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成明  王旭开 《重庆医学》2002,31(6):538-539
尽管已无可辩驳地证明大血管 (直径 >3 0mm)的支架置入在降低再狭窄的危险性及改善临床预后方面优于常规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 ,然而 ,仍然不清楚是否相同的效益也适用于小血管 (直径 <2 5mm)支架。本综述集中阐述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基本原理及其置入后的急性期和长期结果。1 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基本原理小血管病变的概念源于STRESS试验和BENESTENT试验 ,这些试验中将通过计算机辅助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小支架置入术对血小板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术中采集冠状静脉窦血的方法 ,探讨冠状动脉内小支架置入术对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39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大于等于 5 0 % (直径法 ) ,术前进行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 ,按置入的支架大小分成直径在 2 .5~2 .75 mm之间的小冠脉支架组 (15例 )和支架直径在 3.0~ 4.5 mm之间的对照组 (2 4例 ) ,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 1min和 10 m in采集冠状静脉窦血 ,放免法测定血浆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 140 )及血栓素 B2 (TXB2 )的浓度 .术后随访 6mo,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在球囊预扩张后即刻各血小板功能指标均轻度增高 ;支架置入后即刻小支架组GMP- 140由术前的 (7.5 5± 0 .36 ) μg· L- 1升至 (9.83± 0 .78)μg· L- 1 (P<0 .0 5 ) ,对照组由 (7.5 1± 0 .34 )μg· L- 1 升至(9.6 0± 0 .38)μg· L- 1 (P<0 .0 5 ) ;小支架组 TXB2 由术前的(2 47± 2 7) ng· L- 1 升至 (399± 2 3) ng· L- 1 (P<0 .0 1) ,对照组 TXB2 由 (2 33± 17) ng· L- 1升至 (385± 19) ng· L- 1 (P<0 .0 1) ;支架后 10 min两组 GMP- 140降至术前水平 ,TXB2 有下降趋势 .两组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血小板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均无差异 .两组围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行支架置入手术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治疗,对照组给予动脉造影指导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入率和不达标率分别为93.75%、5.33%,均优于对照组的76.25%、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8.75%、11.25%,与对照组的7.50%、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死亡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相比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可有效提高置入率,扩大置入支架后血管总截面积和斑块面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置入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需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US指导下治疗的IVUS组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的CAG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 CAG组支架置入率显著低于IVUS组[76.7%(46/60)比93.3%(56/60),P<0.05];术后IVUS检查CAG组支架不达标率为13.0%(6/46),IVUS组为5.4%(3/56),两组不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及IVUS组两组术后平均支架直径分别为(4.0±0.6)mm,(4.2±0.6)mm,两者术后平均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结果,临床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VUS可以更好地识别组织学特征以及辨别粥样斑块性质,从而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0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行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5例老年(共156支冠脉血管)和90例非老年(共120支冠脉血管)冠心病患者接受CS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CS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对比BVS与DES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时间跨度为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使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80例拟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80例同一时间在本院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使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冠状再狭窄5例,对照组出现冠状再狭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中治疗效果明显,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12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心肌梗死104例。单支血管病变84例,双支血管病变62例,三支血管病变66例。共处理病变血管298处,置入支架252枚。其中左前降支(LAD)118处,右冠脉(RCA)84处,左回旋支(LCX)84处,左主干(LM)2处。观察PTCA和/或支架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靶病变再血管化率。结果 PTCA和/或支架术的技术成功率为97.6%,临床成功率为97.2%;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多为穿刺局部并发症。6个月靶病变再血管化率为2.83%。结论 PTCA和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介入科自 2 0 0 0年 7月~2 0 0 1年 7月 ,对 3 5例冠心病患者 ,45支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功地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效果理想 ,现就手术前后病变血管的造影变化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42~45岁 ,所有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中、重度狭窄 ,左前降支主干狭窄 7支 ,前降支中段狭窄 8支 ,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5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狭窄 2 4支 ,完全闭塞 1支。1.2 血管内支架置入方…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率 ,并在PTCA合并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时保持血管通畅 ,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 。我院自 1995年 11月来对 2 9例患者安置了 33个冠状动脉内支架 ,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9例患者 ,男 2 3例 ,女 6例 ;年龄 4 0~ 65岁 ,平均 54.2± 7.5岁。其中心肌梗塞 11例 ,心绞痛 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单支病变 17例 ,双支病变 9例 ,三支病变 3例。 33个支架分别置入左前降支 19个 ,回旋支 2个 ,右冠状动脉 12个。其中…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作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是术后再狭窄率高,术中易出现血管急性闭塞、血管扩张不良及弹性回缩等,近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使以上不良后果明显减少。我院1994年11月至1999年8月共进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40例,现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晓会 《吉林医学》2007,28(4):470-471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0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护理并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中发生皮下血肿者2例,余104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2月,我院为31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的观察护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87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资料。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置入1个支架的56例,2个支架的20例,3个支架的11例;术后6~10天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士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前指导,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科学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认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人痛苦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罗继健  王风 《广西医学》1998,20(2):160-163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并发症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出现影响其疗效,本文报告6例患者行PTCA术中出现急性血管闭塞和频临闭塞,植入血管内支架7只,失败1例,术中造影观察5例血管再通达TIMIⅢ,1例达Ⅱ级,住院观察和随诊,1例死于泵衰竭,5例无心绞痛发作,均无出血,血栓形成等,结论:冠状动脉内血管内皮架植入术是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并预防血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钟勇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219-1222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 :初步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我院 182例年龄≥6 0岁的老年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狭窄分布和置入支架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82例患者中 10 7例有单支、双支、3支或合并左主干病变 ,造影的阳性率为 5 8.8%。其中单支病变 4 1例 ,占38.32 % ,双支病变 32例 ,占 2 9.91% ,3支病变 2 1例 ,占 19.6 3% ,左主干 (LM )病变 13例 ,占 12 .14 %。造影结果显示 ,血管狭窄共计 199支 35 1处 ,其中LM 13支 13处 ,前降支 (LAD) 83支 14 4处 ,旋支 (LCX) 4 4支 87处 ,右冠状动脉 (RCA) 5 9支 10 7处。 199支狭窄血管共置入支架 12 2枚 ,扩张后置入支架的相关动脉为LAD 5 6例 6 0枚 ,LCX2 1例 2 4枚 ,RCA 30例 38枚。同一血管置入 2枚支架的有 10例患者。 12 2枚支架中 ,Coroflex支架 93枚 ,占 76 .2 3% ,Helistent支架 11枚 ,占 9.0 2 % ,AVE支架 17枚 ,占 13.92 % ,Bestent支架 1枚 ,占 0 .82 %。所有支架的直径范围为 2 .0~ 4 .0mm ,其中直径 2 .0mm 2枚 ,2 .5mm 2 3枚 ,3.0mm 4 9枚 ,3.5mm 2 9枚 ,4 .0mm 13枚 ;长度范围为 8~ 30mm ,其中≤ 10mm 2 1枚 ,10~ 15mm 4 3枚 ,16~ 2 0mm 37枚 ,2 1~ 2 5mm 13枚 ,>2 5mm 2枚。 结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超声与目测法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测量法与目测法两种方法在判定冠状动脉狭窄时的应用,以确定目测法在支架置入术前存在低估现象,而在术后对残余狭窄评判存在低估现象。方法:对拟行冠脉内支架的34位冠心病患者的46处病变,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前和支架置入后即刻进行血管内超声图像采集,同时记录目测冠脉造影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内超声测量与目测法在冠脉内支架置入前后的直径狭窄率测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目测法存在术前高估狭窄和术后低估残余狭窄的现象,血管内超声可以使冠脉支架置入术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