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教育教学对医学生健康相关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2006—2011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选修课,每年9周,18个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改善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为切入口。通过课程前后的问卷调查,对有关学生健康相关态度及行为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课程教学后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和态度较教学前有了明显转变,学生心理社会能力“总分”、“好”、“有能力”3个方面评分均高于课程教学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生活技能教育在医学生健康相关态度及行为方面的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某理工科高校《健康与发展》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对校本课程《健康与发展》的需求,以及该课程对理工科大学生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拓宽生活技能教育应用领域,设置适合理工科大学生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天津市某理工科高校开设《健康与发展》选修课,共8周24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生活技能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通过课程前后2次问卷调查,对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态度进行评估.结果教育后,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和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接受教育后学生上网玩游戏、娱乐活动和聊天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健康相关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正向改变.教育后学生心理社会能力“总分”、“好”、“有能力”、“快乐”4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教育前(P<0.01).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和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减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评价很高.结论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技能教育,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开设生活技能教育课程是必要、有效且可行的,可以在理工科高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殖卫生知识、态度及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生殖卫生知识、态度及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吉林省内4所大学中的医学、理工、文科、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女学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13.4岁,50% 的男学生于15岁前已发生首次遗精,30.5%的学生有恋人,有不同程度的边缘性性接触;37.2%的学生希望体检性生活;1.4%的学生已有性生活经历;他们对各项生理知识的了解率均不及40%;性观念、性心理尚存在某些偏差,表现出性知识的教育滞后于性成熟现象。他们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依次是书刊、学校、影视。77.1%的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82.1%的学生认为生殖卫生健康教育应加入避孕知识。61.6%的学生认为医疗机构应开设青春期生殖卫生咨询门诊。结论:开展生殖卫生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性健康的需求;应依大学生实际需求确定健康教育内容,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参与开展青春期生殖卫生健康教育, ;开展青春期生殖卫生健康咨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7—10月对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甘肃省中医学院四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就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952份。城市、医学专业和高年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农村、非医学专业和低年级学生好。男生、城市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性相关行为较女生、农村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多。结论大学生性态度开放,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建议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从而改变其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5.
高中学生生殖健康KAP及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为社会全方位参与干预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海淀区658名高中学生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高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有近20%的学生不知“女性何时有生育能力”,仅有22.3%的学生认为“少女怀孕有害生殖健康”;现有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以非正规教育占主流,导致错误认识和行为;对”高中学生发生性行为”认为可以理解或可以接受的为34.2%;40.4%的学生“与异性朋友有过亲密行为接触史”;3.2%有过“性交史”;8.3%对自己“在中学期间不发生性行为”没信心或很没信心;渴望获得准确的可信度高的健康知识,86.3%认为有必要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最想知道的生殖健康教育内容的前3位是性心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性道德伦理知识(分别是61.6%、53.8%和37.7%),72.8%认为对高中学生进行有关避孕知识的教育有必要和非常必要。结论:应重视学生基本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部分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正在谈恋爱和发生性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性行为问题不容忽视;正确引导、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社会全方位参与,规范大众传媒中生殖健康教育内容,努力使学生所需知识来源以正规教育为主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的需求,以及该课程对大学生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建立大学生生活技能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选修课,共9周18个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切入口,为学生提供生活技能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通过课程前后2次问卷调查,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态度进行评估.结果 教育后,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和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接受教育后学生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比例较教育前显著增加(P<0.01),而聊天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健康相关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正向改变,6个问题中有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学生心理社会能力 "总分"、 "好"、 "有能力"、"快乐"4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教育前(P<0.05).教学内容和互动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有效性及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减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评价很高.结论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生活技能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开设相关生活技能教育课程是必要、有效且可行的,可以在高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以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培训志愿者,志愿者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同伴中进行健康促进活动.结果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与艾滋病相关的态度方面有明显好转,而行为意向方面也有提高.结论 应用参与式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和行为意向.而性行为的改变还需持续的促进活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了解泰安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服务需求,为探讨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泰安市3所大学的1 53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殖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人工流产对女性妊娠的影响”和“人类受孕的基本条件”2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84.40%和83.62%).男女生之间比较,除“月经的特点”和“避孕药的副作用”外,其余各项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相关的态度总体呈现一般水平,基本道德价值观正确,但婚前性行为、贞操重要与否等问题的态度模糊.有92.5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在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教育的6种形式中,必修课(31.14%)、选修课(24.38%)及专题讲座(21.26%)3种形式比较受青睐;避孕药具最希望获得途径,依次为药店(30.10%)、百货超市(28.15%)及自动售卖机(25.81%).对生殖健康知识获得及服务需求方面,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一般水平,但服务需求相对较高,对性病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和危害了解不深入.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时开设相关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及《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营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参加公选《大学生营养与健康》课的180名学生于课前、课后进行营养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的自编问卷调查,采用Excel2003和x。统计分析并观察其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经健康教育后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达89.2%,较教育前(48.9%)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3,P〈0.05)。学生对营养的态度优于教育前(86.9%),为9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3,P〉0.05)。学生健康行为采纳率(58.5%)优于教育前(25.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8,P〈0.05)。结论在政策和环境支持下开设《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课的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普及和提高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坚持采纳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谈学灵  沈小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11-1314,13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成都市5所高校1 1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仅1.0%的学生了解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学生对于HIV的传播途径认知较好(83.1%).69.9%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74.7%的学生能接受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21.1%的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0.0%的学生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自己或性伴侣发生过意外妊娠的占9.4%.97.1%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较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淮南市4所高校9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水平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专业学生知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多数大学生认为贞操重要,反对婚前性行为。57.62%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足,应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自我身体形象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2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5人、对照组1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育锻炼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体育锻炼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身体形象。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79.31%)、锻炼频率≥3次/周(70.34%)、锻炼时间≥30 min/次(64.60%)、每次锻炼强度中等及以上(73.10%)、每月锻炼费用100~300元(49.66%)高于对照组(62.60%,54.20%,51.15%,61.07%,36.64%),每月锻炼费用<100元(33.79%)、运动损伤(47.59%)低于对照组(49.62%,5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表评价(3.87±0.32)、外表态度(3.92±0.28)、身体素质态度(3.80±0.33)、健康评价(3.78±0.24)、疾病态度(3.54±0.42)、身体部位满意度(3.61±0.38)、超重忧虑评分(3.14±0.45)均高于对照组(3.54±0.36,3.60±0.34,3.56±0.42,3.51±0.31,3.01±0.36,3.32±0.41,2.78±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6, 8.57,5.30, 8.13, 11.15, 6.10, 7.36, P值均<0.05)。  结论  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对于改善自我身体形象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所高校1187名在校未婚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知信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87名调查对象中,有性行为者占13.80%。有性行为者对紧急避孕措施的知晓率最高(87.10%),其次为安全套的使用时机(85.81%),能够准确计算出安全期最低(44.44%),这3项的知晓率均高于无性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性行为者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65.22%)、未婚同居(85.63%)和未婚先孕(32.50%)的比例均高于无性行为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年级和对非婚性行为的态度是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男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OR=3.5),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大一学生(OR分别为6.2,4.7,8.5,9.2),可以接受非婚性行为者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不可以接受者(OR=11.8)。结论有必要在高校普遍开展针对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大学本科生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紧急避孕节育的利用和需求情况,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法对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有89.3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有73.1%的大学生对西方流行的"性解放"观念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有55.10%的学生认为选择避孕药具应最先考虑效果。结论高校应开设避孕节育教育和服务,教学内容为性行为相关的生理与心理,及避孕节育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相关因素,为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匿名的方式,在合肥市4所大学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等。结果 共调查50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248人。调查对象的婚前性行为报告率为8.9%(45/508),男生(14.6%)高于女生(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4,P<0.001);在有性行为的学生中,超过90%不了解性传播疾病。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对性行为持接纳的态度、同伴中存在婚前性行为和学校周围宾馆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入住等。结论 婚前性行为正在威胁在校大学生的生殖健康,应引起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改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4月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 924名大学生和23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现有知识来源主要是媒体,但他们真正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在希望学习的相关知识中,生活技能仍然排在第1位(69.3%),其后依次为“如何预防艾滋病”(67.7%)、“预防性病的基本知识”(61.6%)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54.7%);目前最受大学生喜爱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授课方式主要是专题讲座(36.0%)和社会实践活动(30.3%)。所调查的高校教师在最近2 a讲授过的主要内容是毒品的危害(43.3%)和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42.9%)等,目前授课的主要形式多为办宣传栏或展板(42.9%)和发放资料(32.0%);认为比较合适的教育形式为专家讲座(67.1%)、发给学生资料(58.0%)和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55.0%)等;教师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媒体,而学校来源的专家讲座与咨询(42.4%)和大学教育(18.6%)较少。结论学生希望学习的相关知识与目前教师的讲授内容之间尚有差距。建议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应对危险情景和拒绝不安全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在校一年级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需求状况,为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一般知识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了解欠佳,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好,参加过生殖健康教育讲座的学生仅在少数知识点上的知晓率高于未参加者,差异不明显。大学生选择获取生殖健康知识方式的前三位是: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和短信。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不全面,针对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改进,学校可以采用讲座、咨询和短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某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638份,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知晓率平均为90.00%,对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仅占45.37%;对共用牙刷和共用刮胡刀两危险行为的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病毒基本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了解较少;50.00%以上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互联网和书籍是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结论应注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培养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培养临床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法自2003年起在临床医学本科三、四、五年级学生进行培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教学实践。结果预防医学教学、传染病学教学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结论使用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女中学生性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评价青春期性教育对高中女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效果,对陕西省西乡县2所中学高中部一、二年级的女学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性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材料、观看录像、讨论、咨询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讲解有关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KA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学生的性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干预前知识得分平均为9.91±4.40分,干预后上升为17.87±4.64分);但某些相关的性态度和与性有关的行为改变不明显.提示干预对提高学生的性知识有显著性效果,对转变性态度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性行为的影响效果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