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3种CYP2E1Ras,基因型对苯酚诱导永生化人淋巴细胞的CYP2E1酶活性及DNA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加入不同浓度的苯酚对CYP2E1Ras,不同基因型的永生化人淋巴细胞进行24—72h染毒,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Y)测定细胞毒性并确定苯酚染毒剂量;采用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CYP2E1酶活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法测定DNA损伤作用。[结果]0.05%苯酚24h染毒对CYP2E1Ras,野生、杂合及突变基因型细胞均产生生长抑制作用,苯酚对细胞24~72h染毒的最大无作用浓度为0.01%。各基因型细胞经一定浓度苯酚诱导后酶活性升高(P〈0.05),其中野生型细胞经0,005%和0.01%浓度的苯酚染毒可出现酶活性增高的效应,突变型和杂合型细胞经0,01%浓度染毒可出现酶活性增高的效应,且染毒72h时,在0.01%苯酚染毒剂量下各基因型细胞的CYP2E1酶活力出现明显差异,其中野生基因型细胞的CYP2E1酶活力显著高于突变型、杂合型基因型细胞(P〈0.05)。各基因型细胞经一定浓度苯酚染毒后可出现DNA损伤效应,与对照相比,细胞的拖尾率、尾DNA含量及尾长显著升高(P〈0.05),且染毒48h、72h时,野生基因型细胞的DNA损伤效应与突变型、杂合型细胞相比更为明显(P〈0.05)。苯酚诱导后细胞的DNA损伤与CYP2E1酶活性之间呈现明显正相关性。[结论]CYP2E1Rasj不同基因型明显影响苯酚对人淋巴细胞CYP2E1酶的诱导活性和DNA的损伤程度,其中CYP2E1Ras,野生基因型细胞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GSTM 1和CYP2E1基因型与苯酚、丙酮生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方法对苯酚、丙酮作业工人和非接触对照人员的GSTM1和CYP2E1基因型进行检测 ,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苯酚、丙酮作业工人中GSTM1基因缺陷型个体的人均彗星细胞数为 (1 34± 1 38) ,彗星细胞尾长与总长的比值为 (0 17± 0 15 ) ,与基因正常型个体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YP2E1突变型酒精消耗个体人均彗星细胞数为 (1 88± 0 83) ,彗星细胞尾长与总长的比值为 (0 2 2± 0 11) ,均明显高于野生型非酒精消耗个体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苯酚、丙酮作业工人的DNA损伤因GSTM 1和CYP2E1基因型的不同存在差异 ,饮酒可加重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CYP2E1基因多态性和DNA损伤修复酶表达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YP2E1基因型与不同肺组织中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蛋白(ERCC2)、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对DNA稳定性和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3种生物标志物在不同肺组织中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PER-RFLP方法进行CYP2E1分型。[结果]在3种CYP2E1基因型(ww、mw、mm)中,ww和mm基因型对ERCC2的表达有明显影响,mw基因型对UDG的表达有明显影响,3种基因型均与PCNA的表达有关。交互分析结果显示CYP2E1多态性与UDG的表达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不同个体CYP2E1遗传多态性与DNA切除修复功能有关,并存在CYP2E1与UDG的交互作用,两者在肺癌易感性中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大鼠肝脏代谢酶CYP1A2与CYP2E1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当地饮用水有机物污染的安全性评价及肝脏毒性机制的阐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样中有机污染物,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和低、中、高3个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20、80 L/(kg·d)],经口灌胃亚慢性染毒(12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活性比色法分别测定CYP1A2与CYP2E1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YP1A2、CYP2E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CYP1A2酶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E1酶活性在中、高剂量组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CYP1A2的蛋白表达量在高剂量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YP2E1的蛋白表达量在中、高剂量组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较高剂量的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可上调CYP1A2及CYP2E1的蛋白质表达,从而诱导CYP1A2和CYP2E1酶活性的增强。此可能为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肝脏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变化与胃癌易感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多聚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42例胃癌患者和167例正常对照者CYP2E1基因RsaI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在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上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我国人群CYP2E1Rsa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与日本人群相近,与欧美人群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GSTM1和CYP2E1基因多态对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苯对造血功能的损害主要是由其中间代谢产物酚类和醌类化合物产生的 ,CYP2E1和GSTM1是分别在苯代谢活化和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谢酶。本研究旨在探讨CYP2E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和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以某钢铁公司 6 5名慢性苯中毒的工人作为病例组 ,以 6 3名没有发生中毒的苯作业工人作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和RFLP的方法检测GSTM1和CYP2E1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病例组中GSTM1缺失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 4 6 5 5 %和 2 4 5 6 % ,P <0 0 5 )。而在低累积接触评分组 ,GSTM1缺失型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风险性是阳性型的 3 99倍 (P <0 0 1)。将CYP2E1和GSTM1进行联合作用分析 ,结果提示在CYP2E1基因 96bp插入阳性型的个体中 ,同时携带GSTM1缺失型的个体更易发生慢性苯中毒 (OR =3 75 ,95 %CI :0 86~ 17 2 7,P <0 0 5 )  相似文献   

7.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染毒组分别以500、1 000、2 000 mg/kg正己烷灌胃染毒,对照组灌服等容量的溶剂花生油。灌胃容量0.1 ml/10 g,1次/d,3周后脱臼处死,摘取肝脏制备肝匀浆组织液。检测正己烷体内代谢酶CYP2E1的活性、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肝脏指数有增大的趋势(F=8.015,P=0.000),肝组织中CYP2E1的活性、髓鞘碱性蛋白(MBP)和MDA含量有增加的趋势,SOD水平明显降低(F=4.771,P=0.01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P2E1酶活性与肝组织内SOD和MBP含量呈正相关性。表明正己烷对小鼠的CYP2E1酶具有激活作用,随着正己烷浓度的增加,机体启动抗氧化保护机制,CYP2E1酶活性被抑制,正己烷产生氧化损伤和神经功能损伤叠加作用,加重了正己烷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梁冰  曹家艳  张爱华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0):1313-1316
目的探讨CYP1A1基因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燃煤型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130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 以140名健康居民为对照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CYP1A1 Msp I、CYP2E1 Dra I和 CYP2E1 Pst I位点基因多态性, 并进行基因联合作用分析。结果CYP1A1基因 Msp I位点 m1/m1(纯合野生型) 基因型和m1/m2+m2/m2(杂合型+纯合突变型)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4.2%、65.8%和30.9%、69.1%; CYP2E1基因 Pst I位点 c1/c1(纯合野生型) 基因型和c1/c2+c2/c2(杂合型+纯合突变型)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2.6%、37.4%和57.4%、42.6%;CYP2E1基因 Dra I位点 DD(纯合野生型) 和DC+CC(杂合型+纯合突变型) 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7%、41.3%和61.4%、42.6%;上述3个多态位点各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0.574、0.972)。未发现CYP1A1 Msp I、CYP2E1 Pst I和 CYP2E1 Dra I多态位点与燃煤型砷中毒的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P校正= 0.433、0.219、0.832);上述多态位点各基因型之间未发现存在联合作用。结论CYP1A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燃煤型砷中毒的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对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予以高脂饮食制造2型糖尿病模型;从其肝脏抽提总RNA,进行反转录,并用Cy3-dUTP和Cy5-dUTP分别对正常组与实验组探针进行荧光标记,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肝脏相比,Cy5/Cy3比值为10.082,有统计学意义,CYP2E1 mRNA表达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可诱发肝脏CYP2E1基因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YP2E1在大蒜油(garlic oil,GO)阻止正己烷(n-hexane)致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O对照组、正己烷模型组、GO低剂量加正己烷组和高剂量加正己烷组(n=10).模型组及GO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2000 mg/kg正己烷灌胃;GO低、高剂量组大鼠在正己烷灌胃前1h分别给予40、80 mg/kg GO灌胃,GO对照组给予80 mg/kg,每周6次,持续10周.每2周测步态评分,监测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情况.于第10周末,断头处死大鼠,检测肝组织中CYP2E1表达及活力的改变,以及血清中2,5-己二酮(2,5-HD)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O对照组大鼠肝脏中CYP2E1含量及活力分别下降83.1%和4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CYP2E1含量及活力分别升高122.5%和72.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GO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CYP2E1含量分别降低32.9%和39.1%,且CYP2E1活力分别降低27.4%和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GO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2,5-HD含量分别下降47.7%和78.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步态评分显示,模型组及GO低、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GO低、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O能够有效拮抗正己烷的外周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肝脏中CYP2E1含量及活力降低,使正己烷代谢为2,5-HD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SCGE方法检测CS2体外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探求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将未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用50μmol/L H2O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将不同浓度CS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设为7个剂量组进行SCGE实验.结果只有2500μmol/L组及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χ2=11.77,17.14;P=0.000,0.001).不同CS2染毒组及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除250μmol/L组外,其余各染毒组淋巴细胞DNA损伤加重,表现在彗头直径变小,彗尾长度增加.DNA拖尾率在较低染毒剂量组逐渐增高,出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较高剂量组(1000μmol/L以上)未见有随剂量增加拖尾率增加的趋势.结论CS2体外染毒对细胞存活影响不大;低剂量表现有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较高剂量染毒虽有较严重损伤,但损伤未表现出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冯本秀  徐海娟  杨敏  温薇  陈建雄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89-1491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8、16、32 mg/kg)的纳米TiO2对大鼠进行染毒24 h,通过碱性彗星试验观察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当剂量达到32 mg/kg时与阴性对照组比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TiO2可导致人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环芳烃受体(AhR)G1661A和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Msp1位点多态性与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20名焦炉工和65名无职业性多环芳烃(PAHs)暴露的工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方法分别检测CYP1A1及AhR基因型,使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淋巴细胞DNA损伤,使用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职业暴露史等信息。[结果] 经过广义线性模型对外暴露等级和工龄进行校正后,焦炉工中AhR基因1661位点A/A G/A基因型者经自然对数转换的Olive尾矩(1.36±1.04)高于G/G基因型者(1.03土1.1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CYP1A1 Msp1位点多态性与Olive尾矩有关。[结论]焦炉工AhRG1661A位点多态性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饮茶对吸烟所致人体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为确证茶与人类肿瘤的关系提供直接依据.方法 选择46名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为生物学观察终点,进行混合茶对吸烟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影响的6个月的随机、双盲干预试验研究.结果 试验组每天服用3g混合茶6个月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降低,而试验对照组试验前后基本无变化.结论 混合茶对吸烟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从而对人类癌症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彗星试验评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甲氨喋呤(MTX)后的DNA损伤。方法外周血来自男女两名助血员,淋巴细胞分离后用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0、5、10、25、50、100ug ml^-1的MTX分别染毒6h和24h,而后用彗星试验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以尾长(TL)和尾相(TM)作为DNA损伤的指标,并分析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染毒组DNA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彗星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测定DNA损伤的方法。MTX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具有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