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五运六气规律。方法对北京地区5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时间的五运六气要素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时间在岁运、岁运(重组)、年干、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客气、发病时辰上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火运年发病人数最多,金运年最少;炎象之年(戊年、乙年)发病人数最多,风象之年(壬年、己年)发病人数最少;丁年发病人数最多,己年最少;寅月发病人数最多,辰月最少;未时(13:00~15:00)发病人数最多,申时(15:00~17:00)最少;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发病人数最多,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最少;客气为少阳相火者最多,太阴湿土者最少。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五运、六气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及现代气象学客观指标,分析冠心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19日长春地区冠心病逐日入院1 080例资料与同期逐日气象资料。将纳入研究的冠心病住院患者住院日期转换为干支纪年,根据相应的六气时段归纳整理,对冠心病在不同岁运年、不同六气时段及不同客气时段发病率进行描述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冠心病与同期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发病率由高至低按岁运年分布依次为:金运太过之岁>土运不及之岁>水运太过之岁>火运太过之岁>木运不及之岁;冠心病患者在六气主气各时段发病率由高至低分布依次为:终之气>初之气>二之气>五之气>四之气>三之气;冠心病患者在不同客气发病率由高至低分布依次为: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将冠心病在各岁运年及六气主气发病规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岁运的金运太过之岁、六气主气的终之气与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与后天罹患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400例冠心病病人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病人出生日期的六气分布相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出生时的月支在卯月罹患率最高,巳月罹患率最低;出生日期的司天、在泉以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罹患人数最高,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罹患人数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天罹患冠心病与出生日期的六气分布特点具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危北海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危北海教授认为“虚”、“气”、“火”、“瘀”病因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病机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虚”、“气”、“火”、“瘀”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危北海教授从“虚”、“气”、“火”、“瘀”病因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火与气是中医学两个特有的概念名词,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对人体相关的物质基础、功能状态及病理表现的高度概括[1-5]。邵冬珊主任医师从医四十载,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中读经典,究火与气之道,将火、气相关理论证之于实践,在病毒性肝炎的诊疗中屡用不辍,效如中的。1火与气为病的临床证治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有异,发病类型多样[6],邵师基于火与气相关性的理论,在临床上按火气有余、火气不足、火气虚实三个病理类型辨治病毒性肝炎,可谓提纲挈领。1.1火气有余肝炎病毒虽有甲、乙、丙、丁、戊之分,而其病邪性质多为湿热疫毒[7]。急性肝炎、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可归于火气有余的病理类型。此类患者黄疸为其重要的表现,病理为湿热火毒之邪壅滞难解,薰灼肝胆,胆汁疏泄失常,泛溢肌肤而成[8]。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湿热相交,民多病疸”的论述;《丹溪心法》言“五疸不要分,同属湿热。”朱氏认为: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热得湿而愈炽,  相似文献   

6.
“内生五邪”,指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5种外邪致病特点的病理变化。一般认为,内风与肝关系密切,内寒与肾关系密切,内湿与脾关系密切,内燥与肺关系密切,内热与心关系密切。脾属阴土位居于中央,为万物之母,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若脾气健运斡旋,交通上下,则气血津液得以灌溉四旁,机体才能生机盎然,四脏亦可安和。而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功能和气机升降失常,生化无源,气血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滋养,可发生类似“内生五邪”的各种病理变化。如《脾胃论》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7.
甘露消毒丹,又名甘露消毒丸、普济解毒丹、普济解疫丹,为清代叶天士所创,最早记载于清·魏之臻《续名医类案》,书中载到:“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之。叶曰: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人。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邪犹在气分,甘露消毒丹治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揿针配合五运六气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降压药治疗,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口服药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揿针配合五运六气治疗,嘱病人在相应时间按压特定穴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81.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配合五运六气结合口服药物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疗效,可降低病人血压,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9.
火者,万物生生之源也,人之血肉躯体全赖于一团火气而安身立命。心者,君主之官,五行之火也,即君火也,位居于上,犹如太阳之光亮,温煦万物,主宰生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心火衰而君火不足之时,势必遭致外邪所扰,阴寒之邪趁袭阳位,凝于少阴心脉,由此提出“君火不足为本,寒凝手少阴经脉为标”,为胸痹一病所发之因。治当扶阳助火为先,尔后温阳散寒以祛标邪。  相似文献   

10.
气郁证治     
气郁是指肝气郁结为病,属郁证的范畴。气郁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疾病。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泅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也。”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肝主疏泄气血,性喜条达,如果受了“七情”、“五志”之气的干扰,就会导致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郁不畅,出现肝气郁结的病证。在肝气郁结之后又会演变产生血郁、痰郁、湿郁、火郁、食郁等六郁之证。故郁证是以气郁为本的.在治法上《素问…  相似文献   

11.
这种眼病,在祖国医学中虽无此名称,但按其症状来看,也就是內障眼病的一种。按古人对眼病的認識,目为五脏所屬,內經阴阳应象大論篇曰:“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五脏生成篇:“諸脉皆屬于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解精微論篇:“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又曰:“厥則目无所見,夫人厥則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則火独光,阴并于下,則足寒,天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眥盲。”历代先賢依据上述理論,通过临床实践,将眼具体分为五輪、八廓,一百零八症,論述頗为詳尽。应用这些理論到临床方面,不仅是很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五运六气理论,通过观察冠心病体质学和运气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研究冠心病先天禀赋的运气学特点。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0例病人,根据病人出生时间五运六气学时象,推演运气学禀赋,同时对病人进行体质学辨识,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发病体质以痰湿质、气虚质居多;对运气学先天禀赋归类为24种类型,发现热火偏胜型及火热型、湿土偏胜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结论运气学先天禀赋不同于后天体质,虽不能与后天9种体质一一对应,但从冠心病后天痰湿体质的角度看,先天禀赋也分散于湿运说的特点之中,可能说明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一、祖国医学对溃疡病的认识溃疡病以疼痛为特点,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与其类似者有“胃院痛”、“心痛”、“胃心痛”、“心膈痛”、“心痹”、“胸痹”、“饥疝”等名称。内经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有“胃脘当心而痛。”所谓心痛、心痹等实在与胸膈一样是指心下上腹的部位而言。这里的心痛与心脏病的真心痛不同,内经素问厥病篇中说的“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是真心痛,应当辨别清楚。关于溃疡病的发病原因方面,虽然有九种心痛的记载[千金方以饮、食、凤、冷、热、悸、虫、注、去来(即发作的意思)为九种心痛。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以气、血、冷、火、痰、食、虫、悸(或虚)、疰为九种心痛],但是“气”、“寒”、“食”三者是主要的,而三者中“气”又占主导地仕。张景岳说的很对,“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因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叫做中暑在炎热的夏季里,人体受到暑热的伤害而致发猝然昏厥等严重症状的,叫做中暑,古称“中暍”,也叫中热。暑为六气之一,是夏天的主气。素問五运行大論篇說:“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热論篇說:“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故夏季的热性病都和暑病有关,而“中暑”又是暑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病。中暑最早的記載,見于“黄帝內經”,如六元正紀大論說:“炎暑至,民病热中,聋瞑、血溢、渴、喉痹、目赤、善暴死。”这就是說,炎热的暑天到了,人民常因高热而得中暑病,初起是耳聋眼花,上部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脾胃论》论述了“脾胃与元气”、“脾胃为升降枢纽”等生理观点;提出“火与元气誓不两立”、“升降失常”等病理概念;在调理脾胃方面,应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特别强调“升阳”的重要性。我们在临床治疗杂病中,用“升阳益胃”法收到显著疗效。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多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人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脾胃,而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升降。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  相似文献   

16.
东垣以《内经》有关脾胃论述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立了以饮食劳倦、精神刺激、外感因素为病因,以升降失调为病机的脾胃内伤说。提出“补脾胃、升阳、降浊、散火为制方用药原则。提倡:“病不执方、随病制方”的法则。善于合药之升降浮沉、气味阴阳、寒热温凉,以纠正人体病气的偏颇,但总以“脾胃虚、元气损”的指归,以“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为目的。更综合内外因素,提出治病服药,必知时、经、病、药诸禁,示人知规矩而后识方圆。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肥大,属于祖国医学“癃闭”的范畴。此病常见于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关于“癃闭”的病因症候,《内经》中已有了记述:“五气所病,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李东垣认为:“小  相似文献   

18.
泻火汤载于清代医家赵学敏所著的《串雅内编》 ,是收录走方医的验方之一。原文为 :治各经之火 ;栀子三钱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水煎服。心火加黄连一钱 ,肺火加黄芩一钱 ,胃火加石膏三钱 ,肾火加知母一钱、黄柏一钱 ,大肠火加地榆一钱 ,小肠火加天冬、麦冬各三钱 ,膀胱火加泽泻三钱。  泻火汤药虽简易 ,但配伍严谨。五药相合 ,辛开苦降酸收并举 ,疏泻益兼施 ,泻火而不伤正 ,实为清泻肝火之良方。《石室秘录》曰 :“治火者 ,首治肝 ,肝火一散 ,而诸经之火俱散。”临证可视其火邪所在脏腑加入引经药 ,以提高其泻火之功…  相似文献   

19.
胃炎治法多端,有从寒、从热、从食、从气、从虚等,近又有人提出从瘀论治。笔者就30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从湿论治也是一种有效方法。1 源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中焦生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嗜好酒浆生冷,以致泄泻、黄疸、肿胀之类,此湿从内出者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云:“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由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又云:“湿滞中焦者,用术朴姜半之属以温运之,以苓泽腹皮滑石等以渗泄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云:“…  相似文献   

20.
针下候气,是刺针的主要关键之一,古代文献中已有很丰富的记载。本文就个人学习所得,并结合临床体会而作初步介绍,以供同道参考。一、扎针为什么要得气? 所谓气,一是指人体的机能和作用;一是指刺针时针下的感应。得气是取得效果的必要前提,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说明得气如风吹云散的一般,能很快的发生疗效。又谓:“刺之而气不至,无间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也说明没有得气,应当无间其数的做刺针的手法以候气,如果已得气而且调和了,便可停止刺针。针灸大成:“用针之法,候气为先”。标幽赋:“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从以上引证来看,可见刺针候气的重要。它能推测人体正气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化,或针治收效的快慢,对病人作出预后诊断。二、怎样辨气? “针下辨气”就是通过针刺来辨别人体内在的虚实情况及抗病机能如何,然后再采用补虚泻实的手法,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下辨气,首先分清“正气”及“邪气”,再辨病之虚实、寒热,易治与难治。 1.辨正气(即谷气):正气至,“针下微有沉紧感而缓和”。即内经谓:“谷气来也徐而和”。当针刺入机体,术者觉得针下微紧而缓和,不急不涩,从容不迫,这是正常的生理机能反应(正气)。宜补不宜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