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验证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3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针灸组(36例)。对照组采用基本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靳三针针刺联合基本药物治疗进行干预。在治疗前、治疗第20天和治疗第40天分别检测患者ADL评分、四肢简式Fugl-Meyer评分、肌痉挛指数CS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痉挛指数、肌张力等情况。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四肢简式Fugl-Meyer评分、肌痉挛指数CSI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天后对照组和针灸组两组患者ADL评分、四肢简式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CS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第20天及治疗第40天针灸组ADL评分、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肌痉挛指数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联合基础药物治疗比单纯用药效果更好,可更加有效的提高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痉挛指数、肌张力具有改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坐站训练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坐站训练和站立位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跌倒指数、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巴氏指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跌倒指数分布、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巴氏指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两组的跌倒指数分布、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巴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指标在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坐站训练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明显改善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促进了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偏瘫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接受康复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康复护理外,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基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护理,指导和督导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Carroll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指导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做躯干控制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步行能力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步行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专人卧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施专人卧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专人卧位护理干预,4周后评定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继发障碍、压疮、胃肠道反应和导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相应提高(P<0.05,P<0.01).结论 实施专人卧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按照Brunnstrom分期分别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及4周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ADL.结果 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及ADL能力的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按照Brunnstrom分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其生活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及护理意外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并发症及护理意外(除压疮外)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自护理论可降低致残率和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取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抬高患肢及被动运动,连续4周后评价效果。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分级、手指运动功能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均P0.01),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做躯干控制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步行能力评分和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步行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2组在实施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神经(CNS)及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 2组干预后CNS、FMA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CNS、FMA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可促进神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结合针刺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每组5 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比组及观察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ADL指数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分别t=3.243,t=10.562,均P<0.01.2纽间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t=6.434,P<0.01.结论:结果观察组比对比组疗效更好(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给予为期4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能力。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s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格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格率为90.57%,对照组为71.7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格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措施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于干预后30天均获得提高,但是康复护理组改善的更明显,与对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手术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采用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和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价2组疗效。结果经过6周护理和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测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取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抬高患肢及被动运动,连续4周后评价效果.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分级、手指运动功能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均P<0.01),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及护理意外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并发症及护理意外(除压疮外)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自护理论可降低致残率和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亲情化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临床治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均于出院后第7、14、30天各随访1次,以后每月随访1次,连续6个月。对照组采取电话回访或返院咨询方式;观察组采取成立亲情延续护理中心,上门访视与指导、制作亲情卡等亲情延续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4项遵医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亲情化延续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提高遵医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一对一"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神经促通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手、上肢、下肢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8人,干预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中患者的Brunnstrom分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