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同药物配伍方法对新生儿觅食吸吮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500例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五组,罗哌卡因60 mg+舒芬太尼0.6μg/ml组(Ⅰ组),罗哌卡因60 mg+舒芬太尼1μg/ml组(Ⅱ组),罗哌卡因60 mg+芬太尼2μg/ml组(Ⅲ组),罗哌卡因60 mg+芬太尼3μg/ml组(Ⅳ组),对照组(Ⅴ组),记录五组不同产程下新生儿觅食吸吮反射情况。结果Ⅱ、Ⅲ、Ⅳ组宫口3 cm至胎儿娩出时间≥240 min例数及新生儿觅食吸吮反射减弱情况多于Ⅰ、Ⅴ组(P<0.05),Ⅱ、Ⅲ、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60 mg混合舒芬太尼0.6μg/ml的配伍方法对新生儿觅食吸吮反射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2):148-15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独或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抑制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成功施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第一产程中出现爆发痛的初产妇60例,ASAⅠ或Ⅱ级,足月单胎,随机分为0.15%罗哌卡因的追加组(A组)和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的追加组(B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追加次数、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量及缩宫素使用例数、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爆发痛给予追加剂量20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追加次数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缩宫素使用例数、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背景输注8ml/h的情况下,0.15%罗哌卡因抑制分娩镇痛后第一产程中出现的爆发痛的效果明显优于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分娩镇痛患者实施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01—2014-05间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2ug/m L舒芬太尼,B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4ug/m L舒芬太尼,C组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0.6ug/m L舒芬太尼,观察对比3组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产妇的镇痛维持时间高于A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较长,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缩宫素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4ug/ml舒芬太尼复合O~l%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效果肯定,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与左旋布比卡因混合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择期经腹行子宫切除术病人90例,年龄41~6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Ⅰ组(舒芬太尼0.4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Ⅱ组(舒芬太尼0.5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Ⅲ组(舒芬太尼0.6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均采用LCP模式给药,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1ml/h,单次给药剂量2ml,锁定时间10min,全程镇痛24h。观察和记录病人PCA泵开启时和开启后4、8、16、20、24hMAP、HR、视觉模拟法(VAS)评分、Ramsay评分、总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1/D2)比值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PCA泵开启后8、12hVAS评分降低(P〈0.05);3组术后镇痛期间未按压的例数Ⅰ组最少,Ⅲ组最多(P〈0.05);3组按压次数〉9次的例数Ⅲ组最少(P〈0.05);D1/D2比值Ⅰ组高于Ⅱ组、Ⅲ组。Ⅰ组有4例需硬膜外追加吗啡,Ⅰ组发生低血压1例,Ⅱ组发生头晕1例。3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0.6μg/ml与0.2%左旋布比卡因混合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EA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4月单胎头位初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1组: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2组: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3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4组: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5组: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6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7组: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宫口开≥3cm)。观察各组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Bromage评分以及产后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七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组潜伏期时程较1组明显缩短(P0.05),5、6组较4组明显缩短(P0.05)。4组活跃期时程较1组明显延长(P0.05)。2、3组出血量较1组明显减少(P0.05),5、6、7组出血量较2组明显增多(P0.05),同样也明显多于3组(P0.05)。2、3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较1组轻微,且5、6、7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较4组也明显减弱(P0.05)。各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或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干扰小,产后出血量少,不影响产妇下肢活动,并且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寻找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妊娠37~42周,随机分为2组: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A组)(n=45)和0.6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B组)(n=55)。2组均在宫口扩张至2~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组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均为0.12%,随后的罗哌卡因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前1例若镇痛有效(注药后30 min时VAS评分≤3分)。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镇痛无效,则上升一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0.01%。若镇痛效果可疑,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维持原浓度,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观察镇痛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1.9%、29.4%(P< 0.05),A组、B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P>0.05)。A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9%(95%可信区间为0.056%~0.062%),B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4%(95%可信区间为0.053%~0.055%)。结论硬膜外混合0.4、0.6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EC50分别为0.059%、0.054%;舒芬太尼的推荐浓度为0.4μ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进行该试验。初产妇224例,ASAⅠ级或Ⅱ级,妊娠≥36周,产前未服用镇痛、催眠药,随机分为7组:单纯罗哌卡因组(Ⅰ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2μg/ml舒芬太尼组(Ⅱ组,n=33)、罗哌卡因混合0.4vg/ml舒芬太尼组(Ⅲ组,n=32)、罗哌卡因混合0.6μg/ml舒芬太尼组(Ⅳ组,n=31)、罗哌卡因混合1μg/ml芬太尼组(Ⅴ组,n=32)、罗哌卡因混合2μg/ml芬太尼组(Ⅵ组,n=31)及罗哌卡因混合3μg/ml芬太尼组(Ⅶ组,n=32)。所有产妇宫Vt开至2—3cm时,于L2,3间隙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分别注人15ml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药液。各组初始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12%,采用双盲、序贯法,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的罗哌卡因药液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注药30min内的疼痛程度,计算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记录注药后30min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儿心率、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14例完成试验。硬膜外注药后30min内,产妇心率、收缩压及胎胎儿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运动程度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和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P〈0.05)。各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Ⅰ组0.1100%及0.1057%-0.1159%,Ⅱ组0.0741%及0.0708%.0.0789%,Ⅲ组0.0474%及0.0405%-0.0556%,Ⅳ组0.0355%及0.0289%-0.0438%,Ⅴ组0.0890%及0.0877%.0.0911%,Ⅵ组0.0730%及0.0717%-0.0744%,Ⅶ组0.0610%及0.0560%-0.0635%;Ⅱ-Ⅶ组EC50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Ⅵ组及Ⅶ组比较,Ⅲ组及Ⅳ组EC50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混合舒芬太尼(0.2~0.6μg/ml)或芬太尼(1—3μg/ml)可增强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明显强于芬太尼;硬膜外混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芬太尼的推荐浓度分别为0.4μg/ml、2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0.22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0.15%罗哌卡因含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0.15%罗哌卡因含舒芬太尼1μg/kg。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3及7d静息状态下VAS(RVAS)评分、主动功能锻炼时VAS(AVAS)评分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PVAS)评分;记录其他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三组患者RVAS评分,术后1、7d的AVAS评分和术后1d的P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S组与D组RVAS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用于FNB,可提供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不及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复合地佐辛这一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654-2在椎管内应用预防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分娩单胎初产妇270例,随机分成A 、B、C 3组,各90例.A组为空白组,无镇痛干预,B、C两组均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5ug+盐酸罗哌卡因 2mg,共1ml.B组硬膜外按0.1%罗派卡因+0.1ug/ml舒芬太尼,C组在硬膜外腔注入10mg 654-2,并按B组配方在泵中再加入10 mg 654-2,5ml/h恒速泵入.结果:B、C组均有效镇痛,产程缩短,剖宫产率下降,阴道助产率无增加,C组反而减少(P<0.05),对胎儿及新生儿无影响(与A组比较),而C组在镇痛和缩短产程上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654-2复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效果明显,产程缩短,是极好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对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60例,年龄30~55岁,体重40~70k,随机分为3组(n=20):硬膜外罗哌卡因组(R组)、硬膜外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RS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静脉舒芬太尼(IVS组)。行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cm,给予2%利多卡因3ml。5min后R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R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20μg(2ml)舒芬太尼,R组及RS组均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IV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μg(2m1)。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和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腹部肌肉松弛程度、麻醉效果、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静脉和硬膜外给药均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但在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和麻醉效果方面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的效果优于静脉给药,且病人均处于清醒状态。结论与静脉注射比较,硬膜外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增强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且不增加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切口周围浸润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2组,Ⅰ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于缝皮前切口周围0.375%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记录术后VAS评分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min、30min、1h、6h,Ⅱ组患者VAS评分低于Ⅰ组,术后Ⅱ组患者要求追加镇痛药的数量低于Ⅰ组,Ⅱ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可显著减轻胸外科皇者术后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单胎待产孕妇(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麻醉方法相同。芬太尼组术后镇痛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4m1+1%罗哌卡因10ml+芬太尼o.4mg+生理盐水,经硬膜外镇痛泵给药。舒芬太尼组以舒芬太尼0.04mg代替芬太尼,其余药物及给药方法与芬太尼组相同。两组均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2ml/h。于自控镇痛给药后6、12、24、48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镇痛满意率均在95%以上。两组术后6~48h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O.05)。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2分的例数高于芬太尼组,两组均无重度镇静。舒芬太尼组术后12、24、48h舒芬太尼组运动障碍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组(P〈O.05)。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O.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1%罗哌卡因10m1+舒芬太尼0.04mg能取得与1%罗哌卡因10ml+芬太尼0.4mg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和术后运动障碍的发生,但需注意观察镇静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 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方法 下腹部择期手术120例,年龄28 ~66岁,ASA分级Ⅰ、Ⅱ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0.5 mg/L舒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组(Ⅰ组)、5 mg/L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组(Ⅱ组)和0.2%罗哌卡因组(Ⅲ组).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采用PCEA模式,观察镇痛后4、8、16、24、48 h的MAP、HR、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score,RSS)情况,并记录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 各时点Ⅰ组VAS评分[(1.4±0.4)、(1.6±0.5)、(1.5±0.4)、(1.6±0.3)、(1.3±0.3)分]和Ⅱ组VAS评分[(1.5±0.6)、(1.6±0.4)、(1.7±0.6)、(1.5±0.4)、(1.4±0.6)分]明显低于Ⅲ组[(2.1±0.7)、(2.4±0.6)、(2.4±0.5)、(2.3±0.7)、(2.2±0.8)分](P<0.05);在8、16、24 h,Ⅰ组RSS[(2.4±0.6)、(2.1±0.9)、(2.4±0.5)分]高于Ⅱ组[(1.4±0.7)、(1.6±0.6)、(1.6±0.4)分]和Ⅲ组RSS[(1.7±0.6)、(1.4±0.3)、(1.6±0.6)](P<0.05);Ⅰ组和Ⅱ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18次,P<0.05);Ⅰ组和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Ⅲ组(分别为15%、12.5%、0,P<0.05);3组皆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0.5 mg/L舒芬太尼配伍0.2%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PCEA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四组: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ug组(S1、S2、S3组),每组20例。L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S1、S2、S3组0.75%罗哌卡因13ml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μg(均为2m1)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建立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量一效关系方程,计算ED50和ED95。结果与L组比较,S1、S2、S3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以S2、S3组麻醉的效果较好,但与其他各组相比,S3组嗜睡、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P〈0.01);各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的ED50为11.21μg(95%可信区间为8、42~13.45μg),ED95为22.16μg(95%可信区间为17.63~38.11μg)。结论子宫切除术病人混合20,30μg舒芬太尼均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住院的80例单胎头位,ASAⅠ或Ⅱ级的初产妇,随机、双盲分为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2 mg组(S1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3mg(S2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4mg(S3组)和舒芬太尼4μg(S组),每组20例.均于产程潜伏期(宫口开1 cm)行分娩镇痛.四组均采用0.1%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5 μg/ml行PCEA.镇痛期间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和胎心率,记录镇痛情况、产程、催产素用量、分娩方式、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S组和S1组比较,镇痛后5、10、60 min和宫口7~8 cm时S2组 、和S3组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S2组比较,镇痛后5 min时S3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四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显效时间依次为S3组<S2组<S1组<S组(P<0.01),首次给药维持时间和镇痛平面依次为S组<S1组<S2组<S3组(P<0.01).S2组产妇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S1组和S3组(P<0.05).S3组有4例产妇镇痛后Bromage评分为1分,约1h阻滞消失.S3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和S1组(P<0.05).S2组产妇产后镇痛满意度高于其他三组.结论 舒芬太尼4 μg复合罗哌卡因2~3 mg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舒芬太尼4μg复合罗哌卡因3 mg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镇痛效果更佳、产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各20例,术后行PCEA分别使用0.12%罗哌卡因(a组),0.12%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b组),0.12%罗哌卡因+0.75 μg/ml舒芬太尼(c组).观察并记录三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4、6、12、24 h时的视觉模拟(VSA)评分、PCEA总用药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无明显差异;镇痛泵按压次数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P<0.01),b、c组无明显差异;a组、b组、c组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0%、54.5%、63.6%,各组间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0.12%罗哌卡因联合0.5 μg/ml舒芬太尼可取得较佳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 ml负荷量,然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PCIA组先静脉注射25 μg负荷剂量的瑞芬太尼,然后连接静脉电子镇痛泵.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Bromage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后1~3 h,PCE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不及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但操作简单、起效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及致热因子的影响。方法适合阴道分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孕37~41周,年龄20~35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0.075%罗哌卡因组(A组)、0.1%罗哌卡因组(B组)和0.12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40例。宫口扩张至3 cm时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A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B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C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记录镇痛后1、2、3、4和5 h、胎儿娩出即刻、分娩后2 h产妇鼓膜温度;分别在镇痛前、胎儿娩出即刻及分娩后2 h采集产妇静脉血,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记录产程时间;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定三组产妇在镇痛后1 h及胎儿娩出即刻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与镇痛前比较,镇痛后5 h及胎儿娩出即刻三组鼓膜温度明显升高,C组发热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与镇痛前比较,胎儿娩出即刻三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B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三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率低,产妇分娩期间发热与致热因子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50 μg舒芬太尼加0.225%罗哌卡因镇痛;R组为术毕仪用0.225%罗哌卡因镇痛.两组背景剂最均为4 ml/h,自控药量每次3 ml,锁定时间20 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在术后4、8及16 h镇痛效果优于R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