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刘××,男,46岁,因右中上腹肿块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因有胆囊结石及右侧精索静脉曲张入他院住院治疗,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中上腹有一肿块,与家属谈  相似文献   

2.
脂肪肉瘤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10%,发病部位主要在大腿及腹膜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rnary retroperitoncal liposarcoma,PRPLS)约占全部脂肪肉瘤的20%,达全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0%。因位置较深,且常侵犯重要血管,故诊断及治疗有很大的困难。我们收集1988~2005年经手术治疗的16例P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  陈善红 《现代保健》2011,(27):196-196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因左侧乳腺无痛性肿物1年,近期进行性增大入院。查体:左乳腺外上象限内扪及约4cm肿物一个,表面欠光滑,质地较硬;双腋窝无肿大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巨检:灰黄色肿物一个,大小4nm×3cm×3cm,表面结节状,有包膜,切面实性,灰黄色,质中等。镜检:瘤组织由大片增生的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及其内有异型的脂肪母细胞构成,增生的纤维组织呈不规则的网格状,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5 5岁 ,因发现腹部包块 3年来诊 ,3年前发现左侧腹部有一拳头大小包块 ,无疼痛 ,活动 ,后逐渐增大 ,并出现腹部撑胀感及腹部疼痛 ,食欲好 ,大小便正常。查体 :中年男性 ,腹部隆起 ,以左侧为著 ,并可触及 35× 30× 2 5cm大小的包块 ,表面光滑 ,质韧 ,轻度压痛 ,活动度欠佳 ,腹部彩超提示 :腹腔内探及大片状略强回声团 ,边界尚清 ,形态不规则 ,内见略强回声分隔 ,CDF2 :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腹部CT见腹部偏左可见 36× 32× 2 2cm大小以脂肪密度为主病灶 ,提示腹腔占位。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左侧腹部旁正中切口 ,长约 1…  相似文献   

5.
张淑新  罗秀凤  解正理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724-1724
脂肪肉瘤为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起病隐匿,生长缓慢,超声显像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现将我中心超声显像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已婚,干部,福州人。因食欲减退,时有呕吐、腹胀半个月来我中心门诊就诊。查体:一般情况佳,血压132/80mm Hg(1mm Hg=0.133kPa),心肺(-),腹软、肝脾触诊不满意。于上腹部剑突下至脐上方扪及一约20cm×15cm大小肿块,质软,位置较深,较固定,无触痛,肠鸣音存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均正常。超声检查使用丹麦K2101型超声显像仪,频率3.5MHz进行超声检测。患者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在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结果8例脂肪肉瘤瘤体均表现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瘤体呈不均匀强化,对瘤体CT值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结论CT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就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7%,8例复发,复发时间为5.0—93.0个月,再手术7例,3例完全切除;6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全部复发,复发时间为1.5-11.0个月,2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2岁,农民。以发作性心慌、头昏、出汗1年,发现高血压、腹部肿块6个月,加重伴咳嗽、气短1个月为主诉,于2004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原因在夜间或者晨起时感饥饿、心慌、头昏,出冷汗,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次数频繁,伴有双下肢水肿、麻木、无力。有时意识不清,尿失禁。上述症状每次发作时经口服葡萄糖水后均可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就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7%,8例复发,复发时间为5.0~93.0个月,再手术7例,3例完全切除;6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全部复发,复发时间为1.5~11.0个月,2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7岁。因偶然阵发腹痛片刻,无意中自己摸及右腹部有一肿块,于2008年7月5日来院就诊。检查: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右侧可触及一10×10cm大小肿块,质软偏中,边缘不清,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两下肢无明显凹陷性水肿;B超检查提示:腹部右侧探及10×10cm大小实质性占位,来源于后腹膜。当即转请上级医院会诊。经腹部CT检查提示:腹部右侧腹膜后占位。患者即被收住人院于7月18日作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实体大小为18×18cm,并与腹膜后大血管粘连,手术有一定难度,因此没能彻底切除瘤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搜集2014年12月—2022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中5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7例[占比3.2%(17/532)]RPLS合并MPMN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PLS病理类型及合并肿瘤的分期,分为高风险组(9例)、低风险组(8例)。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MPMNs类型及其合并疾病类型、治疗方案、预后及中位生存时间(MST)等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不符合者以M(Q1,Q3)表示,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7例RPLS合并MPMNs患者中,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MMPMNs)患者11例、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MPMNs)患者6例。合并的MPMNs疾病类型包括乳腺癌4例、消化道癌4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肺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喉癌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1例、副...  相似文献   

12.
杨伟  马明忠 《现代保健》2009,(28):110-110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高的间叶组织肿瘤。笔者遇到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患者,男,31岁,2^+年前因“直肠癌”在外院作保肛直肠癌切除术(具体不详,患者自述),2^+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中下腹部—10cm×10cm大小的包块,包块呈进行性肿大伴有阵发性上腹部胀痛,无血便及便秘肠梗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徐克森教授、吴小鹏副教授和郭森医师共同为一名46岁女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术,切除肿瘤达9.3千克,在国内实属罕见。患者入院时体重仅为42千克,而此脂肪肉瘤占体重的22.1%。巨大肿瘤致使腹腔脏器移位,膈肌上抬,心脏受到顶压,挤占肺部。腹腔内血管、瘤体、脏器绞绕甚至生长在一起,情况十分复杂。李兆亭教授、王占民教授组织全科人员对此病例进行了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肿瘤多见错构瘤、肾细胞瘤、肾盂移行细胞瘤、肾盂鳞状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脂肪肉瘤是成年人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 ,大多发生于下肢、腹膜后、肠系膜和肾周等部位 ,发生于肾脏实质的脂肪肉瘤相当少见。现将遇到的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67岁。 3个月前无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1年术前有影像学资料经手术治疗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6例中恶性31例,恶性肿瘤病程短平均仅3.6个月,瘤体较大平均直径为13cm,完整切除率51.6%,5年生存率41%;良性15例,良性肿瘤病程长平均达16个月,瘤体直径平均7cm,完整切除率91%.结论 BUS及CT对术前评估有较大作用,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徐捷 《中国医师杂志》2004,6(4):538-53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不包括来自胰腺、肾、肾上腺和大血管等腹膜后器官的肿瘤,较少见.约占全身肿瘤0.07%~0.2%,国外报道恶性肿瘤约占80%,我院1991-07~2002-09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膜的肿瘤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脂肪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临床资料分析,其中1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根据病理学观察1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1例为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为多形性脂肪肉瘤。免疫组化:黏液样脂肪肉瘤S-100(+)。结论脂肪肉瘤属于软组织恶性肿瘤,病理学特点多种多样,治疗难度大,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腹膜后高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86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一侧手术时间为( 35.2±8.3) min,术中出血量小于10ml,术后住院时间(3.8±0.3)d.术后随访86例患者中,仅3例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结论 腹膜后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时间快、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不具备腹腔镜手术医院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1资料 患者,女,48岁,因左腰部肿块一年入院。否认有外伤、手术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和心电图、胸部CR均正常,体格检查:神志清晰,左腰部可扪及10cm&#215;4cm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红肿压痛。入院后第二天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左腰部肿块切除术,术中取出8cm&#215;4cm&#215;3cm大小实质性肿块,肿块呈灰白色,表面光滑,术后愈合情况好,术后病理报告为高分化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 ,PSC)的临床表现、放射影像学和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 14例PS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PSC中临床表现以黄疸、瘙痒、右上腹痛、发热及肝脾肿大为主。放射影像显示总胆管与肝胆系明显狭窄 ,典型者肝内胆管呈枯树枝样改变。血清检查碱性磷酸酶 (ALP)、γ -谷氨酰转肽酶 (GGT)和胆红素明显升高。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ATP、GGT持续升高的病例 ,及早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 ,有助于PS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