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中DNA断裂损伤情况,进一步揭示氯化镉的致癌机制.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检测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非转化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第15代、第35代细胞及成瘤细胞的DNA链断裂情况.结果 与非转化16HBE对照细胞比较,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第15代、第35代细胞和氯化镉诱发16HBE恶性转化细胞接种裸鼠成瘤细胞的DNA损伤率分别达22.00%、46.75.00%和49.00%,明显高于非转化16HBE细胞的4.75%损伤率(P<0.001),三种细胞彗星尾长也显著大于非转化16HBE细胞(P<0.001).结论 细胞DNA损伤可能是镉化物分子致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UVB辐射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培养HeLa细胞,用紫外线以一定时间(1、5、10、15分钟)进行照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荧光显微镜检测各受试组细胞凋亡率。结果UVB照射后24h,上述细胞均出现增殖活性下降,活性下降程度与照光时间成正比;UVB照射可诱导HeLa细胞产生凋亡,其凋亡率随UVB照射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真皮成纤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38和ERK信号途径在紫外辐射B(UVB)导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HaCat细胞为实验村料,"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免疫印迹观察此过程中的可能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UVB照射剂量不同,培养时间相同时,随剂量增加,HaCat细胞存活率逐渐减少;照射剂量相同,培养时间不同时,随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下降到最低值后开始恢复;UVB照射5 min组的凋亡最高,并且5 min照射组在照后培养12h时.凋亡率最高;UVB照射后p38及其下游的p53表达,而P44/42无改变.结论 UVB照射,能引起HaCat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UVB导致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p38信号途径,而不是ERK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橄榄苦苷(oleuropein,OP)和丙烯醛(acrolein,ACR)对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内质网应激(endou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相关的增殖与凋亡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OP与ACR联合处理HBE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GRP78和CHOP mRNA 表达;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经ACR腹腔注射和(或)橄榄叶提取物(olive leaf extract,OLE)灌胃处理,取大鼠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ERS相关蛋白GRP78和CHOP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GRP78和CHOP mRNA 表达。结果:体外实验证实ACR可以抑制HBE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联合OP处理后,ACR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同时,ACR上调HBE细胞中ERS相关蛋白GRP78和CHOP的表达,联合OP可抑制GRP78和CHOP的表达;在mRNA水平上,ACR单独处理上调了ERS相关分子GRP78和CHOP 的mRNA表达水平,而联合OP处理,GRP78和CHOP的m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Sprague-Dawley大鼠体内实验结果与体外细胞实验基本一致。结论:ACR抑制HBE细胞增殖,促发ERS,进而诱导HBE细胞凋亡。在蛋白质翻译水平上,OP可以通过抑制ERS途径,拮抗ACR诱导的细胞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5.
hOGG1基因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系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GG1基因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系不同阶段(第5、15、32代细胞及成瘤细胞)hOGG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16HBE细胞比较,hOGG1基因mRNA在第32代细胞及成瘤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下(P<0.01)。结论氯化镉诱发16HBE细胞系恶性转化过程中hOGG1基因表达逐渐下降,hOGG1基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氯化镉的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16HBE按以下方法分组。1HMGB1不同质量浓度组:0、100、500、2 000μg/L HMGB1刺激16HBE 24 h。2HMGB1不同作用时间组:对照组,2 000μg/L HMGB1分别刺激16HBE 6、12、24h组。MTT检测上述各组干预后16HBE的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HBE 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应用P38 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观察其对HMGB1诱导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随HMGB1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VEGF的表达和分泌呈上升趋势(P均<0.05),但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均>0.05)。HMGB1刺激增加了16HBE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SB-202190几乎完全抑制了HMGB1诱导的VEGF的表达和分泌(P均<0.05)。结论:HMGB1可能通过P38 MAPK通路介导支气管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诱导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用UV照射培养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于照射后不同时段分别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检测B16细胞凋亡率。结果 :UV照射后 0h、12h、2 4h及 36h ,B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4 .13± 0 .15 ) % ;(9.2± 0 .74 ) % ;(2 1.6± 1.2 8) % ;(36 .7± 1 5 6 ) %。各时间段B16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B16细胞的 (2 .3± 0 .2 6 )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紫杉醇对B16-F10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紫杉醇(0.001-10 μM)对B16-F10细胞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低浓度对细胞周期G0/G1作用,而高浓度对G0/G1和G2/M均发挥作用.结论 紫杉醇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具有明显促进凋亡的作用.紫杉醇可能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TNF-α、IL-8及气道黏液蛋白基因mRNA高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TNF-α、IL-8及MUC5AC mRNA高表达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TNF-α、IL-8及MUC5AC mRNA表达水平。结果:CSC染毒后细胞活力下降,TNF-α、IL-8及MUC5AC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中药添加剂组细胞活力高于普通烟组,mRNA表达水平有所下降。结论:中药添加剂具有抑制CSC诱导16HBE细胞活力下降及TNF-α、IL-8及MUC5AC mRNA高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齐社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24(3):67-69
鬼臼乙叉甙(Etoposide,VP16)是人工半合成的鬼臼毒素类细胞毒药物,于1971年开始临床使用,1983年获得美国FDA批准[1,2]。二十多年的临床应用表现:VP16对许多实体瘤及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3,4],已成为临床上主要的化疗... 相似文献
11.
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小鼠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对p53、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恶性黑素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As2O3作用于小鼠B16细胞后,吉姆萨染色和荧光染色观察B16细胞的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53、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染色后镜下可见As2O3可致B16细胞出现凋亡现象; As2O3能诱导p53、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As2O3能诱导B16细胞凋亡,这一现象可能是通过诱导B16细胞的p53、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降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GNA培养B16细胞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GNA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吖啶橙/溴化乙锭(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染色后细胞凋亡;采用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B16细胞凋亡。结果 GNA作用B16细胞后,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GNA处理的B16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NA处理的B16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凋亡率随之上升。结论 GNA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熊果酸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熊果酸(UA)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UA对B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以形态学、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和体内致瘤能力变化为指标,观测UA对B16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 用4~64μM的UA作用于肿瘤细胞,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TT法测得UA作用B16细胞12、24和48 h的IC50分别为58.05、35.13和12.17μM.UA对B16细胞有较强的分化诱导作用,表现为UA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核变小,规则,核浆比变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丰富等变化;B16细胞黑色素颗粒生成能力明显增多(P<0.01 or 0.05)并伴有酪氨酸酶活性的升高(P<0.01).而B16细胞体内成瘤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UA对B16细胞有分化诱导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M2.5暴露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研究PM2.5对16HBE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16HBE细胞暴露于0、50、100、200、400、600、800、1 000 μg/mL PM2.5悬浮液,24 h后加入CCK-8,3~4 h后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量OD值,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将16HBE细胞暴露于0、50、100、200、400、800 μg/mL PM2.5悬浮液,24 h后加入hoechst33342染色25 min、PI染色30 min,显微镜下观察调亡的细胞并计数,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 PM2.5暴露24 h后,50、100、200、400、600、800、1 000 μg/m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分别为(89.41±5.53)%、(75.71±5.99)%、(82.99±15.09)%、(61.74±9.88)%、(57.23±3.28)%、(46.00±4.23)%、(42.63%±7.79)%,有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M 2.5对16HBE细胞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762.03±180.25)μg/mL。PM2.5暴露24 h后,在镜下计数各剂量组调亡细胞,细胞凋亡数量随着剂量升高而增高,0、50、100、200、400、800 μg/mL组细胞调亡率分别为(10.50±2.64)%、(17.90±4.63)%、(21.30±2.26)%、(32.10±4.18)%、(36.90±3.25)%、(50.30±5.81)%,有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PM 2.5对16HBE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16HBE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B16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7703细胞中的总RNA,RT-PCR特异性扩增RI编码区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载体pIRES2-EGFP中,稳定转染B16细胞以后,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别命名为B16细胞组(未转染组)、空质粒对照组(pIRES2 -EGFP组)和实验组(pIRES2-EGFP-RI组).RT-PCR检测B16细胞中RI mRNA水平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RI蛋白水平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和nm23-H1以及E-cadherin的表达;建立C57BL/6小鼠肺转移模型,观察肺上肿瘤转移灶的变化.结果 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实验组细胞RI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B16细胞组和空质粒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铺展良好,核质比减小;转染pIRES2-EGFP-RI质粒的实验组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m23-H1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肺转移灶明显减少.结论 成功构建的RI真核表达质粒能升高RI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抑制了B16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三氧化二砷抑制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核酸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核酸合成抑制及诱导B16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砷及其化合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为其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3H-TdR和3H-UdR掺入肿瘤细胞DNA和RNA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s2O3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核酸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s2O3诱导B16细胞的凋亡及细胞毒作用. 结果:As2O3 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核酸合成抑制和诱导凋亡及细胞毒作用有显著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P<0.01).结论:As2O3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及细胞毒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