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2]。江苏省虽不属乙脑高发地区,但乙脑病例仍时有发生[3],因此对乙脑病例的监测工作仍不容忽视。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年疾病监测系统中江苏省乙脑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发病情况2006年共报告乙脑病例83例,发病率0.11/10万;死亡5例,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6.02%。未出现乙脑暴发疫情。2.2地区分布病例主要发生在苏州(30例)、常州(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疾病负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甘肃省2006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资料,分析乙脑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对2005、2006年报告乙脑病例中,血清学或脑脊液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确诊为乙脑的病例进行随访调查。分析患者因治疗乙脑及后遗症而产生的住院费、购药费等直接医疗费用及交通费等直接非医疗费用。结果甘肃省2006年乙脑死亡率在27种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居第3位,病死率居第1位。乙脑病例的直接经济费用为6889元/例。甘肃省2006年乙脑的直接经济负担为111.60万元。结论乙脑死亡率高、病死率高,成人病死率高于儿童。患者要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由乙脑造成的负担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又称大脑炎 ,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在我国的发病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在夏秋季流行 ,南方地区一般在 6月份开始流行 ,北方地区要晚 1个月。我国85%以上病例发生在 7~ 9月。自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大规模接种乙脑疫苗以来 ,乙脑发病率明显降低 ,基本上控制了全国范围的大流行。近年来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乙脑疫情资料显示 ,报告发病率基本保持在 1 / 1 0万以下 ,2 0 0 2年全国乙脑的报告发病例数为 81 87例。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广东省乙脑疫情控制工作 ,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切实做好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报告乙脑、钩体、出血热及疟疾4种虫媒传染病;2001-2005年新增报告狂犬病、血吸虫和黑热病,报告7种虫媒传染病;2006-2010年新增报告布鲁菌病,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病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较1996-2000年下降73.70%;1996-2000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81.97%;2001-2005年与1996-2000年一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77.37%;2006-2010年病种以乙脑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64.04%。乙脑病例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占乙脑报告病例的59.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占乙脑病例的95.13%;钩体分布在5~11月,其中10月为发病高峰,占钩体报告例数的74.41%;发病年龄主要在20~59岁组,占钩体病例的87.60%;出血热以6~7月、11月~翌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出血热病例的64.1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70%。结论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种有增加趋势,虫媒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人群,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4,10(4):252-253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除西藏、新疆、青海 3个省、自治区外 ,其余省份均有流行。自 2 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后 ,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 ,基本控制了全国范围的流行。分析近 5年全国乙脑疫情 ,每年报告病例80 0 0~ 12 0 0 0例 ,局部地区爆发或流行时有发生 ,5 0 %以上病例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夏秋季,有发病急、病情重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是危害人们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2012年7月永康市某开发区连续发生2例乙脑病例,经过及时的治疗与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2例乙脑均治疗好转出院,同时该地区无乙脑继发病例.为更好地开展乙脑防控工作,对今后的疫情处置提供依据,现将本区乙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监测及预防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 (特别是儿童 )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5 %~ 35 %) ,后遗症严重 (30 %~ 5 0 %)。过去乙脑主要在亚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流行。然而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乙脑传播到一些原来的非流行区 ,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首次报道了乙脑流行以及乙脑患者病后遗留的后遗症。为了有效控制乙脑流行 ,必须加强乙脑的监测和预防。开展和加强乙脑的流行监测 (包括人群抗体水平、蚊带毒率、猪抗体阳转率、乙脑病例诊断以及对新分离乙脑病毒抗原变异等的监测 )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每年仍报 1万~ 2万病例 ,如何减少乙脑病例是主要问题 ,建议提高对易感人群乙脑疫苗接种覆盖面 ,特别是广大农村儿童 ,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 50~ 6 0年代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在东莞市急性传染病中是重要疾病 ,每年发病达数百例 ,死亡几十例 ,发病排位于前五位(疟疾、麻疹、百日咳、急性胃肠炎 ) ,死亡病例排第一、二位。经过 2 8年积极防治 ,近 5年只发生 2例 ,为了总结经验 ,现将乙脑历年流行特征、控制措施与效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根据东莞市卫生防疫站历年疫情报告资料和免疫接种有关记录。病例诊断依据 :主要是按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 ,个别有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结果。2 结果2 .1 流行强度从历年发病资料分析 ,东莞市乙脑的流行经历了四个阶段 (表 1、图 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以脑实质炎性改变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我国是乙脑的高发区,夏秋季为发病季节高峰。分析近几年全国乙脑疫情,5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南6省(直辖市)[1]。该病起病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症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常伴中枢性呼吸衰竭。乙脑有病死率高(5%~35%)、致残率高(33%~50%)、后遗症严重(30%~50%)[2]的特点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