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小旭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388-389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1月-2007年10月36例ICU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确诊,依次为: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对所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治疗有效率87%。结论ICU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率高,诊断治疗较困难,尽量减少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张九进 《医学文选》2005,24(5):678-67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COPD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结果机械通气时间<7 d者9例、7~13 d者13例、14~20 d者9例、≥21 d者9例,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别为1例(11.11%)、4例(30.77%)、4例(44.44%)、7例(77.78%),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3.
张九进 《微创医学》2005,24(5):678-67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COPD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结果机械通气时间<7 d者9例、7~13 d者13例、14~20 d者9例、≥21 d者9例,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别为1例(11.11%)、4例(30.77%)、4例(44.44%)、7例(77.78%),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推断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源菌,从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方法:观察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结果的菌群分布。结果:共培养出191株细菌、10株真菌。G^-杆菌26种157株,占78.11%;白色念珠菌10株,占4.98%;培养出二种以上菌株的有20例,占66.67%,合并真菌的5例,占16.67%。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菌群繁多、复杂,以G^-杆菌为主,大多为条件致病  相似文献   

5.
潘娅静  徐敏  赵洁  陈新国 《华夏医学》2003,16(3):342-343
ICU中患者往往病情危重 ,进行机械通气时易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及导管的留置 ,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 ,病死率增高。因此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及时发现 ,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入住 ICU进行机械通气的 90例患者 ,施行 ICU前均无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其中 2 4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0~ 82岁 ,平均 5 9.2岁 ,肿瘤术后有 5例 ,颅脑外伤 7例 ,心肺复苏术后 3例 ,ARDS 2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2例 ,冠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株分布和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在EICU机械通气中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80例(64.5%)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伴有真菌感染21例(26.2%),皆为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1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真菌感染(n=21)与非真菌感染患者(n=59)比较,Apache Ⅱ评分较高,机械通气和住EICU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无一例死亡,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死亡7例.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病死率高,对氟康唑耐药,提示应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株分布和治疗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在EICU机械通气中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80例(64.5%)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伴有真菌感染21例(26.2%),皆为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1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真菌感染(n=21)与非真菌感染患者(n=59)比较,Apache Ⅱ评分较高,机械通气和住EICU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无一例死亡,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死亡7例。 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病死率高,对氟康唑耐药,提示应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机械通气技术的日益完善,患者的救治存活率明显提高。2003年1月~2004年9月,我院收治9例(10例次)COPD并发ARF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怀疑并发真菌感染时,行体液真菌培养,一旦确诊,即给予氟康唑治疗。结果 :27例中,12例(44.4%)术后并发真菌感染;感染发生在术后4-7 d,好发部位主要为肺(83.3%),其次为肠道(8.3%)和泌尿系统(8.3%)。在12例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58.3%,热带念珠菌感染占25%,其他占16.6%。采用氟康唑治疗均有效。结果 表明: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比例较高,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应及时选用氟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常见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以及营养不良等。易并发真菌感染。我院呼吸内科1997年7月——2002年7月期间住院COPD患者525例,其中合并真菌感染80例,占同期COPD患者15、23%。  相似文献   

11.
李翠 《海南医学》2007,18(7):59-60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发病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收治的4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结果. 结果 VAP的发生率为36.4%,共培养出细菌7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NB)50株(65.8%),革兰氏阳性球菌(GPC)14株(18.4%),真菌12株(15.8%);COPD并发VAP居首位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结论 COPD有创机械通气并发VAP以GNB为主,真菌不容忽视.VAP发生后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在经验治疗VAP的同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89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Bauer(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89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163株。培养结果以革蓝阴性杆菌为主(128株,79.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革蓝阴性病原菌。真菌占第二位,共27株,占16.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蓝阳性球菌占第3位(7株,4.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同时获得2种以上细菌的54例,占42%。对革蓝阴性杆菌敏感性在70%以上的有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革蓝阳性球菌的敏感性为100%。结论革蓝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真菌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是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我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混合病原菌感染较多,且存在多重耐药,应动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呼吸ICU内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分为社区感染组及医院感染组。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得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纳入134例,其中社区感染组75例,医院感染组59例。医院感染组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社区感染组(81.4%比54.7%,P0.01)。社区感染组检出G-杆菌27株(55.1%),G+球菌14株(28.6%),真菌8株(16.3%)。医院感染组检出G-杆菌34株(61.8%),G+球菌12株(21.8%),真菌9株(16.4%)。医院感染组与社区感染组菌种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医院感染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高于社区感染组(58.8%比37%,P0.05)。医院感染组菌株对主要抗生素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组。结论机械通气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医院感染组较社区感染组更严重。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增多提示临床医师须重视合理用药,坚持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4.
岳秋实 《中原医刊》2005,32(8):55-56
机械通气是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不可缺少的措施,呼吸道管理则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21例,呼吸道管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合并糖尿病,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增加,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合并糖尿病的COPD患者65例,其中并发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1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COPD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45~79岁,平均63.2岁,所有患者病程均为5~10年,在入院48h内痰真菌培养均阴性,I型呼吸衰竭5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同期收治的未使用糖尿病的COPD患者1195例,其中并发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81例。1.2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对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在我科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9例患者,其中65例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度评分≥25,根据是否使用鱼腥草注射液作预防性用药,将65例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在基础情况、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和WVUH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预防组(P相似文献   

17.
报告1986年1月~1997年10月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43例,发生率2.6%(43/1683),均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治愈31例,死亡12例(27.9%)。呼吸道感染、手术创伤、麻醉插管处理不当、切口疼痛刺激、高龄与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等是其主要原因,尽早作出诊断并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最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发生手术并发症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1月所施行的118例肝移植患者中真菌感染病例,通过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真菌感染特点。结果26例发生真菌感染,患病率为22.0%。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75.5%),共分离出49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7.1%),曲霉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8.4%、10.2%、6.1%、4.1%、4.1%。药敏试验显示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分别为92.0%、90.0%、75.5%、73.5%、55.1%。结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的总体敏感性较低,临床上应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真菌的鉴定和耐药监测,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学构成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6例接受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用无菌吸痰管或纤支镜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按常规方法送检培养。结果检出致病菌84株,其中G-菌62株(占73.81%),G 菌16株(占19.05%),真菌6株(占7.14%)。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占26.19%),不动杆菌属16株(占19.05%),肠杆菌属12株(占14.29%),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11.91%)。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均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上述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受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林  彭志海  丁星  易俊文  柯群  朱泽航 《上海医学》2004,27(11):802-80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6月250例肝移植受体标本中病原学的检出情况。结果 250例肝移植手术标本中共分离出126株真菌,其中酵母菌占94%(119/12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耐氟康唑酵母菌如克柔酵母菌、近平滑酵母菌、热带酵母菌、季也蒙酵母菌增多。非酵母菌有土生隐球菌(4株)、新隐球菌(2株)、曲霉菌(1株)。真菌培养率与感染率不平衡,真菌感染率仅为17.2%,以3个月内多见(38/43例),感染的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耐氟康唑酵母菌、曲霉菌,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腹腔、胆道。结论 加强肝移植受体真菌流行病学的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