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励化管理对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通过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比实施激励化管理前后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变化。对心内科2个病区29名护士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护士职业倦怠调查,应用激励化管理24个月后,评价激励化管理对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激励化管理后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降低,个人成就感评分升高,与激励化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化管理可改善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2.
郑蓉  王莉 《护理研究》2012,26(10):921-922
[目的]探讨激励化管理对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通过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比实施激励化管理前后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变化.对心内科2个病区29名护士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护士职业倦怠调查,应用激励化管理24个月后,评价激励化管理对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激励化管理后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降低,个人成就感评分升高,与激励化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化管理可改善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本化管理应对精神科护士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个精神科病区护士8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对照组应用精神科传统管理,观察组应用人本化管理.采用自评式健康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人本化管理对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躯体化等症状的影响.[结果]人本化管理后观察组护士SCL-90评分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等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身心障碍发生率下降.[结论]人本化管理可降低精神科护士抑郁、焦虑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病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某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痴呆病区30名护士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该院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区32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老年痴呆病区护士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0.01),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区护士(P<0.05或0.01).结论 老年痴呆病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提高护士的心身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华  虞月娣  胡云霞 《当代护士》2023,(10):154-158
目的 探究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对夜班值班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内科、外科分层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90名夜班值班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5月—11月4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5月45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管理,观察组实施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基础的柔性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夜班值班护士的护理质量、职业倦怠感及应对方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夜班值班护士实施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可有效提升夜班值班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改善其应对方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未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由高年资老师通过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形式对护士予以心理疏导工作;观察组护士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满意度评分、倦怠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倦怠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夜班护士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改善自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0个精神科病区(6个普通病区、4个老年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自杀、暴力行为、外走、跌倒、噎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科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对患者护理安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12月选取4个精神科男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暴力、自伤自杀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走、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科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从而全面提升精神科专科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护士执业环境、职业倦怠现状,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1名护士参与护士执业环境测评调查,其中三级医院563名护士对执业环境总体评价得分为(63.66±27.34)分,社区医院328名护士对执业环境总体评价得分为(70.99±26.60)分;799名护士参与职业倦怠调查,三级医院507名护士中职业倦怠人数占比为85.8%,社区医院292名护士中职业倦怠人数占比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医院护士的执业环境总评低于社区医院,职业倦怠较社区医院严重;医院管理者不仅要从外部回报方面制定相关激励措施,而且要从个人发展、职业规划、人文关怀等内部回报方面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人口学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对16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0名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分值均低于Maslaeh样本(P〈0.01),职业倦怠重度检出率分别为情感耗竭占22.5%,去人格化占6.9%,低个人成就感占50%;男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女护士(P〈0.05);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情感耗竭越严重,单身护士、中专学历护士、护师个人成就感最低,6—15年护龄护士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最严重,合同制护士情感耗竭低于正式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低个人成就感严重;且人口学变量不同,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的5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将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管理后3个月的职业倦怠感和自我倦怠感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管理后3个月职业倦怠感及自我倦怠感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效果较好,其更为适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倦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倦怠的情况。方法整群抽样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三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65人,通过发放护士工作压力源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65位护士的工作压力平均值85.43分,属中度压力水平;职业倦怠检出率为81.54%,护士轻、中、重度倦怠分别为9.23%、43.08%、29.23%,与杭州市医院护士群体职业倦怠相比有显著差异,与杭州市医院急诊科护士群体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较大,是倦怠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团体沙盘游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43名护士行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在干预前后测评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下降,个人成就感评分提高,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减轻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长工作倦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96名精神科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长处于中高度工作倦怠水平;精神科护士长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包括职称、学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工作满意度。结论管理者应关注精神科护士长群体的工作倦怠,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是缓解精神科护士长工作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丽俊  张卫东  王海荣  王庆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4-765,78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21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高于正常人群(P<0.01),68名精神科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占32.38%;情感耗竭与PSQI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对策略、人格特征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本院内科、外科及精神科的临床护士1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五大人格简式量表对这14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倦怠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劳动关系以及职称5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职业倦怠高分组在神经质人格特征方面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积极应对方式、外倾性、宜人性以及谨慎性则是低分组显著高于高分组(P<0.01);情绪疲惫、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宜人性及谨慎性人格特征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神经质人格特征呈显著正相关(P<0.01);劳动关系、职称、神经质、宜人性和谨慎性人格特征可以对职业倦怠进行预测,可解释回归模型40.6%的变异量。结论年龄在26~30岁、学历高、职称低、从事内外科护理的非在编人员职业倦怠水平高;高职业倦怠水平护士不善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方面表现为焦虑、压抑等神经质倾向,而宜人性及谨慎性等积极人格特征相对缺少;积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起到保护作用,而消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为制订预防、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精神科护士和145名综合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因子分均低于综合科护士(P〈0.01),个人成就感因子得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综合科护士,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综合科护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护士不同情绪劳动策略与其工作倦怠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方法 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工作倦怠量表(MBI-GS量表),对310名护士进行评定,分析不同婚况、学历、年龄、工龄、职位的护士对表层加工、深层加工和自动调节3种不同情绪劳动策略使用和工作倦怠感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5.8%.未婚护士相对已婚护士更多采用表层加工(t =4.475,P=0.000),更少采用深层加工(t=-3.221,P=0.001),不同婚况护士在自动调节策略使用和工作倦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相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更多采用表层加工(t=2.215,P=0.028),更少采用自动调节(t=-0.022,P=0.044),不同学历护士在深层加工策略使用和工作倦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护士在深层加工情绪劳动策略运用和工作倦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4,5.69;P均<0.01),年长者(36岁以上)在情绪劳动中较多使用深层加工,工作倦怠感随年龄增长有所降低.不同年龄护士在表层加工和自动调节策略使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护士在深层加工情绪劳动策略运用和工作倦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816,3.198;P均<0.05),工龄为1 ~2年组护士较多使用表层加工策略,随着工龄的增长,护士趋向于更多使用深层加工策略,工作倦怠感有所降低.不同工龄护士在表层加工和自动调节策略使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及以上职务的护士相对无职务的护士来说,更少地使用表层加工策略(t=1.407,P=0.046),更多地使用深层加工策略(t=-2.229,P=0.014).结论 不同婚况、学历、年龄、工龄、职位的护士对表层加工、深层加工和自动调节3种不同情绪劳动策略使用和工作倦怠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病房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后,护士对患者情况的掌握及有效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老年科某病房60岁以上的56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以2009年1—12月该区60岁以上的55名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评估管理,主要包括: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法、用药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护士每周评估患者否具有摔伤、噎食、压疮的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别于研究前后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情况的掌握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对照组患者情况掌握的总得分为(77.36±1.26)分,对研究组患者情况掌握的总得分为(85.60±3.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90,P〈0.01);对照组意外风险发生45例,对照组发生1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87,P〈0.05)。结论开展网险牙篙管硼有利于护士对于患者病情掌握和意外风险的防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