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72-873
将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40例(26.02%),糖尿病肾病135例(25.09%),慢性间质性肾炎99例(18.40%),高血压肾损害25例(4.64%),其他(紫癜性、狼疮性、痛风性肾病等)43例(7.99%);CKD3~4期有292例,其中首位病因为糖尿病肾病(87,29.79%);CKD 5期有246例,其中首位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5,30.49%)。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但与糖尿病肾病构成比较接近。CKD 3~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首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D-二聚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慢性荨麻疹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ESR、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清CRP水平与ESR、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CRP、ESR、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CRP的水平与ESR水平(r=0.51,P0.05)、D-二聚体水平(r=0.55,P0.05)均呈正相关。慢性荨麻疹患者ESR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CRP、ESR、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CRP的水平与ESR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相关指标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2021年于眉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26例)与预后良好组(54例)。比较两组入院时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凝血相关指标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评价二者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PT、APTT短于预后良好组,FIB、D-二聚体、CRP、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T、APTT与CRP(rPT=-0.529,P<0.001;rAPTT=-0.510,P<0.001)、IL-6(rPT=-0.513,P<0.001;rAPTT=-0.502,P<0.001)呈负相关,FIB、D-二聚体与CRP(rFIB=0.48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中血浆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5日~2月24日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COVID-19的52例患者住院期间检查的101份血凝标本,将样本按采血时患者的疾病分期分为轻症(n=31)和重症(n=70)。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分析探讨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 101份血凝标本中,重症组凝血指标中的APTT,TT和PT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D-二聚体,APTT+TT,APTT+PT和TT+P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749,0.760,0.949,0.764,0.758和0.865。结论 单独D-二聚体、凝血指标联合使用对COVID-19疾病分型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诊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凝血及纤溶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用于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β2微球蛋白、D-二聚体、抗凝血酶-II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和尿素氮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D-二聚体、抗凝血酶-II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关系。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抗凝血酶-III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总胆固醇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与抗凝血酶-III呈正相关。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不但能够早期反映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同时还能够反映患者凝血及纤溶情况,因此,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可能能够预测患者的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孕妇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梧州市人民医院82例待产孕妇,检测其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以75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晚期孕妇组APTT、PT明显低于非妊娠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APTT、PT、FIB和D-二聚体比较,妊高征组APTT、PT明显缩短,FIB和D-二聚体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对预防血栓形成,指导抗凝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56例重症CAP患者作为A组,选择56例非重症CAP患者作为B组,另选择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治疗结束后按住院结局对A、B两组重新分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并探究其与肺炎严重指数(PSI)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B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D-二聚体与PSI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0、0.712、0.463,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D-二聚体与PSI具有正相关关系,临床检测PCT、CRP、D-二聚体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透析及非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正常、肾功能衰竭非透析、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血清瘦素浓度,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结果 肾功能衰竭非透析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血清瘦素浓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功能衰竭非透析组与肾功能衰竭透析组比较血清瘦素浓度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功能衰竭透析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血清瘦素浓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瘦素与血浆白蛋白、血脂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增加,与肾功能关系密切,可能是造成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6—9月扬州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9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原发病分别为高血压肾损害(n=33)、糖尿病肾病(n=30)及慢性肾小球肾炎(n=30),将其分别纳入高血压肾损害组、糖尿病肾病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中,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测定尿蛋白选择性的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用有选择性指数,圆盘电泳(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夹角θ计算等,这些方法需要有特殊的设备和试剂,一般医院尚难推广应用。我院儿科自1987年开始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简称醋膜电泳)对39例蛋白尿肾脏病患儿进行尿蛋白分析。一般资料性别: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3岁6例,~7岁18例,~12岁15例。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8例,紫癜性肾炎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单纯性肾病综合征19例,肾炎性肾病8例。除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各2例有肾功能衰竭外,其余患儿肾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血浆血栓球蛋白β、血小板因子4、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别测定35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治疗前后、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RF)患者治疗前、35名健康成年人血浆血栓球蛋白β(β-TG)、血小板因子4(PF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D-dimer),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①NS组及CRF组治疗前患者β-TG、PF4、Fib、D-dime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S组患者β-TG、PF4、Fib、D-dimer显著高于CRF组(P〈0.05).②在糖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治疗后NS组患者病情好转,β-TG、PF4、Fib、D-dimer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存在血小板异常活化、凝血纤溶异常,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是肾病综合征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中医分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76例PHC患者中医分型及其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176例PHC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占34.66%,其次为湿热中阻证(22.73%)和气滞血瘀证(17.05%)。不同分型PH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均明显升高,肝郁脾虚组与湿热中阻组、肝肾阴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但不同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差,气滞血瘀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好。PT、APTT、TT延长及D-D水平升高程度对鉴别肝郁脾虚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分为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6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IL-6和CRP水平。【结果】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TG、TC、IL-6、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②治疗16周后,洛伐他汀治疗组TC、TG、IL-6、CRP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与非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洛伐他汀治疗能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DIC 产妇40例(DIC 组),选取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孕妇40例(健康孕妇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非孕妇(健康非孕妇组)为研究对象,对三组凝血与纤溶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健康孕妇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显示,PLT、FIB 明显升高,PT、TT、APTT 及 D-D 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IC 组与健康孕妇组比较发现,PLT、FIB 明显降低,而 PT、TT 和 APTT 明显延长,D-D 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IC 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LT、FIB 降低,而 PT、APTT 及 D-D 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 APTT 与 PT 之间无关外,DIC 组组内其他的凝血与纤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P <0.05)。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围术期产妇 DIC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APTT、PT 和 TT 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而 D-D 的升高则说明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诊治的100例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DF治疗,观察组给予DPMAS治疗,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阴式子宫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行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围术期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d(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调节蛋白(TM)及D-二聚体(D—D),比较两组PT、APTT、TM和D-D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24h引流量。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T、APTT与T1比较缩短(P〈0.05);对照组T2、T3时间点TM、D-D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改善阴式子宫切除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6例)、肝硬化组(51例)、肝癌组(21例)、肝衰竭组(2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肝衰竭组PT、APTT及TT水平升高,而FIB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癌组PT、APTT、FIB均显著升高(P<0.05)。除肝癌组外,D-D及FDP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P<0.05),AT-Ⅲ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发生变化,有效监测这些指标对了解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凝血及纤溶状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患者,每组32例.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6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检测患者血中PCT和CD64水平与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及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根据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结果发现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高水平和低水平组患者血清中血肌酐、蛋白、尿蛋白以及病理类型对比无差异,高水平PCT患者激素敏感为15例明显低于低水平组21例,高水平中性粒细胞患者激素敏感为14例,高水平PCT患者急性肾衰竭、感染、血栓分别为8、10、6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高水平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急性肾衰竭、感染、血栓分别为7、11、6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