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妊高征孕妇部分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高征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产科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为进一步了解妊高征患者凝血因子与纤溶因子的变化,笔者重点研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因子Ⅶ、因子Ⅷ活性。旨在探讨其在预防妊高征发生血栓性疾病与严重并发症的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本院临床确诊为妊娠高血压者45例,年龄22岁~37岁,按1980年全国统编教材标准分轻中度妊高征30例,重度妊高征15例;正常孕组48例,年龄22岁~36岁,排除高血压、肝、肾等疾病的孕妇;正常非孕组66例,年龄21岁~33岁(妊高征组与正常孕组均为妊娠晚期)。1.2检测方法1.2.1仪器试剂FIB、因子Ⅷ、因子Ⅶ测定均采用法国STAGO准自动血凝分析系统,检测试剂盒、标准品、质控均采妊高征孕妇部分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张立东$沧县医院!河北沧州061000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因子Ⅷ;;因子Ⅶ[1]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71-74. [2]史敏,刘永春,李彦会.妊娠后期妇女部分凝血指标的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2):127-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120例来我院就医的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静脉血IL-1β、IL-2、IL-6、TNF-α水平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血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IL-2及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静脉血中的IL-1β、TNF-α水平能对病情及疾病活动性的评估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罗建伟  李亚红  陈凤如 《黑龙江医学》2012,36(3):168-169,19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30例初诊AL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组的FDPs与D-Dimer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或有出血倾向,FDPs、D-Dimer与FIB的动态监测对急性白血病出血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所有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部分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将病变受累血管不同支数的患者Gensini积分、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sFasI、L-6与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9,0.271;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组和重度组sFas、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或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sF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双支病变组sFas、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多支病变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表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高水平的sFas、TNF-α和IL-6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特别是在ACS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免疫因素和炎性因素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以及粥样斑块破裂过程中,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有交叉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并研究食管癌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和8例健康人血浆中FIB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同临床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组血浆中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P-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而同性别及年龄不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FIB及D-二聚体高于正常,并同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且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对肝癌患者凝血及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以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癌病程变化中的意义.方法:肝癌患者11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84例,继发性肝癌31例:对照组30例.检测指标为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定量: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原发性肝痛患者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D-二聚体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继发性肝癌患者PT、APTT均明显延长,D-二聚体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TT延长,FIB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绪论: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凝血及纤溶异常,相关指标对肝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均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志  张戈  孙林 《医学综述》2008,14(24):3685-3687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调节血浆纤溶活性的关键因素。PAI-1水平升高导致纤维蛋白降解减少,从而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利于血栓形成。同时,炎性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参与血栓形成。PAI-1、纤维蛋白原和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不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心肌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64例)及糖尿病组(23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患者入院即刻、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5天,第7天、第14天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健康对照组测1次上述各项指标.③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浓度于发病2周内明显升高(P<0.01),存在动态变化;炎性因子含量除糖尿病组的血清IL-1第24小时~第14天、IL-6第5~14天及IL-8第5~7天数值较血糖正常组有明显升高外(P<0.05),其它数值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④结论 炎症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全过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炎性反应中糖尿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主要影响白介素系统,而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凝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3(AT3)、蛋白C(PC)、蛋白S(PS)等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g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AT3、PC、PS等抗凝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水平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脏的重要功能是合成与分泌多种凝血因子和贮存、运转与调节控制血糖水平的主要脏器。重症肝炎患者则严重影响肝脏对血糖浓度的调控能力而发生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同时伴随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出现凝血功能下降。应用生化自动分析、放射免疫竞争法和血浆凝固法分别检测重症肝炎36例,急性肝炎42例,慢性肝炎5例患者血糖(Clu,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Ins,RIA法)、C-肽(C—P,PdA法)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固法)、  相似文献   

13.
张卿  吴琦  门剑龙 《中原医刊》2009,(14):31-33
目的观察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血管内皮、凝血、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45例确诊的VTE患者和45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DVT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18例,采用Sysmex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W)。结果VTE患者vWF、D—D水平高于对照组[vWF(122±23)%和(99±19)%,P〈0.01;D—D(622±143)μg/L和(349±79)μg/L,P〈0.01],AT水平低于对照组[(88±20)%和(97±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2.6)s和(12.4±1.3)S,P〉0.05];DVT组与DVT合并PTE组比较,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0±127)μg/L和(700±133)μg/L,P〈0.05],vWF、AT、Fr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WF(124±24)%和(119±22)%,P〉0.05;AT(89±16)%和(87±25)%,P〉0.05;PT(11.9±1.2)s和(13.2±3.7)s,P〉0.05];VTE患者组45例中有7例D—D〈500μg/L,而对照组中有40例,两者比较x^2=48.495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VTE患者存在内皮系统的损伤和抗凝血系统的异常,内皮系统的损伤在VT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5例肝病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雏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测定,并同时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结果 85例肝病患者测定结果表明,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除肝癌外,FIB均较对照蛆明显减低(P〈0.05)。除急黄肝MCV与对照蛆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病患者血液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提示及时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因子的检测,有利于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住院结核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核患者9387例,合并VTE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VTE组),非VTE组患者采取随机方法选取病例作为对照组(非VTE组),比较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结核患者导致VTE的多种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387例住院结核患者中,32例合并VTE,占住院结核患者的0.341%(32/9387)。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长期卧床状态、血白细胞计数增加、D-二聚体升与住院患者发生VTE有关,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结核患者中,高龄、长期卧床状态者更易发生VTE。  相似文献   

16.
阳桂芬  邓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2):212-214, 218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人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水平,进一步探讨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在内异症中的作用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后确诊为Ⅲ期、Ⅳ期内异症的病人216例(内异症组),和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良性囊肿的病人117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凝血因子和癌抗原125(CA125)的水平。比较不同分期病人间的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A125、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Ⅲ期、Ⅳ期内异症病人的诊断价值。结果内异症组孕次和产次均多于对照组(P < 0.01)。内异症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对照组,内异症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IB和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Ⅳ期内异症组与Ⅲ期内异症组比较,血小板和PLR水平较高,PT时间较短,FIB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NLR和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TT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A125联合FIB检测诊断内异症的灵敏度为84.6%,CA12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81.9%,FIB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50.4%。结论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在内异症组中表达异常,且与内异症的分期相关,CA125和FIB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内异症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08例胃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并与8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对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HMGB1、CRP、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胃癌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胃癌病情加重,HMGB1、CRP、IL-6、IL-8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Ⅲ、Ⅳ期胃癌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P<0.01)。结论血清炎性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是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重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之一。组织因子作为体内凝血因子Ⅶ和活化形式的凝血因子Ⅶa的跨膜受体,是机体外源性凝血过程的主要起始物。肿瘤细胞表达释放的组织因子阳性微粒进入循环参与介导手术治疗和肿瘤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栓形成;化疗后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增强导致很多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胰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等肿瘤中,组织因子还可以用于预测患者VTE风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组织因子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肿瘤患者VTE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组织因子与肿瘤患者VTE风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血液病患者16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