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食源性疾病在过去10年中明显增多,整个欧洲国家的食品安全和质量需要改善,联合国粮农组织(P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2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根据这两个联合国机构的报道,微生物(例如沙门菌和弯曲菌)和化学……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特性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友 《肉品卫生》2002,(11):22-26
丙烯酰胺(Acrylanude)是因为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安全局(NFA)首次报告在含淀粉类物质食品中如土豆、面包等,因高温烹调而产生高含量的丙烯酰胺,而引起WHO及有关国家和消费者极大关注的(SCCNFP,1999;CSTEE,2001;IARC,1994;US-EPA,1999)6月25~27日,FAO/WHO组织专家专门会议进行研究讨论。虽然丙烯酰胺多年来在技术  相似文献   

3.
由WHO/FAO共同举办的食品中丙烯酰胺问题专家磋商会 ,于 2 0 0 2年 6月 2 5~ 2 7日在日内瓦举行 ,有关癌症研究、毒理学、食品工艺、生物化学以及分析化学方面的 2 3位科学家参会 ,并共同发表了磋商结论。会议确定了许多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除了确定建立一个研究丙烯酰胺的国际网络 ,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暴露情况及可能的健康影响外 ,丙烯酰胺还将被增列为WHO/FA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 (JECFA)未来有关会议议程的优先项目 ,以作更详细的评价。丙烯酰胺为制造塑料的化工原料 ,会引起神经损害 ,会引起实验动物致癌 ,为已知的致癌物 …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NFA)与Stockholm大学在多种高温烹饪的食品中发现了丙烯酰胺(acrylamide).随后,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健康影响>确认了这一事实[1],数据表明,某些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可使动物致癌[2].2005年,卫生部4号公告建议减少油炸食品摄入量,降低丙烯酰胺导致的健康危害[3].为了解国内外检测技术从样品净化、检测方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食品安全评价监管体系的影响,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安全性及检测技术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高温加工制备的食物中,特别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淀粉含量较高的食品,如薯条、油炸饼干、面包和麦片等,在经过煎、炸、烤等高温加工处理后,容易产生一种有毒的、潜在致癌性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而且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其含量也增高。消息一传开,立即震惊了世界,随后挪威、瑞士、英国和美国的相关机构也证实了这一发现。2005年3月2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组成的一个联合专家委员会在WHO网站上发布一份简要报告:含有致癌毒素——丙烯酰胺的食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洋快餐”的多种食物中均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为此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公众关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QS)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BF)的体外影响。为临床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建立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分别与临床分离的烟曲霉菌株(A.f)形成混合BF,及单独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烟曲霉菌生物被膜,pH为7.0的RPMI-1640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于孵育24h,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黃(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被膜体外生长动力学;正置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表面形态。结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24h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提示,P.aΔlasI/rhlI+A.f混合生物被膜厚度大于其他各组(P<0.05);PAO1+A.f混合生物被膜厚度与单纯烟曲霉生物被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显示,P.aΔlasI/rhlI+A.f混合组活力强于PAO1+A.f组(P<0.05);正置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表面形态提示,镜下P.aΔlasI/rhlI+A.f混合生物被膜中可见烟曲霉菌丝密度大于PAO1+A.f组,PAO1+A.f组菌丝密度较单独A.f组减少。结论 QS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烟曲霉菌株(A.f)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酶C(plcH)对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者肺功能的作用机制,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12周龄成年雄性C57BI/6J小鼠共9只,随机分为3组,即PAO1组、ΔplcH组和对照组(即PBS组),每组各3只,对9只小鼠进行肺感染造模;分别在LB培养基中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株PAO1(野生型,即WT型)和等基因ΔplcH缺失株用于小鼠肺感染造模;测定小鼠通气与肺功能,分析小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小鼠感染24h后,PAO1组和ΔplcH组的脾脏和肺脏内的铜绿假单胞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BS组BALF中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P-V曲线和下降的滞后吸气肢评估结果显示,PAO1组出现极差的肺病理生理学,与PBS组小鼠相比,ΔplcH组小鼠的肺部生理功能显著异常,但好于PAO1组。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lcH可能通过作用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影响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PAE)在抗菌药物诱导状态下,群体感应(QS)系统对产酶基因ampC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的平板法建立PAE生物膜模型,抗菌药物诱导ampC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PAO1、PAO1加用QS抑制剂(呋喃酮C-30)及QS系统突变菌株的amp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AO1加用呋喃酮C-30后,浮游菌和生物膜菌的ampC基因表达水平均下调,生物膜菌下调的程度大于浮游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系统突变菌株PAO-MW1、PAO-JP1的ampC基因表达水平均较PAO1低,生物膜状态PAO-MW1与PAO1的ampC基因表达差异较浮游状态更大。结论生物膜PAE的QS系统直接或间接调控ampC基因的诱导表达,QS系统发挥调控作用的水平不同可能是生物膜菌较浮游菌易诱导产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克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核通风系统高效过滤器(HEPA)泄漏率检验形成气溶胶时的刺鼻气味及其潜在致癌风险。方法 应用闭口法对聚α烯烃(PAO4)和DOP闪点进行比较,依照EJ/T 791标准进行了混合均匀性实验及现场泄漏率实验。结果 PAO4闪点较DOP高,发生气溶胶稳定性更好,泄漏率表征结果一致。结论 PAO4可用于核通风系统高效过滤器泄漏率检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烯酰胺俗称“丙毒”,分子式CH2CHCONH2,无色透明片状晶体,无臭,有毒,常温下能升华,比重1.122(20/4℃),熔点84.5℃,沸点125℃,溶解度216%(wt,30℃,水),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微溶于苯、甲苯,丙烯酰胺分子中含有胺基和双链,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可以发生霍夫曼反应、水解反应、迈克尔型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等。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物质,对各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毒作用。WHO国际癌病研究中心将丙烯酰胺列为可能致癌物,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丙烯酰胺可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和癌症发生。目前发现除职业接触外,人们还可通过日常饮食(如油炸薯片、薯条、高温烤的面包等)摄入大量的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1.
几点说明: 一、自1966年以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和粮农组织(FAO)农药残留专家工作组联合会议(以下简称联合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有关农药残留问题,包括对毒理学研究的评价,并提出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和各种食品中的残留限度的建议等。会议内容发表于《WHO技术报告丛书》(WHO Te chnical Report Series).《FAO农业研究》(FAO Agricultural Studies)、《WHO农药残留丛书》(WHO Pesticide Residue Series)和《FAO文件》(FAO Documents)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为内标,建立了焙烤谷物中丙烯酰胺的SPME-GC-MS方法。丙烯酰胺经过N,O-双(三甲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后,形成挥发性的N,O-双(三甲基)丙烯酰胺(BTMSA),经SPME顶空吸附,GC解析、分离后,用MS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菌株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前后的差异蛋白质,探讨这些蛋白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并设置同步对照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和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和同步对照菌株的菌体蛋白,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与同步对照菌株间有8个差异蛋白(P<0.05),5个差异蛋白高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04、1 007、1 918、5 175Da和5 454Da;有3个蛋白质低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12、1 629、2 004Da。结论用蛋白质芯片和SELDI技术对PAO1的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与同步对照菌株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筛选出与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H3K27me3)在不同WHO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8年—2021年经病理诊断的142例脑膜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中H3K27me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42例患者中,WHO 1级81例(57.0%)、WHO 2级55例(38.7%)、WHO 3级6例(4.3%)。脑膜瘤中H3K27me3蛋白在WHO 1级(85.2%)阳性表达率高于WHO 2级(25.5%)及WHO 3级(16.7%)阳性表达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 2级与WHO 3级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中H3K27me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坏死、侵犯脑组织及KI67指数相关(P<0.05)。结论 H3K27me3蛋白在WHO 2级和3级脑膜瘤中明显低表达,有助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菌株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前后的差异蛋白质,探讨这些蛋白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并设置同步对照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和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和同步对照菌株的菌体蛋白,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与同步对照菌株间有8个差异蛋白(P<0.05),5个差异蛋白高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04、1 007、1 918、5 175Da和5 454Da;有3个蛋白质低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12、1 629、2 004Da。结论用蛋白质芯片和SELDI技术对PAO1的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与同步对照菌株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筛选出与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的若干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骐 《广东卫生防疫》1996,22(2):M003-M003
结核病(TB)在传染病中是当今世界上成年人的首要杀手,并对国际公共卫生工作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对现代结核病流行的世界规模如此惴惴不安,以至WHO于1993年4月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这在WHO历史上发表这样的声明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7.
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于2004年5月17-22日在日内瓦召开,面对死亡和疾病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危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生育健康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防治等方面制定了相应对策,以提升全球公共卫生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D)、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自1976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全球食品污染物监测规划(GEMS/Food)。我国于1981年参加,1992年起全面实施这一规划。为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WHO组织要求各参加单位需通过有机氯农药分析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糖尿病预防的神户宣言及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关于《糖尿病的预防》方针,制定了我国老年人糖尿病的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由SARS引起对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模式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作为21世纪第一个人类所面临的未知流行病,正迅速在全国和全球蔓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改革开放25年日益强大日益生机勃勃的中国正面临一场突发性危机,SARS危机作为一场突如其来重大天灾从天而降,对我们的人民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也迅速传播于全球五大洲,进而成为全球的重大危害,诚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布伦特兰所言:这是我在担任(WHO)总干事的整个任务内首次不知道病因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