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火针治疗外科疮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即古之燔针、淬刺、烧针等。即将特殊的针具加热,烧至通红白亮,迅速刺入并疾出腧穴或某部位而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早在《灵枢》就有记载,如“凡此有九……九日淬刺,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小品方》,并应用于外科病症。如“附骨疽……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  相似文献   

2.
浅谈血痹     
狄玉敏 《河北中医》1988,(1):F0003-F0003
一血痹的成因血痹是祖国医学中痹证的一种。有关血痹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如在《九针篇》中就曾谈到“邪入于阴,则为血痹”。关于血痹的成因,《金匮、血痹虚劳篇》指出:“……”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由于肾阳不足而致骨弱,脾阴有余则肌肤盛,重因疲劳,阳气外泄,肌肤不固而汗易出,如卧时辗转动摇,感受微风,阳不能卫,阴不能固,  相似文献   

3.
《中藏经》托名汉代华论所作,书中所论“骨痹”与《素问·痹论》所论“骨痹”、“肾痹”不同,其与现代医学骨关节疾病的对应关系也未见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原文:骨痹者,乃食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则不能关禁;不能关禁,则中上俱乱;中上俱乱,则三焦之气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饮食不糟粕;饮食不糟粕,则精气田衰;精气日衰,则邪气妄人;邪气妄人,则上冲心舌;上冲心舌,则为不语;中犯脾胃,则为不充;下流腰膝,则为不遂;旁及四肢,则为不仁。寒在中则脉迟,热在中则脉数,风在中则脉浮,湿在中则脉儒,虚在中则…  相似文献   

4.
历年来临床学者多从经筋理论出发治疗膝痹.《素问·骨空论篇》已详尽记载了治疗部位但未详细列穴.笔者参考诸多相关著作及注解详析其取穴,如行走困难、膝强直不能屈时可取髀关、伏兔等穴,膝痛连及足拇趾治在委中,坐而膝痛腘后异物感取承扶,膝痛不可屈伸可取筋缩、大杼等.《骨空论篇》中的治疗多以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为主,但又因病证不同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年代为纲,论述了《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文献述要及各种版本考究。周永年本未见,仍待搜求。书载之乾隆本均系讹传;作者搜求到的乾隆本,以《金匮悬解》申本、《伤寒说意》毕本最为珍善。道光本,张琦刊刻的《素灵微蕴》、《长沙药解》宛邻本;赵克宣、赵克宜昆仲校刻张琦《四圣心源》宛邻本之赵本堪称良善。咸丰本,有徐受衡刻于闽的《黄氏医书八种》,以其中《四圣悬枢》、《玉楸药解》、《伤寒悬解》最为精善。同治本,晚出之《黄氏医书三种》冯承熙刻本,《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最为精善。  相似文献   

6.
<正>骨与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简称骨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关节、滑膜和脊柱所引起的疾患,本病发病隐匿、进程缓慢、病程较长、合并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骨骼发育,甚至导致残疾[1-2]。骨结核占肺外结核的35%~50%,占结核总发病率的2%~5%,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3]。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孙小莹  余葱葱  王超 《河南中医》2012,32(5):536-537
《黄帝内经》认为病邪由表入里传变时经过皮、肌、筋、骨4个不同的层次,颈部不适的病情发展亦遵循这一规律,即由皮至肌、由肌至筋、由筋至骨.《灵枢》针对本病发展的不同层次有相应的皮痹、肌痹、筋痹、骨痹4种针刺方法,本法从中医整体思想出发,兼顾病情发展的各个层次,取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对假劣药品和按假劣药品处理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但在药品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遇到的违反药品法律法规规定的药品情形更为复杂,对一些复杂情况下的生产销售药品的违法行为进行准确定性,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合理性原则。现就日常执法实践中遇见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定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感受的压力会不断增加,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亦越来越多,今借<养生月刊>一隅,介绍几类有针对性的调节自身健康状况的饮食,供读者朋友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因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久视,即久活也。久活的前提是自然界的六淫邪气不能侵犯,因为人们遵循了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适应了一年四季的气候。  相似文献   

11.
《杨氏家藏方》几种病证中虫类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芬 《中医杂志》1997,38(4):243-244
《杨氏家藏方》为宋代著名方书之一。撰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杨(亻炎)(字子靖)。崞人(今山西崞县、原平间)人。生卒年不详。系宋代官吏而兼通医。此书为杨氏将其父杨存中经用或闻见之家藏医方(并有其他医家的秘方、验方)千余首,以病类编次,全书共20卷。包括内科10卷;外科2卷;妇科2卷;儿科3卷;五官科1卷;伤科1卷;杂病1卷。载方1100余首,选方大多切于临床应用。现将此书中载述之虫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