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治疗脑卒中所展现出的良好疗效和潜力已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认可,本文结合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对其预防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安全用药、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法,通过一对一访谈的方式,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方法并实施.结果:个体化健康管理后患者对脑梗死的病因、可干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的掌握较干预前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的知识掌握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复发,从而达到二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除常规用降糖类药物外,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达标后持续小剂量维持治疗。对照组只常规用降糖类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3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生肝酶异常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长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同时他汀类药物也对骨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回顾所有他汀类药物在促进骨再生方面的重要研究。本文详细阐述了他汀类药物对骨作用的机制,骨修复和预防骨质疏松作用结果以及给药途径和剂量对疗效的影响。提高他汀类药物对骨代谢作用的认识,为他汀类药物在骨科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脉通二号颗粒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运用他汀类药物和血脉通二号颗粒中药口服.共观察3个月.结果:血脉通二号颗粒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临床中医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立普妥组(38%).结论:血脉通二号颗粒对肝肾阴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接受透析治疗的肾脏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评价透析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结论很多是矛盾的,因为这些肾脏病严重程度不同,已有的关于这个问题的meta分析还没有足够强度的证据证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最近,关于他汀类在透析患者中应用又有了新的资料,本文是在2004年、2009年系统回顾的基础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除了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展现出了很多独立于降低血脂之外的其他作用.1999年Mundy等首先发现他汀类药物有促骨形成作用,其可以作为促骨形成的潜在药物而被广泛关注.随后很多学者都对他汀类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虽然多数的研究结果支持辛伐他汀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实验未得出相同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他汀类药物在分子水平对骨代谢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尽早研制出对骨骼具有显著作用的他汀类药物以及给药方式,是他汀类药物能否最终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代谢疾病、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BPH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的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采取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治疗,持续用药6个月后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体积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各指标有所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研究组为8%,对照组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代谢综合征,除了可以通过调节血脂来改善各项机体指标外,还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并且自身药物不良反应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雷帕霉素和他汀类药物对移植物慢性血管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PM)和他汀类药物在大鼠移植心脏慢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CR)模型,并分别给予赋形剂、RPM、他汀类药物及环孢素(CsA)等药物处理,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药物对于移植物慢性血管病变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PM处理组的移植物慢性血管病变程度显著减轻(P<0.01),CsA处理组有所减轻(P<0,01),而他汀类药物组动物未见明显减轻。结论 RPM可以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预防新内膜形成和移植物慢性血管病变;本实验未能证实他汀类药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的血脂异常与其他疾病不同,目前他汀类制剂广泛用于无肾脏病的有心血管高危风险的患者,但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他汀类药物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不得而知.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的作用、药物的安全性及治疗等问题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佛山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硬式内镜器械管理现状,进一步提高内镜器械消毒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佛山市二级及以上开展硬式内镜诊疗工作的30所医院的内镜器械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63.3%医院未实行集中处理硬式内镜器械;30所医院均建立了内镜器械管理制度,但部分操作流程指引欠完善;多所医院消毒灭菌方式正确但清洗过程欠规范,对器械清洗效果监测较单一。结论佛山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内镜器械管理在集中处理、清洗流程和效果监测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清洗质量和灭菌成功率,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statins)具有调脂,抗炎,抗氧化,抗血栓等作用,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表明他汀类药物还有除调脂以外的作用,尤其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者的重视。众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骨生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还具有改善骨的生物力学状况、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等作用,而他汀类药物的给药方式和剂量已成为最新的研究重点,这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01月01日~2016年06月30日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确诊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ESR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及对照组,其中他汀组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进行随访并行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记录退出及死亡等情况。结果:(1)共纳入53例患者,他汀组27例,对照组26例,平均观察时间为17.75月,观察结束时共死亡7例;(2)治疗后他汀组患者的肺动脉内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00±4.11)mm vs(29.88±5.48)mm,P=0.029];(3)治疗后他汀组无肺动脉高压(37.04%vs 11.54%,P=0.031)及肺动脉压力下降的患者比例(66.67%vs 34.62%,P=0.020)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ESRD患者的PH有效,但对其心脏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防止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有无复发脑梗死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两组,复发组96例,未复发组90例,本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头颅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复发组在不良生活习惯、常见合并症、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方面高于未复发组;男性复发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为高发病年龄段。结论年龄、性别、常见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均为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严加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以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降脂治疗在一般人群中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是对于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病死率的研究目前仍然很少,且结论 并不乐观.他汀类药物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影响目前结论不一,多个正在进行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TC、hs-CRP水平变化.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氟伐他汀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氟伐他汀40mg睡前服,共服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TC、BNP、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BNP、hs-CRP水平下降,LVEF提高(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TC、hs-CRP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衰的作用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20mg每晚1次,2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脂必妥每次1.05g,2次/d,2个月为1疗程.结果: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57.5%.治疗组心电图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心电图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0%.结论:用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是安全的,调脂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疗效肯定,在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骨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物理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以期为更好地落实DVT物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问卷对全国20个省市6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286名骨科护士DVT物理预防实施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护士实施DVT物理预防措施行为总得分为13. 5(11,15)分,得分率为65. 84%。不同医院等级、病区是否有DVT预防规范、是否成立DVT预防小组、护士有无接受过DVT知识培训、接受DVT知识培训的场所、不同职称的骨科护士实施DVT物理预防措施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90%医院配备1种及以上的物理预防设备。手术前后物理预防措施仍以患者活动为主,物理预防设备应用相对较少。物理预防设备的使用以每日2次,每次30 min为主。结论骨科DVT物理预防设备配备尚可,但物理预防措施临床落实有待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DVT预防知识培训,以提高其预防技能,促进护理行为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肾脏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还能明显改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在对他汀类药物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这些药物对肾脏组织产生直接的抗炎、抗氧化作用,通过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而增加肾血流量,还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抗增殖和促凋亡效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减轻系膜细胞扩张,减少细胞外基质积累等多种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肾脏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还能明显改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在对他汀类药物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这些药物对肾脏组织产生直接的抗炎、抗氧化作用,通过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而增加肾血流量,还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抗增殖和促凋亡效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减轻系膜细胞扩张,减少细胞外基质积累等多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