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腥草又名蕺(音吉)菜、侧耳根、狗腥草、狗蝇子草、猪鼻孔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鱼腥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于我国的华北、西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  相似文献   

2.
正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亦是赏菊的好时光,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绿的、墨色的,品种繁多,千姿百态,芳香四溢、美不胜收。菊花除观赏外,还有食用菊、药用菊,亦可造型制成各类盆景,成为秋天的大宗花卉。秋风起,万般风情的菊花在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还被赋予了高洁、孤  相似文献   

3.
鳖,又称团鱼、甲鱼。据《本草纲目》记载:鳖肉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益阴液、益气升提之功,主治肾阴所致之潮热、腰痛、崩漏和气虚所致的脱肛等病症。所以,鳖肉非但是传统的中药材,而且是强身健体的滋补佳品。然而,鳖肉并非人人皆可食之。 临床上,发现部分食用者在食用鳖肉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中,不少人常把补药和营养药两者混为一谈,认为补药就是营养药,营养药即是补药。实际上,补药和营养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黄芪药粥     
黄芪有补气之功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现代医学发现,黄芪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民间常以黄芪泡水代茶饮。  相似文献   

6.
药食桂花香     
<正>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这分别是宋人杨万里和邓肃的诗,在古人写桂花的诗中,我独喜欢宋人的诗,无论是朱淑真的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还是吕声之的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我都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7.
药食同源     
曲进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1):I0001-I0001
数起来,人这一生有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但有许多东西却是不能缺少的,有的是基于生理的需要,而有的却是为了填充心中的期望,这其中就包括了药物和食物。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传统科学的界律里,药物和食物是完全不同并被严格分开的两类物质,可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它们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这很有趣!药食同源的概念最早源于"神农尝百草"的实践,那时候,"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相似文献   

8.
阮鸣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7):1421-1424
目的 研究黄芪经不同真菌固体发酵后黄芪甲苷的变化,为开发新型中药及其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灵芝、桑黄、姬松茸、香菇4种药(食)用真菌对黄芪进行固体发酵,用HPLC-ELSD法检测黄芪和4种黄芪固体发酵物中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甲苷的量。结果 黄芪经4种真菌固体发酵后,黄芪甲苷均不同程度地转化成异黄芪甲苷。结论 在固体发酵过程中,药(食)用真菌将黄芪中黄芪甲苷主要转化为异黄芪甲苷,且转化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姚叶 《开卷有益》2013,(2):52-53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其树为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属植物,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我国海南省及两广地区成功引种。因其外表肉质鳞似蛟龙外鳞而得名。它巨大的花朵绽放时,飘香四溢,盆栽观赏使人有吉祥之感,所以也称"吉祥果"。关于火龙果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一位贫苦的  相似文献   

10.
正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人们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一些药物,也发现一些食物既可食用也可药用,因某些食物与药物可兼用,这类食物不但能补养身体,填腹充饥,还能医治一些简单疾病,因此食物也有了性味归经之分,有良好的食疗食养效果。所以,历代医家也常把食  相似文献   

11.
【主角亮相】薏苡仁,又名薏米、苡仁、苡米,力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具有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现就薏苡仁的防癌抗癌功效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心平 《开卷有益》2013,(11):67-67
赤小豆是家喻户晓的食品,同时又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好申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药材。赤小豆有两种,一种是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赤小豆,古称杜赤豆,米赤豆,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另一种是一年生直立草本的赤豆,俗称红饭豆,种子呈矩圆形,长5~8毫米,直径4~6毫米。作为药用,以前者品质为好,但资源不多,现渐为后者所替代。  相似文献   

13.
食疗是祖国医学瑰宝之一,在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记载。“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理论思想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从周朝的“食医”分科到唐朝的“食疗”本草问世,食疗法已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就喝过红梅饮,那时是浓缩的,夏日午后,将浓缩液加水稀释后,放到冰箱中,盼望着它早些凉下来,心情的迫切就像等待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喝到口中,感到的就是——幸福!长大以后才知道红梅饮由上等乌梅、甘草、陈皮、山楂熬制而成的。面对市场众多纷杂的饮品,怎么也找不回那童年的味道,可是自己买回太平大药房根据古方的基础上配置的红梅饮,亲手熬制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来  相似文献   

15.
正仙人掌生长在干燥少水地区,生性强健,适应性强,一般不怕酷暑高燥,是城市居家首选的观赏花草之一。有一年,我跟父亲回乡下。正值收割时节,大家都在地里忙着,突然听到有人大叫一声,原来是一位扛着稻米的亲戚,不小心踩在土坑里,扭伤了脚踝。大家把这位亲戚抬回家后,我先让人打  相似文献   

16.
承德 《开卷有益》2021,(2):58-59
有神仙果美誉的就是名贵中药——罗汉果,是卫生部首批公布的食药两用名贵佳品.罗汉果又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裸龟巴,为多年生藤本落叶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原产我国的广西,现广东、江西、海南等省的热带、亚热带山区也有栽培,以广西桂林地区永福县产罗汉果最为著名,被称为东方神果、长寿之神果,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元胡 《求医问药》2006,(2):39-39
海蜇,又名水母、石镜,为海蜇科动物海蜇和黄斑海蜇的口腕部,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中医认为,海蜇性味咸、平,入肝、肾经,有清热化痰、消积化滞之功效,适用于痰热咳嗽、哮喘、大便秘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医林纂要》言其“补心益  相似文献   

18.
黄芪药对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又称对药,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2味药物的配伍形式[1]。黄芪药对,简单地说,就是由黄芪和另一中药组成的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配伍意义的对子药。人类使用中草药治病,是从单味药开始的,逐渐发展到2味,3味乃至多味药的配伍运用。黄芪,被尊为补药之长,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戴糁,被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后世通过临证,将黄芪的功效归纳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从某种意义上讲,黄芪诸多功效的发挥,取决于其不同的配伍,如黄芪与当…  相似文献   

19.
蘑菇营养丰富,有生物活性。先说说碳水化合物,表面看,人不吃蘑菇也能获得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而蘑菇难以水解的纤维素则可把对人体有害的致癌和放射性物质一起排出体外。事实证明,凡食品加工过细的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摄入的植物纤维素减少,得大肠癌的人要比不发达国家多。所以,现在含有植物纤维和人工栽培蘑菇的各种疗效性食物添加剂日益增多,原因是蘑菇纤维吸附有毒物质的能力特别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