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提高急性白血病缓解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我院死亡的93例急性白血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1 临床资料 93例急性白血病均经我院住院确诊治疗,在本院死亡之病例,其中急淋27例(L_1 9例,L_2 14例,L_3 4例),急非淋53例(M_1 10例,M_2 15例,M_3 7例,M_4 11例,M_5 8例,M_6 2例),慢粒急粒变12例,慢淋急淋变1例。男70例,女23例,年龄15~35岁64例(68.8%)。生存期93例中位数170天(2~6500d),急淋274天(6~6500d),急非淋210天(2~2890d),慢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联合化疗和支持疗法的进步,使得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CR)显著提高.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化疗效果差.国外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Zavedos,Z)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病例,均获得较满意的CR.本文用去申氧柔红霉素与阿糖胞苷(Ara—C)联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5例,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0~64岁(中位数42.6岁).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查确诊,按1986年国内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制订的标准,亚型分布为:急淋1例(L_2),急非淋4例(M_2a1例,M_53例).1例急淋患者用COD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强的松)方案4个疗程,4例急非淋用D(H)A方案均两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并发面神经麻痹(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栋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4):249-250
急性白血病并发面神经麻痹者临床少见,我院1984年1月至1994年1月收治急性白血病98例,并发面神经麻痹者10例,约占10.2%,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0例中男8例,女2例,面瘫时年龄15~45岁。白血病类型(按FAB分类方案):急淋9例,均为L_2型;急非淋(M_2型)1例。 2.面瘫出现部位及时间:9例急淋中4例先后出  相似文献   

4.
时昊  曹彬 《临床荟萃》1998,13(1):37-38
化疗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措施,化疗中最多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我们采用胃复安(metoclopramidum,Meto)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防治化疗的胃肠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 全部病例为1995~1996年间于我科住院患者,共36例,男21例,女15例。20例为初治病例,16例为复治。年龄6~61岁。全部病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按FAB协作组分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L_1型16例,L_2型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_2)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5例。化疗时间1~4个疗程,1个疗程者3例,3个疗程者26例,4个疗程者7例,中位疗程敷为3个。 1.2 方法 化疗方案的选择:急淋均采用CODP-EA-HD,MTX序贯治疗,其中2例CODP诱导缓解无效而改用VMP MTZ。急非淋均采用DA-EA-HA序贯治疗。M_3均经维甲酸诱导缓解后采用急非淋方案序贯治疗。除COPD疗程为1个月外,余各疗程均不超过7天。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对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活性的结果及临床意义看法不一。本文比较正常人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患者的淋巴细胞ANAE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及方法1.1 被检者 ①献血员42名,均为青壮年,男5名,女37名。②急淋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55岁(成人27例,小儿10例)。1.2 急淋患者骨髓涂片 按FAB分类法L_1型13例,L_2型24例。取其骨髓片及血片测定ANAE活性。1.3 测定方法(略)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干燥涂片免疫过氧化酶ABC方法(IP),对19例急性白血病和慢粒急变的免疫学表现型进行了研究,所用单克隆抗体为对普通型急淋(cALLA)——特异的小鼠杂交瘤产生的BA-3和J5,并与BA-3的间接免疫荧光(IF)测定结果作了对比观察。根据FAB分型标准,19例病例中有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L_1,2例L_25例急粒M_2,  相似文献   

7.
周德军 《临床医学》2010,30(6):15-17
目的评价60Co交替半身照射(AHBI)治疗急性白血病(M3除外)的疗效。方法对14例化疗缓解后的急性白血病(M3除外)患者强化预处理后行60Co交替半身照射(AHBI),观察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等变化,照射后未复发患者不用化疗,照射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比较疗效,并与同期未照射患者比较疗效。结果 14例患者经AHBI后,5年后现存活4例,均为急淋患者,其中有2例已超过10年;死亡10例,其中急淋2例,急非淋8例,照射期间无一例死亡,照射组急淋与急非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未照射组能坚持巩固、维持化疗患者18例(7例急淋5年内均死亡,11例急非淋5年后存活1例),与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后未维持化疗48例,无一例存活5年以上,与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0Co交替半身照射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治疗手段,但仅适用于无条件做骨髓移植的急淋患者,不适用于急非淋患者。  相似文献   

8.
P_(16)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新抑癌基因,又称多种肿瘤抑制因子(MTS_1),其缺失和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P_(16)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对31例白血病和9例营养性贫血骨髓细胞进行P_(16)基因表达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4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13~72岁,男24例,女16例;按FAB分,ALL组13例,其中L_16例,L_24例,L_33例;CML急淋变6例;AML组12例,其中M_12例,M_23例,M_44例,M_54例,M_61例;营养性贫血组9例。 1.2 标本收集:取骨髓液2ml,置肝素抗凝的PBS液中,缓慢注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PBS洗涤,再离心,弃上清液,收集单个核细胞,进行标记染  相似文献   

9.
张Geng 《临床医学》1997,17(4):28-28
我科自1993年4月~1995年12月应用胺吖啶、阿糖胞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住院病人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年龄35.5岁)。按1986年国内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L_12例、L_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ANLL)(M_11例、M_22例、M_41例、M_4EO1例)。难治性5例,其中ANLL2例(M_11例,M_41例)经DA方案、HA方案二疗程;ALL3例(L_11例,M_22例)经  相似文献   

10.
作者使用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体抗原(CDw41)结合的HP1-1d和识别因子Ⅷ:vW因子抗原(FⅧ:vWfAg)的W1-23两种单克隆抗体,对147例急性非粒细胞白血病(ANGL)作分型研究, 发现急淋白血病(ALL)128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_7)19例,14例M_7进入前瞻性治疗研究。该14例M_7患者原先分别诊断为L_210例,M_12例,分类不明白血病2例。9例白血病细胞与HP1-1d和W1-23两种单抗均起反应。5例仅有1种单抗反应阳性,其中4例为HP1-1d,1例为W1-23。2例并存血小板系抗原(CD_w41)与转铁蛋白受体抗  相似文献   

11.
我们1986年至1996年收治白血病中,对80例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报道如下,并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80例白血病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急淋53例,急粒16例,急单4例。急性早幼粒3例。慢粒急粒变2例,慢粒急性变1例,慢性急变1例;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2岁至68岁;病程3天至约4年。 病例中以神经系统症状区分:一组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观察58例婴儿白血病和41例先天性白血病,发现有以下特征: 58例婴儿白血病(急性38例、慢性20例),按FAB分类以L_2/L_1和L_2居多(相应为11例和5例),M_25例,M_44例,M_u、M_1、M_3、M_5各1例,M_62例。疾病早期征象是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苍白,消化不良。临床症状和经过严重,多数有贫血和出血综合征及肝脾肿大(34例脾肋下>5cm),19例有髓外浸润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或急粒-急淋双重变均较少见。近年国内相继报道3例,其中2例为急淋变完全缓解后发生急粒变,另1例则在较短时间内先急粒变后转急淋变。我院1986年收治1例慢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酶(PO)细胞化学染色是急性白血病细胞诊断的重要指标,在FAB分类中占重要位置。光学显微镜(光镜)PO(LM-PO)阳性细胞3%已作为区分原粒和原淋细胞的界线。为求比LM-PO更敏感的方法,特作10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FAB分类与电镜PO(EM-PO)联系的探讨。各病例骨髓标本作过氧化酶染色,继而作5个以上的组织块切片,同一细胞避免重复计数,至少100至200个细胞以上,然后计数白血病细胞EM-PO的阳性率。急淋白血病(ALL):23例中L_112例,L_211例。L_1白血病细胞以小型,带核切迹的多,胞浆少,线粒体、高尔基氏器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均少。L_2白血病细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院 1991~ 2 0 0 0年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 10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因外院及门诊医生误诊 ,以消化系统疾病为第一诊断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前均未做骨髓检查 ,但全都检查了外周血象 ,7例做了腹部 B超 ,6例查了肝功。入院后均由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误诊时间 2~ 2 5 d。本组男 6例 ,女 4例 ,龄 2 0~ 5 4岁 ,平均年龄 31.5岁 ,其中急非淋 6例 ,急淋 4例。误诊情况 :入院诊断 1消化道溃疡伴出血 3例 ,呕血 2例 ,黑便 1例 ;2肝硬化伴出血 2例 ;均有黑便和脾大 ;3肝硬化 3例 :均有脾大 ,伴腹水 1例 ;4胃炎 2例 :伴有…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耷和高三尖杉醋碱(HA方案)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18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三一般资料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对一79岁,平均495岁。均经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为急非淋;初治14例,复发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慢粒急变)2例。根据全国白血病分型标准:M。型9例,M型(复发)l例,M。型2例,M5型3例,M。型1例,慢性急粒变2例。治疗前血象:WBC(0.7-14.0)X109/L(中位数2.1X109/L),分类中幼稚细胞数0-0.90(中位数0.20),血红蛋白46-96g/L,血小…  相似文献   

1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诊断时,很少能辨认出睾丸白血病的存在。睾丸隐性浸润的发生率尚未进行研究。本文报告24例急淋男孩治疗前睾丸活检的结果。本组急淋患儿(按 FAB 分类;17例为 L_1,7例为L_2)均在16岁以下,确诊时作双侧睾丸楔形活检。其中4例为 T 细胞性急淋,14例为非 T 非 B 细胞性,6例为前 B 细胞性。睾丸大小正常,无与睾丸有关的症状。手术取下小的楔形睾丸组织(3×1×1mm~8),置于盐水浸湿的纱布上立即送病理检查。仅2例发生阴囊大出  相似文献   

18.
经血象、骨髓象及组织化学确诊为急性白血病27例,14~40岁,男14、女13例,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急非淋15例,均为初治病例。以患者(入院次序,逢单数者为合用组(A组14例),即三尖杉酯碱1毫克加生理盐水200毫升,静脉滴注,同时  相似文献   

19.
血清唾液酸(SA)为癌症标记物之一,已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追踪观察。本文测定40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以健康献血者40例做对照。对其与病情演变关系作初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40例均为住院患者,经血髓象检查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5~6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4例(L_12例,L_21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M_11例,M_26例,M_32例,M_57例,M_62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是儿科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恶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细胞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医院内感染的机会日趋增多。为减少感染率,提高缓解率,我们对儿科血液专业1982年~1991年间发生医院内感染的74例急性白血病病例,就其感染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资料与方法 从1982年~1991年随机抽查急性白血病202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0例,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7个月。急淋70例,急非淋132例.均经血象,骨髓象及有关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有7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