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中医分型为脾胃气虚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中剂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中药柴枳理中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药吗丁啉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中药柴枳理中汤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胃脘部胀满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显著,在改善胃脘部胀满和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枳理中汤,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脘腹胀痛、纳差、嗳气、大便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脘腹胀痛、纳差、嗳气、大便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柴芍六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潘立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仅为90%,两组比较,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调肝理脾法自拟之百郁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百郁香砂六君汤为主治疗,对照组予对照组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治疗组76例中,治愈19例,好转5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4%;对照组70例中,治愈8例,好转45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76.1%。2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郁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渫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和对照组27例(吗丁啉片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胃运动节律及胃运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柴枳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运动节律及胃运动总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FD患者根据不同症状表现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2个亚型组,根据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湿热3个证候组,全部83例患者均给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PDS组有效率87.5%,高于EPS组(71.4%,P0.05);治疗后PDS组及EPS组血清MTL浓度均升高(P0.05),PDS组血清MTL浓度高于EPS组(P0.05)。肝胃不和组有效率94.3%,高于脾胃气虚组(62.5%,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组及脾胃气虚组血清MTL浓度均升高(P0.05),肝胃不和组血清MTL浓度高于脾胃气虚组(P0.05)。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3例次,未影响治疗。结论枳术宽中胶囊对FD的近期治疗有良好疗效,尤适合于PDS患者及证属肝胃不和型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汤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服用香砂六君汤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值(16.23±7.37)分;B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值(21.28±5.22)分,B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A组患者(P0.05)。B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A组的有效率(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5)。结论:香砂六君汤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单纯地服用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与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柴枳平肝汤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5-HT、S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SS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5-HT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血清5-H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枳平肝汤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清5-HT和S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湿中阻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湿中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湿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纽给予香砂平胃颗粒口服,对照纽给予加味保和丸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试验组66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22例,总有效率95.5%。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属食湿中阻者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枳理中汤与穴位敷贴联合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及对其患者血清G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枳理中汤与穴位敷贴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候积分与总积分,测定其血清GAS、胃动素(MTL)水平,应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T)、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四组消化不良程度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7%vs 66.6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AS、MLT水平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变化,其中GAS呈现下降趋势,MLT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DI指数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枳理中汤与穴位敷贴联合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冯春生 《中医研究》2012,25(6):62-63
目的:观察陈夏六君汤联合艾箱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陈夏六君汤和艾箱灸中脘、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2 片/次,3次/d,餐后服用;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均餐前20 min服用.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1.1%;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有效率占75.6%.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夏六君汤联合艾箱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柴枳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组45例口服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45例服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与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不良反应率少于对照组。结论:柴枳半夏泻心汤能通过多因素,多层次,整体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不过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7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给予柴枳平肝汤;对照组36例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6.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4)与研究组(n=54),对照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片与乳酶生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柴枳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研究组更低(75.93%VS 9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研究组更高(11.11%VS 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FD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脾胃气虚证或为主症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1例),对2组Hp感染者均加用四联抗Hp治疗10 d,观察组同时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吗丁啉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随访观察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舌质、舌苔、脉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陆群英  雷伟南 《河北中医》2009,31(5):698-699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沙必利片10mg,饭前10~30min服用,每日3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复发率26.7%,对照组复发率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功效,可改善FD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莫大 《中医药导报》2013,(10):112-1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9例采用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治疗组20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予以吗叮啉、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77例加用自拟加味枳术汤治疗。结果:2组治疗2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77.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