼓膜,通过外耳道打开鼓室,去除鼓环,鼓室插入针状镜进行观察,见砧镜关节脱臼,砧骨长脚前移,面神经管隆突无骨质缺损,未见镫骨头;活动针状镜,从扩大的上鼓室、砧骨长脚前方,面神经管下方、见镫骨头,其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术前颞骨CT测量值径线及角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初步预测中耳乳突显微手术中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评价术前影像学评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行中耳乳突显微外科手术的27例(27耳)慢性中耳炎伴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由同一位富有经验的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主刀。术前利用颞骨薄层CT扫描技术明确患者外耳道、镫骨、砧镫关节、锥隆起、鼓室层面影像,观察和测量外耳道软骨部宽度、峡部宽度、外耳道骨部宽度、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与岩锥长轴平行径线和镫骨显影延长线相交之夹角(α),利用软件工作站自带工具对相关监测指标进行数据测量,并与术中探查所见镫骨暴露难易程度为准分为容易暴露组和难暴露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处理。结果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与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外耳道骨部宽度密切相关,其中与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外耳道骨部宽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外耳道软骨宽度、峡部宽度、夹角(α)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对耳显微外科手术中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外耳道骨部宽度可能会影响手术的难易程度。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测量值可以预测耳显微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寻找鼓索神经的方法和保留鼓索神经的意义。方法:6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患者,术中以砧骨短突为标志,磨低外耳道后壁,沿面神经垂直段找到鼓索嵴(鼓索神经出骨管处),沿鼓索嵴找到游离于鼓室内的鼓索神经,仔细清理鼓索神经表面的病变组织,保持其完整性。结果:24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和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索神经表面胆脂瘤上皮及肉芽彻底清理,无一例鼓索神经断裂,患者术后味觉无明显变化。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彻底清理病变的同时保持鼓索神经的完整性,保留了鼓索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减低移植于镫骨头上的听小骨膺复物脱落的危险,且可对移植筋膜起支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颞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临床少见,约占颞骨恶性肿瘤不到5%].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极易误诊而错失治疗良机.我科收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出现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中风”,经抗炎等治疗无效.2个月后,因右耳间断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进行性耳痛,于2005-05-31收入院.无耳流脓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7.0℃.右侧周围性面瘫V级.右鼻咽侧饱满,外耳道深部有充满肉芽样组织.颞骨CT示颞骨占位病变,岩骨及颈静脉孔区骨质破坏明显(图1).MRI示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向内下经颈静脉孔区达右侧咽旁间隙,向上累及中颅底硬脑膜,伴有右耳乳突炎.术前于外耳道活检两次,均为炎性肉芽组织.面肌电图示面神经受损.肝脾超声、胸片及肝肾功正常.于全麻下经颅颈联合入路(Y形切口),行颞骨次全切除及肿瘤减灭术.术中见鼓室及乳突腔充满息肉样瘤体和黏液,外耳道后壁、鼓部、岩部骨质及鼓室天盖被破坏,中颅窝硬脑膜受累.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左耳廓下发现肿物1年,于2002-10-25以左耳廓下肿物性质待查收住院。检查左耳垂下方可触及直径3cm肿物,质韧,稍活动,无波动感,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查血IgE为28.7Tu/ml;嗜伊红细胞为0.198×10~9/L,局麻下行肿瘤探查切除术,左耳垂下切口,分离肿瘤,发现肿瘤无包膜,与周边组织关系较紧密,内侧接近茎乳孔。小心将肿瘤与面神经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结果为上皮样(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瘤。手术中出现同侧面瘫,术后3小时面瘫完全恢复,术中发现面瘫可能与术中牵拉面神经有关。术后病理切片诊断(图1,2见附4页)与冰冻病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贝耳氏面瘫进行减压术治疗,为减少出血,多采用Xylocain局麻。采用耳后切口,凿开乳突,从后向前开放上鼓室,暴露砧骨短突和槌骨头。开放下鼓室,并扩大通道,向前看到锥隆起、圆窗,向上看到砧镫关节。在16倍以上显微镜下断离砧镫关节,勿损伤关节面,然后从乳突侧断寓砧槌关节,由鼓窦口向后摘出砧骨。看清面神经管水平段后,削去在通道后方形成的桥,扩大鼓窦。从水平段向下磨薄骨管壁一直到与二腹肌嵴相交之处。再从水平段向上暴露骨管达膝状神经节。从膝状神经节到茎乳孔的骨管壁均窘薄后,除去骨壁。从锥段向下方切开神经鞘,然后再向上方切开,切开要充分,但勿伤及神经,并充分止血。然后将砧骨复位,只要关节面没有损伤,恢复原位无困难。乳突腔内放硅胶管引流,缝合骨膜和皮肤。至于减压范围,如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术中应用神经完整性监护仪进行面神经定位,记录反应电流阀值及同步反应波振幅.结果: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中见鼓室段或乳突段面神经部分暴露,其余13例骨管完整.所有病例均成功诱发面神经同步肌电位反应,面神经暴露组电刺激阈值与面神经非暴露组电刺激阈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面瘫发生.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有助于定位面神经,避免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耳疾病常扩展到中、下、后鼓室及迷路下部位,因靠近面神经使手术接近这些部位比较困难。该作者做了报骨解剖测量,设计了到下鼓定的面神经后进路,不仅可彻底清除病变,而且还可保留面神经及外耳道后壁的完整。随机选择了25块成人颈骨(右侧13,左侧12),进行乳突轮廓化解剖,充分暴露乳突尖,乙状窦,后颅窝硬脑膜板,迷路面神经垂直段等,磨除面神经内侧骨质开富进入下鼓室进行观察测量。测量结果:面神经垂直段到后颅窝硬脑模板为5~10mm,平均7.lmm,比较恒定。乙状窦到外耳道后练皮肤的距离是9~18mm,平均13mm。乙状窦前位者,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 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75例(88耳)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其中胆脂瘤及内陷袋46耳,肉芽肿42耳。经上鼓室外侧壁进路,在颞线下自后上嵴至颧弓后根磨开骨壁,保留菲薄的外耳道后上骨壁和完好天盖,于后拱柱开放面神经隐窝,清除病变组织,修复或重建听骨链,疏通中、上鼓室气流通道,保留鼓窦乳突,完成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鼓膜和外耳道完整。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及内陷袋患者平均语頻听力较术前提高15-25d BHL;慢性中耳炎上鼓室肉芽患者平均语频听力较术前提高15-30d BHL。随访5.0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进路便捷,再通气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39岁,鼻咽癌放化疗后9年,因“反复左耳流脓2月余”就诊,曾在外院病理诊断为“颞骨恶性肿瘤”,未系统诊治,查体可见左侧外耳道后下壁一肉芽样肿物,左侧鼓膜穿孔;纯音听阈示左耳平均听阈88dB,声导抗左耳A型鼓室图;入院后完善全身骨显像提示左侧外耳道软组织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双侧乳突代谢增高,考虑乳突炎;其余骨质未见局灶性活动性骨病变。  相似文献   

20.
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鼓室成形术后延迟出现的面瘫较为少见。笔者在1981~1995年施行的516例鼓室成形术中,遇有2例发生于术后数目的术侧周围性面瘫。现报告其临床资料,旨在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1病例报告例1女,42岁。左耳反复流脓30余年,伴听力下降,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入院行鼓室成形术。术中见砧骨隐窝有胆脂瘤及肉芽组织,清除后行锤—镫骨搭桥术,并以乳突骨膜行一期鼓膜成形术。术中未见面神经暴露及畸形,中耳腔填充青霉素明胶海绵。术毕,患者无面瘫及眩晕。手术后第6d出现左眼睑闭合松弛,同侧鼻唇沟变浅。第8d左侧面瘫加重,为完全性者,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