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在诊断大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8~2008.3间共581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其中发现大肠新生物或息肉样病变者共197例入选。分别采用常规放大技术、FICE放大技术及染色放大技术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197例病人中发现新生性病变398个,其中常规放大内镜下发现病变361个(90.8%),FICE放大模式下发现病变393个(98.7%)。FICE放大内镜比染色放大内镜更能清晰显示粘膜毛细血管结构形态(P〈0.05),在显示腺管开口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FICE放大内镜对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判断符合率为91.3%(359/398),高于染色放大内镜82.4%(328/398)(P〈0.05)。结论FICE放大内镜可以观察粘膜表面微细结构及毛细血管形态,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高于普通放大内镜及染色放大内镜,特别有利于发现平坦型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联合超声内镜诊断大肠病变的价值。方法 667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其中94例入选。分别采用常规放大技术、FICE放大技术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形态观察,超声内镜判定病变浸润深度,并与病理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94例病人中发现FICE放大模式下发现新生性病变172个,常规放大内镜下漏诊17个。FICE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判断符合率分别为93.8%、91.3%,高于常规放大内镜88.4%、75.6%(P〈0.05)。结论 FICE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高于普通放大内镜,有利于发现早期癌,可对病变浸润深度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3.
李涛  白东莉  李海  杜勇  杨力  杨银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1):1126-1129,1237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观察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治大肠息肉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行常规肠镜检查发现的73例息肉样病变中,给予0.2%的靛胭脂染色,结合放大技术观察息肉表面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在工藤分型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S、ⅢL、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V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腺管开口形态与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检出的73枚大肠息肉病变中,病理诊断非肿瘤性息肉共22枚,内镜下非肿瘤性腺管形态(Ⅰ~Ⅱ型)占86.4%(19/22),肿瘤性腺管形态(ⅢL及混合型)占13.6%(3/22);病理诊断肿瘤性息肉共39枚,内镜下非肿瘤性腺管形态(Ⅰ型)占2.6%(1/39),肿瘤性腺管形态(ⅢL、ⅢS、Ⅳ、混合型)占97.4%(38/39);病理诊断腺癌12枚,都无一例外的呈Ⅴ开口。诊断非肿瘤性(Ⅰ~Ⅱ型)和肿瘤性(Ⅲ~Ⅴ型)息肉病变的病理符合率达94.5%(69/73);诊断非肿瘤性息肉诊敏感性达86.4%,特异性达95.0%;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敏感性达98.0%,特异性达94.3%。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判断大肠息肉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并能有效的鉴别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有助于在检查过程中及时的选择处理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常规结肠镜发现88例110个直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内镜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1.8%,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2.0%,准确性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结肠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对息肉样病变的肿瘤性、非肿瘤性可更好地鉴别,接近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97个病变)行结肠镜检查,分别在普通内镜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模式下进行检查,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形态分型,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普通内镜、NBI内镜、染色内镜分别检出病变88个(90.72%)、96个(98.97%)、97个(100.00%),NBI内镜病变检出率优于普通内镜(P<0.05),但与染色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78%、93.50%、90.00%,染色内镜分别为90.72%、90.91%、90.00%,普通内镜分别为80.41%、80.52%、80.00%,NBI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均高于染色内镜、普通内镜;NBI内镜、染色内镜特异度相似,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结论 NBI内镜操作简单易行,有利于平坦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发现,可区别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且优于普通内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2001年8月~2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 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Ⅴ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 2001年8月屯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 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 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V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放大大肠镜技术以及依据腺窝开口形态(pit pattern)诊断方法[1]的出现和普及,一些日本学者已能区分结直肠黏膜中的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2-3],使预估早期大肠癌(ECC)的浸润深度成为可能[4-6].通过放大内镜技术,还能观察胃黏膜病变表面的血管形态,从而可对病变的组织学性质和浸润深度进行预估[6-8].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光学影像技术,能提供比传统白光内镜更清晰的黏膜表面微血管结构的影像[9].通过应用带有NBI系统的放大内镜,对判断上消化道病变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10-12].现就NBI在大肠黏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12-11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瘤样病变的患者67例入组,对入组患者的86枚肿瘤样病变行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及血管分布情况,记录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检出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0.32%、92.54%、91.89%和93.33%,两种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50。结论采用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结肠肿瘤样病变与活组织学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对早期大肠癌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吉雄  伍琳  庄剑彬 《中外医疗》2016,(23):106-108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NBI-MB)模式与普通白光模式下对大肠平坦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间于胃肠镜室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平坦型病变患者120例,采用型号为OLYMPUS CF-H260AI结肠镜检查,普通白光模式观察整个病变形态,然后转换为NBI-ME模式观察,参照工藤进英Pit分型法与佐野宁CP分型法[1],对所有病变进行Pit及CP分型分析后做出内镜诊断,记录普通白光模式下及NBI-ME模式下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共发现185处病变,其中,PitⅡ110处,PitⅢL 42处,PitⅣ32处,PitV 1处。 CP 1109处,CP2型75处,CP 3型1处。 NBI-MB模式下对大肠肿瘤(包含腺瘤和腺癌)及非肿瘤(增生性病变)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2%(165/185)、89.4%(65/73)、88.4%(99/112),普通白光模式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8%(144/185)、80.8%(59/73)、75.9%(85/112),两者总符合率、特异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B)可比较准确地鉴别大肠平坦型病变,可有效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椭圆形食管胃吻合术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表  李占芳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37-139,142
目的:为了避免或减少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设计了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术。方法:实验犬40只随机分为A组(椭圆形法)及B组(传统法)进行对照研究。临床上椭圆形吻合法202例,检测60例,传统吻合法106例,检测45例,两组对照分析。结果:A组犬吻合口无狭窄,B组有4只出现狭窄(P<005)。病理学检查:A组愈合过程较B组好;抗返流情况:A组无返流,B组半数以上有返流(P<005)。临床检查吻合口直径:椭圆形法为202±038cm,传统法为135±082cm(P<001);食管粘膜充血、水肿及食管粘液pH值两组对照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椭圆形吻合法明显优于传统吻合法,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值得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8、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方法对18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抽静脉血统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血清hs-CRP、IL-6、IL-18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hs-CRP、IL-6、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测定急性脑梗阻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8并观察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评估治疗、病性轻重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10例进行了传统MRI平扫、增强及DWI扫描。11例仅进行了常规MRI扫描。[结果]21例患者单发肿瘤15例(71.40%),多发肿瘤6例(28.6%),共31个病灶,27个病灶位于大脑(87.1%),3个位于小脑(9.7%),1个位于下丘脑(3.2%)。病灶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近。所有病灶都有占位效应,水肿程度不一。所有病灶都呈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7个病灶(22.6%)中心见裂隙状低信号影,周围呈环带状明显强化区。10例共13个病灶进行了DWI扫描,所有病灶在DWI图像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结论]脑内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传统MRI及DWI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后牙纵裂原因,帮助临床医师治疗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牙纵裂。[方法]以根管治疗后累及髓底的纵裂牙为研究对象,根管治疗有大面积缺损未发生纵裂的患牙作对照,比较咬合关系、牙体磨耗程度、充填材料与牙纵裂的关系。[结果]不同咬合关系、牙体磨耗程度与牙纵裂关系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咬合关系不佳引起的牙纵裂占牙纵裂总数的82%;充填材料与牙纵裂无关(P〉0.05)。[结论]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咬合特点通过调牙合,增加咬合面的牙体组织抗力型等措施预防牙纵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通心络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3次/d,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缺血持续总时间、缺血总负荷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前缺血发作次数24 h内(6.64±1.43)次、缺血持续总时间(38.44±14.01)min、缺血总负荷(50.62±20.30)mm·min,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通心络组治疗后缺血发作次数、缺血持续总时间、缺血总负荷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安全、有效.对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性脑病惠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w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COPD合并肺性脑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IPPV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NIPPV治疗,监测血气分析、心率、神态、血压等变化,分析结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NIPPV组治疗后24h内22例患者神志转清,3例需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后1~6h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1~6h动脉血气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NIPPV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无创正压道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具有明确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眼眶骨折10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106例眼眶骨折病例,分析并总结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24例患者行眼眶骨折整复术,术后眼球内陷和复视得到了矫正或改善;82例保守治疗,除其中2例有手术适应证但拒绝手术患者外,其余80例均未发生眼球内陷和复视。[结论】眼球内陷及/或双眼复视为眼眶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互结合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爱若华)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表将符合入组要求的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给予爱若华联合中等剂量激素治疗6个月,观察其显效时间、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80例,给予环磷酰胺联合中等剂量激素治疗6个月,观察其显效时间、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爱若华平均显效时间为用药后第4—8周;至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90.5%,其中完全缓解32例(38.1%),显著缓解24例(28.6%),部分缓解20例(23.8%),无效8例(9.5%);84例患者均无危及脏器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环磷酰胺平均显效时间为用药后第4~8周;至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72.5%,其中完全缓解18例(22.5%),显著缓解22例(27.5%),部分缓解18例(22.5%),无效22例(27.5%)。结论爱若华是一种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小,疗效优于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19.
谭锋  杨辉 《海南医学》2016,(3):371-373
目的 观察新活素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救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新活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的含量.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为(15.24±2.35),明显高于与对照组的(8.98±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为(48.89±5.2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81±3.51)μmol/L,而内皮素1的含量为(69.85±4.45)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84±6.8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通过增加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降低内皮素1的含量,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肝癌多期螺旋CT扫描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临床疑诊小肝癌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增强扫描,实验组20例采用多期螺旋增强扫描修改扫描技术参数的方法。结果对照组仅7例(35%)影像诊断为小肝癌;实验组有15例(75%)影像诊断为小肝癌。结论多期螺旋CT扫描是显示诊断小肝癌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