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组共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9例,根据是其否患有糖尿病,分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45)和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54),2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形态及有无斑块,观察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以2级狭窄(X2=3.68 P<0.05)、3级狭窄多见(X2=5.33 P<0.05),且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p<0.05);非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接受冠状动脉IVUS患者,应用常规超声测量EAT,并用IVUS测算冠状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类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和非CAD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将CAD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中度病变亚组及严重病变亚组;比较各组EAT的差异,观察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率、斑块类型以及CAD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D组EAT值为(6.54±1.21)mm,非CAD组为(4.98±1.3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1)。随着CAD病变程度的加重,轻度、中度及严重病变亚组间EAT值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软斑块亚组EAT较钙化斑块亚组[(7.16±1.00)mm vs(5.34±1.40)mm,F=0.085,P<0.05]及混合斑块亚组[(6.20±1.95)mm,F=0.005,P<0.01]明显升高。EAT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值5.057,P=0.028)。结论超声测量EA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CAD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395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DM组)81例以及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314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的冠状动脉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合并DM的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较多,多支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以及闭塞型病变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重,累计范围较广且弥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痛合併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徵.方法:210例冠心痛患者分为合併糖尿病(DM)和无合併糖尿病(N-DM)2组,并对2组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组的体重指数、高血压、血脂异常比N-DM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DM组冠状动脉2支及3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比N-DM组更严重、置入支架数较多(P<0.05),两组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合併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硬化病变范围更广、程度更重,多支病变、弥漫病变更常见.选择合适的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3组下肢动脉:胫前动脉(ATA)、胫后动脉(PTA)和足背动脉(DPA)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从管径、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出现斑块最多、狭窄最严重的是ATA远心端和DPA,PTA斑块相对较少,狭窄较轻。糖尿病包括糖尿病足双侧下肢动脉在管径、管腔最大狭窄率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程度相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了解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在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中价值.方法:对75例糖尿病人的下肢血管的二维超声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流速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其中41例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单纯内中膜增厚11例,单纯斑块形成的12例,二者兼有的13例,闭塞5例.结论:彩超在观测糖尿病 血管病变及狭窄率测定方面简便易行,重复性强,无创伤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下肢动脉CDFI检查并进行比较。观察组入院后常规测量血压、血糖、血脂。CDFI显示,观察组下肢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异常、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腔狭窄闭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以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CDFI检查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可靠手段,可确定病变的部位、长度、阻塞的程度以及血管解剖结构的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56排冠脉CTA特点,以便更早期的对合并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进行二级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进行256排冠脉CTA检查的大于60岁的拟诊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分析两组患者冠脉CTA结果之间的异同,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结果: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常为多支、多处、全壁的病变,常呈节段不规则狭窄和扩张,或呈串珠样改变,或全程动脉纤细,受累程度高,病变弥漫,而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支病变。同时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冠脉斑块最常见的是混合斑块,冠脉狭窄最常见部位为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回旋支及左主干,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其冠脉斑块最常见的是混合斑块,256排螺旋CT可作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进行二级预防的一种有效地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脂联素受体1(ADIPOR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116例和非下肢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静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与慢性静脉疾病病情加重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合并糖尿病(DM组)或非合并糖尿病(NC组)的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患者共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病变临床表现。按静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对比各组间基线资料,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加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静脉病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合并糖尿病和高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M-KB)是慢性静脉病变加重的风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静脉疾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严重;合并糖尿病、高水平CK-MB可以作为慢性静脉疾病加重高风险的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尿毒症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病变,特别是多种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从而促使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认识已达成共识,但对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严重外周血管病变,如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改变病因及诊治认识依然不足.近接诊1例尿毒症合并严重双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双足趾溃疡及坏疽患者,运用双下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在此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2.
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方法检测外周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探讨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评价超声检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术后1—2周内,行外周动脉(包括颈总、颈内、颈外、股总、股浅、股深、胭、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超声检查,以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作为观测指标,对各组病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CCA IMT、颈动脉IMT、CFA IMT、SFA IMT、DFA IMT、下肢动脉IMT在冠脉未见异常组与其余三组任一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未见异常组IMT值小于其余三组。(2)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数量增加,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加重,斑块形成呈明显增加趋势。(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PWISE),CFAIMT和P下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颈动脉、下肢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一致。(2)颈部和下肢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P下肢、CFAIMT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3)年龄、吸烟时间、患有高血压及高血压患病时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程度,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进行评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骨密度。结果①BMD(股骨颈)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呈负相关(颈动脉r=-0. 111、P=0. 003;下肢动脉r=-0. 138,P0. 001)。BMD(髋关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呈负相关(颈动脉r=-0. 094、P=0. 011;下肢动脉r=-0. 127,P=0. 001);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是BMD(股骨颈、髋关节)的影响因素,且是负相关因素(P0. 05);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视黄醇结合蛋白是BMD(股骨颈、髋关节)的正相关因素(P0. 05);③55. 88%的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不一致,单纯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均有斑块组股骨颈及髋关节BMD值低于无斑块组(P0. 05),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均有斑块组股骨颈BMD值低于单纯下肢动脉斑块组(P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可以采用简单的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方法进行评估,随着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股骨颈及髋关节BMD值越低,如同时评估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广泛性增加,BMD值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接受介入治疗的T2DM合并PAD(FontaineⅡb~Ⅳ期)患者78例作为介入组,介入治疗前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中于介入操作前、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前及开通血管后分别取动脉血,并于治疗后24h、48h、1周、2周分别取静脉血检测vWF、hs-CRP,观察内皮功能、炎症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其他临床指标。以同期下肢动脉造影正常的T2DM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取静脉血和动脉血检测vWF、hs-CRP。结果介入组介入术前静脉血、动脉血vWF、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介入组介入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前动脉血vWF、hs-CRP水平明显高于介入操作前(P均0.01);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后动脉血vWF水平明显高于开通血管前(P0.01),hs-CRP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T2DM下肢动脉病变所致下肢缺血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指标升高;介入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应早期进行内皮功能保护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5.
踝肱指数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光梅 《护理学杂志》2006,21(15):19-19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缺血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普勒流速仪对4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踝肱指数的测定.结果踝肱指数(0.78±0.13)分16例,提示有下肢动脉阻塞;(0.48±0.92)分19例,提示患者下肢缺血程度严重;(0.28士0.04)分9例,均发生下肢溃疡或坏死.结论测定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可客观评价其下肢外周血管功能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大小形态、结构及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RI)的改变,分析肾脏大小与阻力指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更早期的、无创性的糖尿病肾病(DN)辅助诊断方法.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DM)患者,病程<5年为DM1组60例,病程>5年为DM2组60例,排除合并心衰、泌尿系感染、结石、肾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致肾脏原发、继发病变,所有患者尿常规蛋白阴性,血尿素氮、肌酐正常.同时选择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受试者肾脏大小、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DN2组糖尿病患者肾脏较正常对照组及DM1组者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DM2组RI较DM1组及正常组高.DM2组肾脏大小与肾各级动脉RI之间有线性关系,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能提示DM患者肾脏大小和肾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早期DN的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人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00例50岁以上Stanford B型AD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thoracic aortic repair,TEVAR),主动脉造影及腔内修复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AD患者中有CAD与无CA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CAG提示,200例AD患者中53例(26.5%)有CAD.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4.415,95% CI:1.131~ 17.237,P=0.033)和年龄(OR=1.061,95% CI:1.017~1.108,P=0.006)是共患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是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96,95% CI:1.009~1.191,P=0.023).并发CAD患者与非CA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患者与非CAD患者相比,1年心肌梗死[3例(5.66%)对0例(0),P=0.018]和卒中[4例(7.55%)对1例(0.68%),P=0.018]发生率显著高.结论 高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发CAD比例较高,并发CAD患者心脑血管缺血事件风险高于非CAD患者,但并未增加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蛋白排泄率(UAER)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确诊T2DM但无下肢血管病变组(A组)、确诊T2DM并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组(B组)、正常对照组(NC),观察UAER和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前两组BMI、WHR、SBP、TC、TG、LDL-C、HbA1c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与A组比较,B组UAER、LDL-C、HbA1c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UAER是新诊断T2DM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UAER升高是促使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糖尿病对血管重建(腔内及手术)治疗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北京朝阳医院因慢性重症下肢缺血行下肢血管重建治疗的121例患者(130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组(DM组)55例(60条肢体),行动脉转流手术27条肢体,单纯经皮动脉球囊扩张(PTA)9条肢体,PTA+支架20条肢体,转流手术+腔内治疗杂交手术4条肢体;非糖尿病组(NDM组)66例(70条肢体),行动脉转流手术28条肢体,单纯PTA 10条肢体,PTA+支架24条肢体,转流手术+腔内治疗杂交8条肢体。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1年生存率及保肢率。结果围手术期病死率DM组为9.1%,NDM组为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DM组为88.1%,NDM组为93.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保肢率DM组为81.6%,NDM组为83.4%,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慢性重症下肢缺血行下肢血管重建的患者,糖尿病并不增加其围手术期病死率,也不降低其远期生存率及保肢率。笔者认为,对于糖尿病慢性重症下肢缺血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斑块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特征。结果 16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厚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hCFA)患者分别为37、50例。TCFA、ThCFA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过50%的临界病变血管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ThCFA患者平均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高于TCFA患者;ThCFA及TCFA患者斑块成分以纤维组织最多,其次为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核心成分,高密度钙化面积最低。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者占18.92%(7/37),显著高于ThCFA患者。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临界病变ThCFA患者斑块负荷更重,管腔面积更大。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