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胸腺类癌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27岁,因剧烈干咳,胸痛2月余,胸片发现纵隔肿物2周,于1985年9月30日在我院外科行手术切除术,术中见肿物2cm×3cm×1cm大。术后病理为:胸腺类癌。1988年9月,患者出现胸背部、颈部疼痛,左颈淋巴结肿大1cm×1cm,2.5cm×1.5cm大、质中、活动、无痛。HP:120次/1min,偶发房早、心尖区闻及Ⅰ~Ⅱ°SM,吹风样、局限。心脏B超示:少量心包租液。胸片示:类癌双肺内各-1cm×1cm大之转移灶。胸腰椎片示:T12椎体及附件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俭病理示: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分化良好的癌细胞,胞浆含嗜红颗粒,性质同原胸…  相似文献   

2.
胸腺类癌1例     
患者,男,53岁。5个月前因脑梗塞在外院住院时,胸片检查发现前纵隔肿物,肿物最大径约8cm,因当时患者偏瘫未能作进一步诊治,只是对症处理。近2个月来左侧卧位感觉气短,但无咳嗽、咳痰、咯血、哮喘、颜面潮红等症状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1989年5月9日来我院诊治。体检:体温、脉博及血压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不大,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侧上下肢肌力Ⅲ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3.
胸腺类癌1例     
患者 ,男性 ,39岁 ,干部 ,于 1997年 4月 15日出现胸背部闷痛 ,胸片示 :前上纵隔肿物 ,胸部CT提示 :胸腺瘤。 1997年 5月 19日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腺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约 4.5× 3 .5× 2 .0cm3,形态不规整 ,与主动脉关系密切 ,呈椭圆形 ,包膜完整 ,切面灰黄色 ,部分区域为棕黄色 ,并有囊性变。术后病理 :镜下见部分浸润的小圆细胞 ,呈索条状排列 ,包膜有浸润。免疫组化染色 :LCA (-) ,NSE( ) ,EMA ( ) ,考虑为类癌。术后行IL 2治疗。于 1998年 9月 6日出现胸背部持续性钝痛 ,行胸部CT扫描示 :胸腺类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胸腺类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腺类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病理特点及与外科治疗的关系.方法近20年来收治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1岁.1例为胸腺类癌广泛转移,未予手术,1例行活检术,余5例均行根治术.2例术后放疗.病理诊断为胸腺类癌.结果未手术及仅行活检术的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3年内死亡,余4例患者至今仍存活,最长达4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胸腺类癌是一罕见的胸腺肿瘤,确诊依赖肿瘤组织的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上一经发现,应尽早行根治手术,并在术后行放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收治3例胸腺类癌病例,报道如下: 例1:男性,40岁,1991年初因颈部肿物就诊,同位素扫描为甲状腺区“温结节”,T_3、T_4偏高,诊断为“甲状腺癌”。于1992年2月17日因颈部肿物明显增大,并伴气捉,发音困难2月入我院。查体:气管明显右偏,颈前区触及10cm×6cm肿物,表面静脉怒张,质较软,活动差,无压痛,无震颤。T_3、T_4在正常水平内。胸部X线片示前上纵隔分叶状肿物。颈胸部CT示:甲状腺左叶及峡部明显增大,并进入前纵隔,上下径17cm,颈部最大径5cm×7.5cm,胸内最大径11cm×8cm,周围组织明显受压移位。入院诊断:甲状腺癌纵隔转移。1992年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胸腺类癌报道如下: 患者,男,58岁。因胸闷、胸痛、咳嗽不适3个月,胸部X线摄片示右前纵隔块影,拟诊纵隔肿瘤而入院。体检: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B型”超声检查:前胸右侧见62×61mm实质暗区,内部光点分布均匀,包膜清晰光整,透声欠佳。提示右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4岁。因咳嗽、咳痰1周入院。胸部X线片及CT示前上纵隔占位,临床拟诊:纵隔畸胎瘤。术中见肿块4cm×4cm×4.5cm,质地较硬,包膜欠完整,外侵不明显,源于前上纵隔,突入右侧胸腔,与右肺无粘连,完整切除肿块送检。大体标本:肿物外观灰白色结节状,大小5cm×5cm×3.5cm,可见包膜,切面灰白、实质性,质地较软,未见明确出血、坏死区。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边形、类圆形,实性巢状、梁索状、少数呈菊形团样排列,胞浆量中等,淡红染细颗粒状,胞界不清,核圆形、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可见细小核仁,核分裂像罕见。…  相似文献   

8.
例1,男,63岁,头晕血压增高10年,近3年来头县加重,并出现胸闷气喘。病理检查:①巨检:肿块椭圆形,大小7cm×6cm×2cm,表面灰红色,尚光滑,切面呈囊实性,质软鱼肉样。②镜检: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及卵圆形,染色质细,可见小核仁,核分裂相1/10HPF,胞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胸腺类癌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良  高宗人 《癌症》1994,13(4):381-382
原发性胸腺类癌3例报告许金良,高宗人,刘先本卫功铨,陈明耀,冯爱强,陈宇航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郑州450003)原发性胸腺类癌(Thymiccarcinoid)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胸腺肿瘤[1]。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作者报告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胸腺...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例1,女性患者,42岁。咳嗽、胸闷、呼吸不畅1个月,活动加重1周,于2004年8月26日入院。体检:气管轻度右偏,左颈前扪及肿块上缘,无内分泌异常的体征。胸部X线片及CT检查显示前纵隔巨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约10cm×9cm,  相似文献   

11.
胸腺类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我科曾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46岁。左胸闷痛3月,伴阵发性心慌。胸痛向背部放射,夜间尤重,无发热、咳嗽和咯血,无声嘶。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左前纵隔有一6×4 cm肿块,边缘清,气管无移位,诊为“左上纵隔肿瘤”。剖胸探查术中见左肺门部有一拳头大小肿块,质硬可活动,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胸腺类癌。例2 男,59岁。胸闷气短8年,胸痛、咳嗽2月,无心慌,发热及咯血。胸部X线检查示前纵隔偏左巨大阴影,直径约20 cm,诊为“纵隔肿瘤”。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前上纵隔,无包膜,表面血管丰富,呈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瘤体约20×15×15 cm。病理报告为胸腺类癌。术后行~(60)Co外照射,D_T 50 Gy/37天,  相似文献   

12.
纵隔巨大类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2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2个月,于1988年3月17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咯血,无哮喘及腹痛腹泻,偶有指骨痛.15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右肺中下部语颤增强,叩浊,呼吸音减弱.血、尿、便常规正常.X线检查于右前下纵隔见20cm×15cm的椭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左移,隆突偏左.右主支气管变扁呈月芽状,管腔内无肿物.右中叶支气管开口狭小,分泌物较多.肺通气功能检查重度减退.  相似文献   

13.
横结肠巨大类癌一例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邯郸市056001)毕学杰,薛春梅,许庆霞,周海霞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腹部肿物伴黑便2个月于1994年9月2日入院。查体:左上腹扪及一隆起型肿物约10cm×10cm×6cm,包块质硬、无压痛,可移动...  相似文献   

14.
胸腺癌     
过去把细胞学恶性或细胞学虽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具有浸润性的上皮性胸腺瘤统称为恶性胸腺瘤,目前已将前者分出,称为胸腺癌。它包括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基底细胞样癌、腺样囊性癌等组织学类型。本文从临床、病理诊断和鉴诊断别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上述各类型胸腺癌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8例胸腺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华  陈岗  韩宝惠 《肿瘤学杂志》2002,8(4):236-237
对上海市胸科医院1995年12月-2000年12月5年间收治8例胸腺类癌作回顾性分析,8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除1例一般情况差外其余7例均行术后放疗,1例病人术后常规放疗,4年后复发,认为胸腺类癌发病率很低,病理可归类为不典型类癌,治疗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胸腺类癌进行组织学表现、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多排列为不规则巢状,条索状,伴有大量坏死,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弱嗜酸,颗粒状,边界不清,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yn(+)、CgA(+)、NSE(+)。电镜:部分瘤细胞及突起内见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胸腺类癌是前纵隔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胸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的疗效为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胸腺类癌进行组织学表现、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多排列为不规则巢状,条索状,伴有大量坏死,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弱嗜酸,颗粒状,边界不清,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yn(+)、CgA(+)、NSE(+).电镜:部分瘤细胞及突起内见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胸腺类癌是前纵隔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胸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的疗效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胸腺类癌:附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Rosai等1972年首次报告胸腺的类癌。Salyer等1976年又报告3例,并复习文献共报告35例。现将我们所见两例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 例1 严×,男,57岁。一年前开始左眼流泪、浮肿,继之左侧面部肿胀。两月前胸片见前下纵隔有一边界清楚、密度均匀,8×6cm的阴影突入左肺门。经抗癌治疗无效,开胸探查,见胸腔内有一淡红色肿块,约8×10cm,质中等,附着于心包表面。肿块周围未见有肿大淋巴结及肿瘤组织浸润。遂行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非典型类癌(thymus atypical carcinoid,TAC)的临床特点,为TAC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及积累经验。方法收集1999年至2014年收治的12例TA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见前纵隔肿物。10例接受手术切除肿瘤,2例仅接受切取活检和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TAC。4例患者未接受辅助治疗,3例接受化疗,2例接受放疗,2例接受化疗联合放疗,1例接受同步放化疗。平均随访25.6个月(8~46个月),4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25、39和40个月),3例发生肿瘤进展后仍存活(生存时间分别为43、44和46个月),4例获得无进展生存(生存时间分别为8、10、11和16个月),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结论 TA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可予明确诊断,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