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血脂清洗新技术通过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50%~70%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而不影响血浆的其他成分如白蛋白、球蛋白、免疫蛋白、电解质等。 目的:观察聚乙烯膜型血浆分离器和模式血浆成分分离器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方法:对35例高血脂患者实施聚乙烯膜型血浆分离器和模式血浆成分分离器行血脂清洗治疗,血脂清洗机的操作,抗凝剂量使用,血液及免疫观察指标均按操作规程和相应监测数据进行。 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治疗后大部分血脂下降明显,血液黏稠度降低,普遍反映因高血脂引发的嗜睡、失眠、精力不集中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原有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也较容易控制,其中有5例冠心病常伴有发作性胸痛、胸闷者,经血脂清洗后未再发作。伴有糖尿病的9例经血脂清洗治疗后血糖也得到控制。说明采用聚乙烯膜型血浆分离器和模式血浆成分分离器血脂清洗治疗高血脂症临床效果确切,大样本实验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对新型材料聚醚砜制作的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进行动物实验 ,评价了膜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功能及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分离过程中 ,实验动物状况良好 ,无溶血现象发生 ,膜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筛分系数均在 95以上 ,约 6 0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白细胞、血小板和四种凝血因子在分离开始时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但均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材料聚醚砜制作的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进行动物实验,评价了膜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功能及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分离过程中,实验动物状况良好,无溶血现象发生,膜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筛分系数均在95%以上,约60%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白细胞、血小板和四种凝血因子在分离开始时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均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兔体外血浆灌流的动物实验方法,用于评价一种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方法以高脂血症大耳白兔为模型动物,先后使用了2种不同面积的中空纤维型血浆分离器,通过5mL真空采血管离心和100mL生理盐水袋离心等方法,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通过蠕动泵在体外建立血浆循环。结果0.3m2的血浆分离器能够将血浆与血细胞有效分离,顺利进行血浆循环;但是,由于该型号的血浆分离器的容积过大,动物失血过多,因肺水肿等原因导致动物死亡。0.1m2的小型血浆分离器不能将高脂血症动物血浆与血细胞分离;而使用采血管,采血速度不能控制,操作时间长,血细胞损失过多,动物死亡率高。利用100mL生理盐水袋作为离心分离容器,分批采血,采用15%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离心分离血浆与血细胞,血浆进行体外循环;同时严格控制采血速度、回输速度以及抗凝条件,成功地建立了兔体外血浆灌流实验方法和方案,操作简单,动物存活率高。结论利用100mL生理盐水袋分批采血,离:0法分离血浆与血细胞,建立血浆体外循环。操作简单,比膜血浆分离器费用低,动物存活率高,是进行血液净化相关材料评价的理想的兔体外血浆灌流模型。  相似文献   

5.
3.2.2 用图象分析仪测定血浆分离膜的孔径 丛血浆分离膜的SDM照片仅能给出粗略的直观认识,而无法得到这些差异的具体数值。为此,日本的Kigotaka Sakai等人采用图像分析仪对AP-05(或称PF-02),MPC-60TD,P_2及PVA-SA四种血浆分离膜的SEM照片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AP-05H孔径分布范围为680×10~(-10)~6400×10~(-10)m(图19),另外三种膜的孔径范围也几乎和  相似文献   

6.
血浆分离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一般由单血泵完成,操作人员凭经验调节转速来改变血浆的分离速度,但转速太快时容易造成跨膜压太大,损坏分离器,本文介绍一种血浆分离压力监测仪的原理及系统设计,当跨膜压超过极限时,机器及时报警。  相似文献   

7.
血浆成分分离膜在双滤法血浆分离中起重要作用。我们以一种新型聚醚砜中空纤维血浆成分分离膜为考察对象,研究时间、跨膜压(TMP)和平均剪切速率等对筛分系数(SC)的影响。血浆入口流量QI=30ml/min,血浆滤出流量QF=20ml/min时,各种蛋白质的SC在约40min达最大值;而TMP增大,SC有一最大值,QF增大,SC曲线和QF曲线有一交点我们认为是较理想的成分分离条件,一般控制血浆滤过分数PFR=QF/QI=0.6~0.7;平均剪切速率变化,TMP相应变化,但SC变化很小。这些数据对血浆成分分离膜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一般属于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它较早继发冠状动脉粥状硬化,而且即使控制饮食或使用药物亦疗效欠佳。尽管血浆交换(PE)或双层血浆过滤(DFPP)可用于治疗FH,但是治疗过程不可避免地丢失血浆中人体必需的有效成份。近年开发了分离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选择性吸附柱(Liposorber LA-40)。作者使用表面积0.5m~2Sulflux FS-05聚砜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作为初级过滤器,使用已商品化的吸  相似文献   

9.
1 技术血浆交换、血浆吸附均属于血液净化技术,最近已广泛用于临床。与其他的血浆净化技术不同,血浆净化不是全血,而是由全血中分离出血浆成分,对血浆进行各种处理,从而弃去病因相关物质。目前临床应用的血浆分离法有采用离心分离器,利用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的比重不同将血浆成分分离的方法以及利用滤过膜将有形成分血细胞和液体成分血浆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POEMS综合征(P:多神经病,O:器官巨大病,E:内分泌病,M: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S:皮肤病变)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液质变异。2例严重外周神经病的POEMS综合征患者经大剂量强的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后用4A-EVAL血浆分离器做血浆去除,并做了血浆交换。这2例患者有多发性骨髓瘤、肝巨大、甲状腺机能减退以及皮肤增厚等症状。例A患者为下肢外周神经病和高IgM。治疗后显著  相似文献   

11.
血浆成分分离膜在双滤法血浆分离中起重要作用。我们以一种新型聚醚砚中空纤维血浆成分分离膜为考察对象,研究时间、跨膜压(TMP)和平均剪切速率等对筛分系数(SC)的影响。血浆入口流量Q1=30ml/min,血浆滤出流量QF=20ml/min时,各种蛋白质的SC的约40min达最大值;而TMP增大,SC有一最大值,QF增大,SC曲线和QF曲线有一交点我们认为是较理想的成分分离条件,一般控制血浆滤过分数PFR=QF/QI=0.6~0.7;平均剪切速率变化,TMP相应变化,但SC变化很小。这些数据对血浆成分分离膜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日本泉工医学株式会社研制成功一种采用硅膜为材料的中空纤维型膜式氧合器,据称这是国际上第一种类似的硅膜氧合器。这种氧合器的膜厚度为100μm,中空纤维的内径为200μm。该膜具有较高的氧渗透能力,但膜壁无孔,不会因汽化而发生血清泄漏和丧失水份。膜的内壁光滑,对血液的损伤极小。实践证明:当温度变化时,该氧合器仍能安全使用。整个氧合器的膜面积为2.5m~2,预充量为270ml,最大血流量为2.5ml/min。外壳材料为聚碳酸酯,热交换器管道材料为不锈钢,外形尺寸:110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肺公司及犹太大学一些研究者研制成一种用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血管内血气交换装置。该装置已被美国FDA批准,不久将免税植入于10个病人体内。这种血管内氧合器(IVOX)虽不是一种长期置换人肺的装置,但其功能可超过10天以上,IVOX由1200根65cm长的微孔空芯纤维组成,纤维上涂有一种超薄的可连续渗透氧和二氧化碳的膜。纤维的表面积约9318平方厘米,能在循环血液中每分钟传递325毫升的氧和490毫升的二氧化碳。这种被称为Cardio Pulmonics的装置,纤维束被  相似文献   

14.
不同粘度血浆扩容剂的制备及其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不同粘度的血浆扩容剂,初步研究其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和右旋糖酐70制备高粘度血浆扩容剂(HVPE),采用右旋糖酐70制备低粘度血浆扩容剂(LVPE);采用间断放血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用两种血浆扩容剂对休克大鼠进行复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动物存活情况,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血气、全血粘度、血浆乳酸浓度、胶体渗透压等指标。结果:HVPE和LVPE的胶体渗透压分别为42.5mmHg和60.1mmHg。二者分别表现出剪切稀化和剪切稠化等非牛顿流体特性。复苏后90min,HVPE组和LVPE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57%和100%。HVPE组存活和死亡动物血浆粘度平均值分别为2.37和3.54mPa.S。在纠正酸中毒和改善碱剩余方面,HVPE不如LVPE。其它各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治疗中,血浆粘度应该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过高的血浆粘度可能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比牙周膜细胞在无纺型和网格型聚乳酸纳米纤维膜上的生长行为,探讨支架结构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用金属平板或金属网分别接收,得到无纺型和网格型聚乳酸纳米纤维膜;通过SEM观察两种支架形貌差异,并测试比较它们的力学性能.通过MTT测试和SEM观察,比较无纺型和网格型纳米纤维膜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网格型膜的纤维直径平均为500~600 nm;无纺型膜的纤维直径大于网格型膜,平均直径约为700 nm,但网格型膜的拉伸断裂应变略大.牙周细胞与支架联合培养的MTT结果显示,与在聚苯乙烯(TCPS) 培养板上的培养比较,两种纳米纤维膜都显示出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其中网格膜的促进效果比无纺膜更加明显.SEM观察的结果显示,细胞无法进入无纺型膜内部生长,而网格型膜中由疏松纤维堆积形成的大孔结构则非常有利于细胞进入支架内部,细胞在后者上生长良好.因此,网格型纳米纤维支架是一种优于纤维为完全无纺排布的支架,更适用于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 FN)是一种高分子(44万)糖蛋白,由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等合成。已知它的存在形式有二种,一种是血浆FN,又称冷不溶性球蛋白,参与血凝过程,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起调理作用;另一种是细胞表面的FN,具有调节细胞分化和细胞功能的作用。血浆FN的测定对严重感染、创伤、器官  相似文献   

17.
聚醚砜中空纤维透析膜血浆分离器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体外动脉血栓形成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综合评价了聚醚砜中空纤维透析膜血浆分离器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配体(CD40L)和血浆可溶性CD40L(sCD40L)的表达以及普伐他汀对CD40L等的影响,探讨高胆固醇血症促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CD40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凝血酶原片段1+2(F1+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A组,n=20)及饮食控制组(B组,n=20),A组普伐他汀20mg/天治疗,B组只作饮食控制,7天后分别测定以上指标。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L表达,血浆sCD40L、MCP-1、F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sCD40L与血小板膜CD40L、血清TC、LDL-C及血浆MCP-1、F1+2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52、0.51、0.63和0.61,P均<0.05)。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后,A组血小板膜CD40L、血浆sCD40L、MCP-1、F1+2显著降低(P均<0.05),而血脂无显著变化。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表达CD40L及sCD40L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可能通过激活CD40L促进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而参与AS的发生发展。普伐他汀可不依赖血浆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而抑制血小板膜表达CD40L和sCD40L及由CD40L介导的AS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生物膜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及诱导成骨性。以乙酸为溶剂,聚环氧乙烯(PEO)为增塑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纳米纤维膜及不同比例的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胶原、壳聚糖、PEO质量比5∶1∶4,5∶2∶3,5∶4∶1),电子显微镜观察4种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态;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胶原纳米纤维膜及表面形态较好的胶原/壳聚糖纳米纤维膜上,通过MTT法、碱性磷酸酶检测、细胞内胶原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研究其细胞生物相容性及诱导成骨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纳米纤维膜及质量比为5∶1∶4的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光滑,直径均一。MTT法检测显示,胶原纳米纤维膜和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细胞培养14 d后,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上细胞内胶原含量检测为2.02 mg/gport,高于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的1.63 mg/gport胶原含量(P<0.05),且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钙化结节的形成均高于胶原纳米纤维膜组。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望应用于骨再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往有很多学者通过发泡法将β-磷酸三钙与明胶复合得到引导组织再生材料,但将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纤维膜的报道很少。目的:制备新型引导组织再生膜,并比较其与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膜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β-磷酸三钙/明胶引导组织再生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膜表面进行观察。通过MTT实验对电纺β-磷酸三钙/明胶膜与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膜的细胞毒性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新型电纺β-磷酸三钙/明胶膜为多孔状,β-磷酸三钙颗粒呈结节状附着在明胶纤维表面,纤维直径平均为400~500nm,分布比较集中,大多在200~500nm之间。与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膜及阴性对照之间细胞毒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新型电纺β-磷酸三钙/明胶引导组织再生膜细胞毒性较低,基本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的要求,有望成为新型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