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病人发生腹腔内出血,其中8例再次手术止血,3例保守治疗。结果病人均痊愈出院。提示LC术后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腹腔引流液状况,及早发现腹腔内出血、及时处理,是保证病人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洪池  孟凡强 《腹部外科》2004,17(3):138-139
肝切除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肝良、恶性肿瘤及严重肝外伤的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如何减少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始终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Intraperitonealsepticcomplicationafterhepatectomy ,IPSCH)是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脓毒血症,死亡率高达30 % ,是较长时期肝切除术后的主要死因。过去的1 0年中,随着操作技术的革新、麻醉方法的改进、良好适应证的选择、肝脏解剖结构的充分了解和术后ICU监护的加强以及有效抗生素的应用,IPSCH发生率明显下降。复习国内以往报道,80年代IP SCH发生率为8.…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历经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安全有效的常规术式,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0.8%~2.5%),其中腹腔感染或腹腔脓肿是LC的罕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03%,多系胆囊破裂后感染性胆汁或结石漏入腹腔所致。由于发病率极低,往往不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残留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因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较美观而广为医患所接受[1] 。作为一种新开展的外科治疗技术 ,其所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尚不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仅对其术后腹腔残留结石作一简要综述。一、LC术后腹腔残留结石的原因及发生率LC术后腹腔残留结石是由于游离胆囊管时将胆囊分破、解剖胆囊时电凝钩将其钩破或牵引钳将其撕破所致 ,自戳孔取出胆囊时用力过猛将其扯破或因戳孔过小扩开时血管钳将胆囊戳破亦是主要原因[2 ,3] 。杜景平等[4 ] 认为 :…  相似文献   

5.
罗应清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6):1453-1453,1456
我院自1985年1月-2005年1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手术1534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19例,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的利弊得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永铸  张振忠 《腹部外科》1993,6(3):110-110
通过对485例胆囊切除术后(其中231例行腹腔引流,254例未行腹腔引流)放置引流管和未放置引流管的临床资料比较,说明胆囊切除术后腹腔放置引流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8.
9.
胆囊切除术后不置腹腔引流更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切除术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术后常规腹腔引流的价值至今仍有争论,褒贬不一。为此,作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该设计避免了以往其它类似研究的不足之处,择期和急诊病人均包括在内,缝合腹壁切口时方随机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的安全性和临床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行胆囊切除术82例临床资料,将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组(不置引流组)和引流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放置引流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不放置引流的患者明显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也高于后者。结论 胆囊切除后尽量不放置引流,但要根据胆囊管结扎牢靠及止血彻底与否、胆汁污染情况、手术创伤等综合因素来判断。  相似文献   

11.
外科严重感染常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vstemicinflammatory re-70%sponsesyndrome, SIRS),可伴有菌血症或脓毒症,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最终发生多器官衰竭(MOF)而死亡。作者就7例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腹腔严重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990~1997年因原发性肝癌实施各类肝切除手术128例133次,术后发生腹腔积液或脓肿11例(5.2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微生物感染的特点及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施行的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微生物感染的特点及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腹腔引流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其中42例(21.0%)患者符合腹腔感染的诊断标准。术后腹腔引流液经微生物培养,共分离出菌株18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4株,占34.6%;革兰阴性杆菌103株,占55.7%;真菌18株,占9.7%。培养菌株数量在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铜绿假单胞菌(28株)、大肠埃希菌(22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和屎肠球菌(14株)。病原菌大多呈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60.7%(17/2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2.7%(5/22)和33.3%(6/1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5.2%(14/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瘘(OR=16.252,P=0.003)和肺部感染(OR=2.855,P=0.017)是腹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瘘分级重、有肺部感染者的腹腔感染率较高。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多数细菌呈多重耐药;积极防治胰瘘和肺部感染可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72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状态、肿瘤病理学因素和手术方法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脏病、凝血酶原时间、淋巴细胞计数、肿瘤长径、腹水、侵及周围脏器、TNM分期、胃切除方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16个因素与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有7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淋巴结清扫范围(N2^+-N3和N2)、肿瘤侵及周围脏器、糖尿病、手术时间、年龄、淋巴细胞计数。结论应针对胃癌术后IAI发生的上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并触及包块5年,近来疼痛加重、包块增大"入院。患者于5年前在外院因"结石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1个月感觉上腹部不适,时有疼痛,经抗感染治疗减轻,日后常有右上腹疼痛,并触及一包块,曾在多家医院予抗炎治疗。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查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胆汁积聚诊治与处理效果。方法对34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腔胆汁积聚,经穿刺抽吸,手术探查引流、结扎、修补等方法治疗。结果34例中自动吸收3例,治愈28例,死亡3例。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胆汁积聚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 12 0例 ,14~ 78岁 ,男 78例 ,女 4 2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各 6 0例。常规组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常规吸氧 ,按医嘱补液 2 5 0 0~ 30 0 0ml,进行抗炎、止血、支持、对症等治疗。术后 6h停用氧气 ,肛门排气后进流质、半流质饮食 ,记录进食前后的临床表现 ,治疗效果及疗程。观察组术后治疗同常规组 ,仅将饮食护理改为术后。患者10h后如有食欲、饥饿感或有肠鸣音且无腹胀 ,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观察肛门排气情况及临床表现。无食欲、无饥饿感、无腹胀者在 2 4h内鼓励进食 ,记录进食前后患者…  相似文献   

17.
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我院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59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外院行LC术后出现并发症转入我院治疗3例,现将12例患者并发症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腔引流管置入导尿管行持续腹腔冲洗预防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10例接受阑尾切除术的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26号橡胶腹腔引流管一根。A组行持续腹腔冲洗。B组不予持续腹腔冲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引流管拔出的时间。结果 A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2.64±0.91)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40±0.91)d,引流管拔出平均时间(3.52±0.71)d。B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4.20±1.26)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平均时间(5.08±0.86)d,引流管拔出平均时间(5.24±0.70)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腹腔引流管置入导尿管行腹腔冲洗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收集自1 993年7月~2 0 0 3年5月间所遇4例胆囊切除术后因腹腔内出血而再次手术病例,就其原因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32~6 7例。均有胆囊切除手术史。其中例1在术后3h自腹腔引流管有鲜红色血性液流出,量大(1 0 0ml/h) ,给予输血、静脉滴注止血剂治疗,5h后出现休克。急诊手术见胆囊动脉结扎线脱落,活动性出血,再次结扎胆囊动脉止血,但因病人休克较重,于术后4 0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2于术后30h出现心慌、气短,脉搏快,血压低,经过输血、输液等治疗血压一度回升,但不久再次出现内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前瞻性观察不同量肝切除术后,膈下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及与腹腔感染发生的关系,并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结果 肝切除≤2个肝段时,腹腔引流液细菌阳性率为5.5%,腹腔感染发生率为2.7%.肝切除≥3个肝段时,腹腔细菌阳性率为31.8%,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3.6%。结论 肝切除≥3个肝段时腹腔感染发生率较高。部分肝切除术后膈下存在着准感染状态,采用膈下并置双管引流、持续点滴冲洗、细菌培养等围手术期措施有助于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