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耳蜗核神经元响应短纯音刺激的反应类型主要有类初级反应型、梳状型和给声开始型。我们建立的兴奋性模型可
以仿真出耳蜗核神经元的反应类型,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兴奋性输入强度对耳蜗核反应类型的影响,并推测生理情况下抑制性
输入在神经元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Matlab平台上构造基于积分-放电模型的兴奋性模型,改变其输入强度,多次重复刺激
后用OriginPro 7.5数据分析软件获得其刺激后时间直方图,观察神经元的反应类型是否随刺激强度发生改变。结果仿真发
现随着兴奋性输入强度的增加,初级反应型只增加放电数,梳状型和给声开始型还出现向初级反应型转变的结果,而生理条件
下很少观察到耳蜗核神经元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其反应类型。结论基于仿真结果和生理实验的比较,推测耳蜗核神经
元接收到的不是单一的兴奋性输入,抑制性输入对神经元响应声音刺激时将膜电位稳定到一定范围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多种输
入整合的共同作用最终决定神经元的反应类型和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听觉生理刺激产生的机制,把经典的神经元漏积分放电模型运用于人工耳蜗信息处理编码,以期获得更好的听
觉效果。方法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算法仿真,并把结果输入到Matlab中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与CIS编码算法对比
中,膜电位积分放电(MPIF)编码算法发放脉冲更自然,而且是伪随机的,更符合生理的结构特点。结论MPIF方案能够有效的
解决听觉信息发放序列的动态结构在听觉中枢的作用问题,使得刺激脉冲和时间编码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保证刺激脉冲时
间的相干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和脑干内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革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听觉核团和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在脑桥的各级听觉传入核团,均有NOS阳性神经元,而上橄榄复合体无NOS阳性神经元;耳蜗核内N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后腹侧核,为圆形或椭圆型双极神经元;下丘的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和脑干内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听觉核团和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在脑桥的各级听觉传入核团,均有NOS阳性神经元,而上橄榄复合体无NOS阳性神经元;耳蜗核内N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后腹侧核,为圆形或椭圆型双极神经元;下丘的臂内侧核NOS阳性神经元呈小的、圆形细胞。在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在三叉神经中脑核(Me5)、蓝斑(LC)、前庭内侧核(MVe)、MVe腹侧核(MVeV)、前庭外侧核(Lve)、舌下神经前置核(PrH)、巨细胞网状核(Gi)、Gi腹侧部(GiV)、外侧巨细胞旁核(LPGi)、背侧巨细胞旁核(DPGi)均有NOS阳性神经元。结论:NO可能是听觉中枢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声信号传递的调节;并可能与脑干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名词解释     
电反应测听(electrieal response audiometry,ERA)声音刺激引起的听觉器系统的生物电变化,称为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测定这种电位变化以了解听觉系统神经径路的方法,即称为电反应测听法。电反应测听又可分为耳蜗、脑干诱发层位和皮套诱发电位,以脑干诱发的位(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最为常用。它由外界声刺激(60—70分贝)诱发7个波形,来了解蜗神经、耳蜗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下丘核、内膝状体和丘脑皮层昕放射的传导功能,可以用来客观测听.因此对不合作的儿童、昏迷者的听觉功能了解有帮助,也可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17只氯醛糖全麻,暴露整个小脑的成猫上进行。观察到对声刺激起反应的网状神经无主要位于延髓网状结构上段内侧区,放电区最大空间范围是L1.0~L3.5、P_2~P_(13)、H-6~H-12。放电区内的放电单位显示有一次、二次或三次放电反应;所有反应单位的潜伏时可分为3种,即短(2~5ms)、中(6~50ms)及长(51~110ms)潜伏时,其中中、长潜伏时的反应单位同时显示短或短、中潜伏时放电。结果提示,低位脑干网状结构大部分神经元可能与听觉传递核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广泛联系,其中短潜伏时放电可能直接来自低位听核(如耳蜗核)的传入。潜伏时分布的离散度较大可能与听觉冲动经网状结构或中枢其它核团间的多突触传递等机制有关。同一单位多次放电反应的特征可能与神经元的环路或链锁状联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短声与纯音之间对听觉中枢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反应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对侧给声、细胞外记录(cell-attached recording)的方法,给予短声后,记录下丘神经元对纯音反应的变化情况,分析短声和纯音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给予短声后,某些下丘神经元对纯音感受野(receptive field,RF)发生改变,从低频向高频方向飘移,且这些神经元的阈值都升高。结论短声可以改变听觉下丘神经元对纯音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在体电生理和神经网络建模来探讨初级听觉皮层的不同听觉响应模式及其特性。方法 以SPF级C57BL/6J小鼠的初级听觉皮层(A1)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贴附式记录和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研究清醒状态下A1神经元在不同时长噪声刺激下对声音刺激产生响应模式的变化。以表征A1脑区听觉响应模式多样性为目的记录大量A1神经元信号,实验结束后统计共使用20只清醒小鼠,总计有216例A1神经元进行目标声音刺激序列扫描,通过计算神经元信号的刺激时间直方图完成对A1神经元响应模式的分类及响应特性分析。以仿真A1神经元响应模式多样性为目的,基于威尔逊-考恩(Wilson-Cowan)模型和积分-发放(IF)模型进行建模,通过分析A1脑区中锥体神经元、小清蛋白神经元和生长激素抑制素神经元的微环路结构以确定模型中神经元连接权重参数,从而构建A1神经网络信息编码模型。结果 给予持续时间噪声刺激后,122例给声开始型神经元仅在给声开始后10~40 ms内产生快速尖峰响应;26例给声持续型神经元在给声过程中持续产生尖峰响应;40例给声开始-结束型神经元在给声开始后和结束后均产生快速尖峰响应;22例...  相似文献   

9.
乔莉  邱建华 《医学争鸣》1995,16(1):25-27
用豚鼠耳蜗背侧核注入6μl0.3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螺旋神经节(SG)谷氨酸(Glu)免疫反应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SG内Glu阳性神经元的投射,结果表明豚鼠SGⅠ型及Ⅱ型Glu阳性神经元直接向耳蜗背核投射,并提示SG内可能还存在含其它神经信息物质的神经元并向耳蜗核投射。  相似文献   

10.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黄维国  王锦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68-1371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核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特点及SP标记神经元向下丘投射方式。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在耳蜗背侧核,而SP-I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在腹侧核尚可见SP阳性终末包绕SP阳性胸体形成环形结构,一侧下丘中央核注入HRP后,对侧耳蜗核HRP标记细胞分布于耳蜗前腹核及背侧核,耳蜗后腹核呈阴性反应。同侧耳蜗后腹核HRP标记神经元数量也较少,在对侧耳蜗前腹核,HRP-SP双标神经元约占标记细胞的44%,SP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50%,HRP单标细胞占6%。耳蜗背侧核内侧也可见少量的双标细胞。结论 SP是耳蜗核上行投射神经元的递质或调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腰4、5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损伤后,脊髓背角广动力(widedynamicrange,WDR)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每组12只),分别检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并利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方法记录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放电。结果CCD术后大鼠出现了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CD组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有自发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增加、放电频率增加,对外周感受野轻刷、钳夹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36.36%(12/33)的CCD组大鼠WDR神经元对Aβ纤维刺激出现后放电现象。结论大鼠腰4、5背根节慢性压迫后引起WDR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其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It was reported that general or local (cerebralcortex and hippocampus) administration of chemicalconvulsants both induced general or focal epilepticform mal accompanied by change in electroencephalogram['.'j. In this study, coriaria lactone (CL)was microinjected into hippocampus of Wistar rats toinduce acute focal epilepsy. Hippocampal electroencephalogram was recorded by using metal electrodesplaced on dorsal hippocampus. Membrane potentialof neurons'in CAZ of hippocampus was recorded intr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电离辐射后海马神经元的反应、以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为放射性脑病的治疗、电离辐射的防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全脑电离辐射(DT20Gy)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分析方法,观察Pax-6、Fos及NOS阳性细胞在海马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砖秉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电离辐射后海马齿状回Pax-6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尼莫地平(Nimodipine)药物干预后较对照组Pax-6阳性细胞数进一步下调;c-fos在电离辐射后2d时上调;7d时有所下降,且药物干预后c-fos表达较单纯照射组上升更显著,同样7d时c-fos表达下降;NOS阳性细胞电离辐射后上调,2d较7d时高,药物干预后NOS阳性细胞数较对照有所下降;统计学处理上述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砖论结果提示:动物接受中等剂量电离辐射后海马神元有明显的功能变化(抑制)或损伤反应,早期应用Nimodipine处理对电离辐射可能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在体细胞贴附式记录的方式,比较乌拉坦和氯胺酮麻醉条件下初级听皮层听觉神经元对纯音的反应特性,探查两
种麻醉剂对初级听皮层单个神经元纯音编码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体质量200~250 g的Sprague-Dawley雌性健康大鼠,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乌拉坦和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剂,手术暴露初级听皮层。选取短纯音作为刺激条件,用在体细胞贴
附式记录的方式获得大鼠初级听皮层的单个听觉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并用Matlab软件提取动作电位的相关参数,分析两
种麻醉剂对听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除了特征频率和Q值(特征频率与频率带宽的比值,反应听觉神经元的频率
调谐特性)以外,最小阈强度、自发放水平、声反应的潜伏期、刺激时间直方图以及频率-强度调谐曲线的类型均受到麻醉剂类型
的影响。在乌拉坦麻醉条件下,声反应神经元对短声刺激表现出较高的阈强度、较低的自发放水平、较长的潜伏期,且接受较强
抑制性频率-强度调谐曲线出现较频繁。结论乌拉坦和氯胺酮对声音频率信息在听觉通路中的传递无明显影响。但在乌拉坦
麻醉条件下,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受到更强的抑制,这可能与乌拉坦能加强中间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或抑制听神经元本身的兴奋
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57雌鼠次级听皮层(A2)对乳鼠叫声(WC)的响应特点及机制。方法 使用在体膜片钳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技术,标记和记录A2声诱发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及细胞类型。对照组:使用纯音(Tone)和白噪音(Noise)刺激小鼠。WC声刺激组:使用WC声刺激小鼠,提取WC声中4,5 kHz,9 kHz,13.5 kHz的声波,设置为单一频率模拟组:使用4.5、9、13.5 kHz声波刺激小鼠。双频率模拟组:使用4.5 kHz+9 kHz,9 kHz+13.5 khz,4.5 kHz+13.5 kHz的组合声波刺激雌鼠。三频率模拟组:使用4 kHz+7.7 kHz+13.5 kHz和4.5 kHz 9 kHz+13.5 kHz的组合声波刺激小鼠。最后分析A2单个神经元对WC声以及各组模拟WC声的组合声、Tone、Noise的声诱发动作电位的发放模式、发放数、阈值、延时等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次级听皮层神经元对WC声、各组WC声的模拟声、Tone和Noise的响应发放数,发现在次级听皮层存在3种对WC敏感性不同的神经元,其中,对WC声敏感的神经元,它对WC声的平均响应发放数明显高于对各类模拟声和Noise的平均响应发放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比较这3类神经元对WC声、Tone、Noise的反应延时和阈值,发现对WC敏感的神经元和对WC不敏感的神经元对WC声的平均反应延时长于对纯音的平均反应延时,有统计学差异(P=0.002),但与对Noise的平均反应延时比较,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93);对WC声敏感的神经元对WC声的响应阈值低于对Tone、Noise的阈值(P=0.02);通过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的分析,发现对WC声敏感的神经元主要是由小白蛋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PV)组成;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提示实验组中对WC响应的A2神经元中,确实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结论 在雌性小鼠A2中,存在对WC通讯声敏感性不同的3种神经元。其中对WC声敏感的神经元主要是PV神经元,它对于不同类型声音的响应特性,有助于解释次级听皮层对通讯声音识别响应和修饰加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杨红军  胡三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3,23(11):1181-1183,1187
目的研究受损背根节(DRG)神经元对不同时间序列的交感神经刺激反应。方法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在DRG慢性压迫模型上,电刺激腰交感神经干,比较受损DRG神经元对周期和混沌的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结果慢性压迫DRG中存在交感-感觉耦联现象。受损DRG神经元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随刺激频率(在5~20 Hz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大(P<0.01)。将刺激平均频率和刺激强度相同而刺激时间序列不同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受损DRG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混沌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反应比周期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反应大(P<0.01)。结论除刺激频率外,交感神经刺激的时间序列是影响受损DRG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素,混沌刺激引起的效应比周期刺激效应强,突触前神经元的混沌放电比周期放电可引起更大的突触后效应,神经元的混沌放电可能是神经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7.
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病理性疼痛的实验动物模型,运用细胞外单位放电记录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关节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丘脑束旁核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无明显差异;二者对伤害性刺激诱发的放电潜伏期和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放电持续时间各不相同(P<0.05),电针对这两个部位的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抑制时程各不相同。结果表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束旁核在关节炎大鼠的痛觉调制和电针镇痛过程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胃动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胃扩张神经元的特点及胃动素对胃扩张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在体观察胃动素是否对82只大鼠海马胃扩张(GD)神经元放电有影响,胃扩张神经元根据刺激后的变化可分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和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结果①在82只大鼠上记录到的358个海马单位电活动,根据神经元放电模式可分为位相性、连续性和单个性。神经元放电频率可分为:高频(>10Hz)、中频(5~10Hz)和低频(0~5Hz)。②海马内358个对GD刺激有反应的171个GD神经元中,放电频率增加的海马神经元有130个(70.5±4.8)%,为GD兴奋性神经元(GD-E);GD引起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的神经元41个(-60.3±4.2)%,为GD抑制性神经元(GD-I);③海马CA1区内的66个GD-E神经元中有38个(57.6%)对胃动素呈现兴奋性效应;在18个GD-I神经元中有10个神经元(55.6%)表现为兴奋效应,6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结论海马区有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胃动素对海马胃扩张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