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升降散及临床运用田淑霄,李士懋(050051)龚延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蟆病。大人服一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杨栗山於《伤寒温疫条辨》云:“...  相似文献   

2.
中满分消丸出自《兰室秘藏》卷上中满腹胀门,原方由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去黑皮)、姜黄各1钱,白茯苓(去皮)、干生姜、砂仁各2钱,泽泻、橘皮各3钱,知母(炒)4钱,黄芩(去腐,炒)夏月1两2钱,黄连(净,炒)、半夏(汤洗7次)、枳实(炒)各5钱,厚朴(姜制)1两组成。方中干生姜1药,《丹溪心法》、《张氏医通》引用原方时仍为干生姜;《医方集解》、《成方便读》、《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5月)、《医方发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6月)在本方之组成中直接将干生姜改…  相似文献   

3.
铁笛丸 ,系历史上的名验方 ,首见于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六“喉痹”条下 ,原方为 :“当归 (酒洗 ) 1两 怀生地黄 1两 怀熟地黄 1两 天门冬 (去心盐炒 ) 5钱 麦门冬 (去心盐炒 ) 5钱 黄柏 (盐炒 ) 1两 白茯苓 (去皮 ) 1两 知母 5钱 诃子 5钱 阿胶 (炒 ) 5钱 人乳 1碗 牛乳 1碗 乌梅 1 5个 甜梨汁 1碗。共为细末 ,炼蜜为丸 ,如黄豆大。每服八九十丸 ,诃子汤下 ,萝卜汤亦可。主治声嘶失音”。取名“铁笛”者 ,其能治声音嘶哑 ,救“金破碎之不鸣”,实仍形容功效之神奇 ,服后可使声音宏亮 ,有如铁笛经久耐用。故后世医家多引其…  相似文献   

4.
小议左金丸的来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金丸又名回令丸,为丹溪名方之一。原治肝火为痛之症,方用黄连6两、吴茱萸1两。连萸之比为6:1。考北宋《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载茱萸圆方,由黄连2两、吴茱萸2两组成,两者之比为1:1,主治虚寒型下痢水泄;宋《圣济总录·中暍门》载甘露散方,由黄连1两、吴茱萸半两组成,两者之比为1:2,主治暑气为病。此两书成书年代分别早于《丹溪心法》2、3百余年,为当时社会上流传较广、影响颇大的医书。据此推知丹溪可能受上  相似文献   

5.
<正> 肾气丸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一篇,故又名“金匮肾气丸”。本方具温补肾阳之功效,主治由肾阳不足而引起的,虚劳腰痛,肢冷,小腹拘急,  相似文献   

6.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蚕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丸。后来明代张鹤腾《伤署全书》中也有记载,此书收集了历代医家的治暑良方,升降散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何顺华系樟树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第二批“江西省名中医” ,临证三十余年 ,学验俱丰。临床审疾多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谨守病机 ,圆机灵活 ;遣方用药 ,不拘一格。余在实习期间 ,有幸侍诊左右 ,翻阅何师病案 ,每多获益 ,其中何师对四妙丸多有阐发。四妙丸出自清·张秉成所撰《成方便读》 ,脱胎于元·朱丹溪所撰《丹溪心法》中的二妙丸及明·虞抟所撰《医学正传》中的三妙丸 ,由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四味药组成 ,药少而精专。功效为清热燥湿 ,通利筋脉 ,用治于湿热所致诸症。今何师对其加味后用于盗汗、阳痿、崩漏、痛风等症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清血丸出自明·万密斋《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方由炒槐角、荆芥穗、炒侧柏叶、炒枳壳四药组成。笔者效法此方,略事加味,用治诸般血证尤其属于热炽或湿热所致者,效果洵佳。秦×,女,7岁。1985年9月20日诊。两  相似文献   

9.
桂枝茯苓丸源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主治妇人癥胎并存。笔者取其义,用治辨属血瘀水蓄之癃闭,颇获效验。例一:卢××,男,68岁,1983年1月12日初诊。患者近半月来,尿频短赤,尿后余沥涩痛,少腹胀痛,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用抗生素合并“求偶素”治疗无效,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邀余往诊。刻诊:患者小便点滴不通  相似文献   

10.
半术丸:半夏(制法:矾汤浸七日,逐日换水,用自然姜汁拌三次,愈陈愈妙)六两,真茅术1(制法:米泔水浸一昼夜,刮去皮毛,切片,晒干,不见火生用)。用大枣2煎膏和丸。术麻加半夏丸:真茅术(制法同前)六两,制半夏四两,巨胜子3(略炒)三两,用大枣煮膏和丸。又,许学士神术丸4(见《本事方》)。六君加芪术丸:人参五钱至一两,茅术八钱(生用),半夏一两,黄芪一两五钱(炙),茯苓二两,甘革草七钱,陈皮八钱,于术一两六钱(土炒);用龙眼肉六两,大枣肉八两,煮膏糊丸。吾母苦支饮,发时声如截锯,喘息不得卧,饮食俱废。遍求良医调治,皆不效。余博览方书,深思其故,恍然有…  相似文献   

11.
从归脾汤看临床异病同治吴盛荣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炒枣仁、龙眼肉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八味药组成。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中又增加当归、远志二药,功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名方,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相似文献   

12.
清气化痰丸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强 《中医药学报》2002,30(4):39-39
清气化痰丸出自明@吴昆<医方考>卷二.方由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1两,胆南星、半夏(制)各1两半,以生姜汁为丸服.原方主治:诸痰火症.笔者以该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丸,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其中记载:"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二钱,半夏曲、人参各三钱,厚朴炙四钱,枳实、黄连各五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服。"本方具有行气消痞、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证,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等[1]。临床医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依照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广泛应用于临床实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新用二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有寒温并用,安蛔止痛之功。临证用之,若能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常可收到意外奇效。  相似文献   

15.
刘军  郑立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5-315,316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 ,有安蛔止痛之功。原主治蛔厥及寒热错杂之久痢等症 ,现临床医师在此基础上谨守病机 ,辨证施治 ,随证化裁 ,收到显著疗效 ,故总结如下 :1 治疗头痛、眩晕1.1 血管神经性头痛梅和平[1 ] 用乌梅丸养血疏肝 ,和中止呕 ,平调寒热治之。处方为 :乌梅 30 g,细辛、柴胡、黄连各 6 g,干姜、黄柏、桃仁、当归、制附子、桂枝各 10 g,党参、白芍各 15 g。服 3剂 ,头如释重负 ,余症减轻。用上方加吴茱萸 6 g,连服 6剂 ,诸恙皆除。何红…  相似文献   

16.
五参丸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二,由人参一两,苦参一两半,沙参一两,丹参三分,元参半两组成。方下注“主治心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石恩权先生以此方作为治疗多种心脏疾病之基础方,按病论治,随证加减,在纠正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方面,有稳定疗效。现举验案数则于下。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源自《伤寒杂病论》,初为治疗蛔厥而设,为驱虫剂的代表方,亦可用寒热错杂之久泻久痢。后世在此方主治蛔厥的基础上,经辨证论治,加减化裁,可治疗肺系病、脾胃病、妇人病等,其在绝经综合征的应用方面更是收效显著。本文从病机分析、方正相应、临证用药等三方面着手,分析了乌梅丸治疗绝经综合征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治思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膈下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五灵脂二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研泥),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乌药二钱,元胡一钱,甘草三钱,香附一钱半,红花三钱,枳壳一钱半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膈膜以下、上腹部瘀血积块等病。  相似文献   

19.
高想 《江苏中医药》2003,24(7):42-43
肾气丸方出自《金匮要略》一书 ,又称金匮肾气丸 ,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炮 )等八味组成 ,主治“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笔者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颇获良效。兹举验案 3则如下 :1 心绞痛钱某 ,男 ,6 5岁。 2 0 0 1年 11月 17日初诊。有冠心病史 7年 ,曾于 3年前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三、四月来 ,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 ,呈闷痛样 ,好发于凌晨 4~ 5时许 ,持续时间约 5~ 10分钟左右。屡经硝酸酯类欣康、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钙拮抗剂恬尔心及肠…  相似文献   

20.
痛泻要方最早见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其药味组成十分简单,原方由炒白芍二钱,土炒自术三钱,炒陈皮一钱半,防风二钱组成,属于调和肝脾之剂,主治痛泻证,故以痛泻要方命名。中医的痛泻证是指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其辨证要点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