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重建相位窗。方法32例健康受检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6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R波后40%、50%、60%、70%、80%、90%)上对冠状动脉进行CT图像重组,对这6个时相的薄层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二维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结果每位受检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左主干在6个R—R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在7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右冠状动脉在8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整体图像在70%相位窗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应首先选择70%相位窗。选择最佳相位窗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重组相位窗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的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将其扫描原始数据分别按45%、55%、65%、70%、75%、85%R-R间期的不同相位的横断面进行重组。结果:左主干在6个R-R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在70%R-R时相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在75%R-R时相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整体图像在75%R-R时相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重组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R-R时相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在不同心率、不同冠状动脉分支最佳重建R—R时相特点。材料和方法:根据心率将89例患者分为四组:A组,心率〈60次/min;B组,心率60—69次/min;C组,心率70—79次/min;D组,心率≥80次/min。行16层螺旋CT,0.4s/周扫描,以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10%一90%R—R时相的横断面图像,再进行冠状动脉容积重建,分析不同心率、不同R—R时相冠状动脉各支图像质量。结果:不同的心率冠状动脉各支最佳重建时相不同。A、B组最佳重建窗较宽,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大多能在70%和80%R—R时相获得最佳显像;C组LCX最佳重建时相在50%或80%。RCA最佳重建时相在40%-50%,LAD在80%;D组最佳重建窗较窄,RCA、LCX最佳重建时相均在50%,LAD在40%-90%R—R时相得分差异不明显。结论:以0.钆伺的16层螺旋CT冠脉显像,根据心率不同选择重建时相。有助于获得较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R-R时相,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出37.5%、50.0%、62.5%、75.0%R-R时相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进行冠状动脉容积重建及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分析不同R-R时相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诊断冠状动脉≥50%管径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为50.0%和62.5%R-R时相;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诊断冠状动脉≥50%管径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7%、83.3%、28.2%、99.3%和83.9%。结论 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R-R时相重建冠状动脉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健康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心率≤60次/min者,有82.1%(46/5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61~70次/min者,有63.4%(104/164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71~80次/min者,有41.20h,(28/68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80次/min以上者有31.2%(10/32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60%~70%的重建相位窗时图像质量最佳,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在50%~60%时最佳,右冠状动脉重建相位窗为50%~70%较满意。结论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时相预览法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时相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将5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心率分为二组:第一组心率≤70次/min32例,第二组心率〉70次/min20例,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42s螺旋扫描、0.75mm准直器宽度。选取增强扫描图像的右冠脉中部层面,运用时相预览序列预览R.R心动周期0%-100%的21幅图像(间隔5%),选择显示左、右冠脉最清晰的一幅,记录其时相。对第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对第二组采用双扇区重建算法,应用原始数据重建最佳时相的薄层图像,再进行MIP、MPR、CPR、VR重建。结果:第一组单扇区重建的最佳时相为55%-65%R-R间期。第二组双扇区重建的最佳时相为60%-65%R-R间期(12/20),其次是35%-40%R-R间期(5/20)和70%-75%R-R间期(3/20)。结论:运用时相预览序列优选重建时相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多位于55%-65%R-R间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分组,Ⅰ组30例,心率70次/min;Ⅱ组31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40%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时相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52例受检者按心率≤70次/min和>70次/min分为2组,分别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预览R-R间期0%~100%的21幅图像(间隔5%),选择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最清晰的一幅,应用原始数据重建该时相的薄层图像,再进行MIP、MPR、CPR、VR重建。2组图像质量均分为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和不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2类。结果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多位于55%~65%R-R间期。心率≤70次/min组,有87%(301/34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70次/min组,有78.8%(134/170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结论影响冠状动脉评价的因素主要有冠状动脉运动、冠状动脉钙化、心率波动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判别分析法计算获得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和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结果: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43,P=0.001);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分别为80次/min和95次/min;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为85次/min.结论:控制患者平均心率在一定阈值以下并结合舒张中期蕈建.能保证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技术。方法使用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为53~66次/min,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可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心率>68次/min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规整。结论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比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m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患者行MSCTCA检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MSCTC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并了解桥血管和支架的通畅性。结果:容积再现图像最佳的显示相位窗为75%,左主干、左前降支重建的最佳相位为75%,右冠和左回旋支为50%~70%。MSCTCA能显示的管腔最小径1.5mm。对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及桥血管和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能能评价斑块的性质,在血运重建后的复查中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并能提供冠状动脉其他病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量化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不同重组时相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资料与方法102例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1±9.7)岁,平均心率(66.4±11.5)次/min。心率<65次/min(n=43)为Ⅰ组,65~75次/min(n=34)为Ⅱ组,>75次/min(n=25)为Ⅲ组,每例患者的4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共分为12个节段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扫描原始数据以间隔5%在20%~80%时相分别回顾性重组冠状动脉图像,采用横断位、曲面重组、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结果Ⅰ组60%、65%和70%为最佳时相,Ⅱ组60%、65%时相为最佳时相,Ⅲ组右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35%、40%,左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60%、65%。结论心率和重组时相的选择是决定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75次/min,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在心脏运动的舒张中期(60%、65%)最佳;>75次/min时,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进行重组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和技术缺陷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方法:122例临床疑似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后处理行MIP、CPR、MPR及VR重建,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CT医师对冠状动脉成像的缺陷或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22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496段,存在伪影326段,占21.79%,大部分为轻度伪影275段(18.38%),中重度伪影51段(3.41%)。结论:冠状动脉CTA的伪影和缺陷原因如下:心脏运动、呼吸运动、射线硬化、对比剂、重建时相、扫描和后处理技术等。认识并尽力排除这些伪影和技术缺陷,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一次CT扫描同时完成冠状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CTA检查,鉴别上述高危胸痛,探讨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6月住院及急诊胸痛患者46人。应用两种方法行行一次性胸痛三联检查。结果:46例患者一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段以上分支、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及主要分支。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42例,肺动脉栓塞5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16排螺旋CT一次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对胸痛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毫秒相位重建法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利用常规百分比相位重建法重建冠状动脉CT图像失败或不理想的患者,使用毫秒级重建方法进行成像,探讨毫秒相位重建法应用的价值。结果:在显示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总数上和能够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节段的显示率方面,毫秒相位重建的方法均明显优于百分比相位重建,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秒重建法可用于常规百分比相位选择法重建效果达不到诊断要求情况下的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技术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回顾性薄层重建,于ADW4.1工作站上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重建,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肋骨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72例中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217处,肋软骨骨折7处,MSCT多模式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同时CT扫描还发现其他合并伤。各种后处理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关系上有优势,MPR在显示肋骨微小骨折上效果较好,MIP为肋软骨骨折的最佳成像技术,而轴位像是诊断的基础;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69处,肋软骨骨折0处。结论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但在诊断肋骨骨折时各种重建技术必须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程度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各段的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统计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各种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64层螺旋CTA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