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CD34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3例患者平均年龄23岁,2例位于顶叶,1例位于额叶.影像学上3例均位于幕上,其中1例呈囊性,囊内壁小结节明显强化;2例以结节状实性病变为主,未见强化.组织学均可见黄瘤样细胞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其中2例伴梭形细胞成分,3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黄瘤样细胞CD68和GFAP(+),CD34弥漫(+),Syn散在(+),Ki-67增殖指数为2% ~4%.结论 PXA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影像学和临床病理特点的星形细胞肿瘤.CD34是PXA的一种敏感标记物,对于诊断PXA及与其他脑肿瘤相鉴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尤其多发于年长者。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通常较易被认识。但也存在两种可能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一些胶质母细胞瘤出现不常见的组织学图象,常导致不正确的诊断;反之,另一些类型肿瘤的组织像出现胶质母细...  相似文献   

3.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部少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9例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文献,并做GFAP,EMA,vimentin,Ki-67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患者平均年龄17.7岁。4例位于颞叶,影像学及手术均揭示病变紧邻脑膜;4例以癫为主要症状。组织学上,均可见黄瘤样细胞及核内包涵体、颗粒状小球,8例均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形成血管周袖套样结构;6例见多核巨细胞,3例见Rosenthal纤维,2例有钙化,均未见分裂象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GFAP、vimentin( ),EMA(-),Ki-67≤5%。结论PXA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点的、预后良好的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避免误诊的关键是认清其诊断陷阱,应对策略是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材料方法:对42例经病理证实幕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SET1WI、T2WI及Gd-DTPA增强图像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信号强度与病理分级有关。用MRI评分标准,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均值为049±020,分化不良性星形细胞瘤为12±017,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147±034。经统计分析MRI评分增加,病理级别亦增加(P<001-0001)。结论:依靠MRI信号差异可以达到病理分级诊断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瘤与瘤细胞多少、排列、变性及瘤血管多少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手术病理确诊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常规及功能成像表现。结果:4例表现为皮层-皮层下区域囊实性病变,1例表现为岛叶实性肿块,病变周围多为轻度水肿,增强后病变壁结节或实性肿块呈明显强化。DWI示病变呈等低信号,PWI示病变灌注升高(rCBV值2.96±0.64),MRS示病变区域Cho/NAA峰比值升高(2.03±1.08),Cho/Cr峰比值升高(1.77±0.69),NAA/Cr峰比值降低(0.94±0.38)。随访观察仅1例影像学表现具有恶性征象的患者术后复发,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MRI常规及功能成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功能成像可在一定程度提供预后信息,正确认识其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5例胶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胶质肉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 结果4例胶质肉瘤患者为男性,为原发肿瘤,1例为女性,继发于颅内胶质母细胞瘤,平均年龄54岁。发病症状主要为头痛、恶心、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感及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形态学显示肿瘤有2种组织学形态,4例均以肉瘤成分为主,主要为纤维肉瘤,胶质成分与肉瘤成分交织生长,不易辨认,1例肉瘤成分把胶质成分分割成地图状,光镜下易于识别出2种成分,胶质成分为高级别。所有病例均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例P53(+);胶质成分均显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Olig-2(+)、异柠檬酸脱氢酶-1(-);肉瘤成分均显示Vim(+),特染网织纤维围绕每个细胞。Ki-67阳性指数为30%~70%。5例术后均有随访,3例随访3~10个月死亡(平均生存6个月),2例随访4.5~21.0个月无复发。 结论胶质肉瘤是异柠檬酸脱氢酶-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亚型,同时具有胶质与肉瘤成分,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网织纤维染色有助于确定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2种成分,胶质肉瘤TP53突变的发生率很高,很少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显示8例病灶均靠近脑表,其中7例单发,颞叶皮质-皮质下4例,顶叶皮质2例,枕叶皮质1例,侧脑室1例,1例多发,额顶叶多发病灶。边界清楚6例,边界模糊3例。瘤周轻度水肿7例,中度水肿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均匀信号6例,T2WI呈等或稍高均匀信号6例,3例呈不均匀混杂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均匀强化6例,明显坏死囊变3例,明显出血3例,脑膜尾征1例。病理上边界清楚7例,坏死囊变3例,出血3例。免疫组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Vim)染色均为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达30%~50%。结论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肿瘤好发的表浅部位、瘤周水肿轻、边界清楚等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PXA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肿瘤均位于幕上,9例部位表浅,与脑膜关系密切,但仅3例见脑膜强化。瘤体呈多房囊性伴壁结节8例,呈实性伴囊变4例。实性成分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成分与脑脊液相比,FLAIR呈稍高信号。FLAIR示11例轻-中度瘤周血管源性水肿。7例接受DWI,实性部分6例呈等或稍高信号,1例呈明显高信号。3例接受MRS检查,瘤体实性部分胆碱/肌酐(Cho/Cr)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酐(NAA/Cr)降低,1例见脂质(lip)峰。增强后瘤体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5例。8例术前误诊,分别诊断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2例)、脑膜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胶质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结论 PXA临床罕见,与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脑膜瘤等影像表现相似,术前易误诊,结合MR功能成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来源和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对25例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用7种免疫组化试剂进行检测,并对其中8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25例GFAP、S-100和vimentin全部(+)。超微结构特征是瘤细胞巨大,胞质宽阔,核大畸形,胞质内胶质丰富。结论:本瘤来源于星形细胞,属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亚型,其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为:(1)具备胶质瘤的Ⅲ级改变;(2)异型瘤巨细胞数>50%;(3)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支持为星形细胞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10例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范围2355岁,平均43.1岁;患者均有155岁,平均43.1岁;患者均有113年骨痛、关节痛和活动困难的病史,检查发现低血磷、高尿磷;肿瘤最大径0.813年骨痛、关节痛和活动困难的病史,检查发现低血磷、高尿磷;肿瘤最大径0.85 cm不等(平均3.05 cm);瘤组织为间叶组织来源,可见多少不等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脂肪细胞、软骨样细胞、黏液样细胞等,瘤组织富于血管,4例病变中有少见的絮状或不规则砂砾样钙盐沉积,3例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周边见骨壳形成;8例细胞分裂象少见,2例核分裂象多见并且异型性明显;瘤细胞VIM及CD56阳性,7例NSE阳性,3例Bcl-2瘤细胞阳性,结蛋白、S-100、AE1/AE3均阴性,Ki-67指数8例1%5 cm不等(平均3.05 cm);瘤组织为间叶组织来源,可见多少不等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脂肪细胞、软骨样细胞、黏液样细胞等,瘤组织富于血管,4例病变中有少见的絮状或不规则砂砾样钙盐沉积,3例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周边见骨壳形成;8例细胞分裂象少见,2例核分裂象多见并且异型性明显;瘤细胞VIM及CD56阳性,7例NSE阳性,3例Bcl-2瘤细胞阳性,结蛋白、S-100、AE1/AE3均阴性,Ki-67指数8例1%5%,仅2例为20%5%,仅2例为20%30%。结论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因组织学多种多样而易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性并结合临床资料方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囊性少突胶质细胞瘤(cystic oligodendroglioma,COD)与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征象差异,以对二者做出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COD患者与9例PXA患者的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对其12项MRI征象及年龄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15例COD与9例PXA相比,肿瘤大小(t=4.824,P0.01)、肿瘤形态(χ~2=13.211,P0.01)、肿瘤实性结节的位置(χ~2=13.211,P0.01)、实性结节强化的均匀性(χ~2=9.802,P0.01)、囊壁的强化程度(χ~2=10.959,P0.01)这5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位置(χ~2=3.8 9 8,P0.0 5)、与软脑膜的关系(χ~2=0.059,P0.05)、实性结节T2WI信号(χ~2=0.336,P0.05)、实性结节DWI信号(χ~2=0.059,P0.05)、囊壁光整性(χ~2=0.320,P0.05)、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χ~2=0.800,P0.05)、瘤周水肿程度(χ~2=0.572,P0.05)这7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7,P0.05)。结论颅内COD与PXA在肿瘤大小、肿瘤形态、实性结节的位置及强化的均匀性、囊壁强化程度这5项MRI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影像学依据,肿瘤好发位置及好发年龄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 rhabdomyosarcoma, P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RM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经过,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生存状态及有无复发和转移。结果 共纳入6例PRMS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1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右上臂、右肾盂、左鼻窦/颈部/下颌、右肩背、右臀大肌和鼻咽部。4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中,1例表现为涕中带血,喉部异物感;3例表现为肿块进行性增大,其中2例伴压痛,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3例(50%)有凝固性坏死,4例(66.7%)呈典型的多形性肉瘤形态,2例(33.3%)以异型的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6例(100%)弥漫表达desmin,5例(83.3%)灶性表达myogenin,4例(66.7%)灶性表达MyoD1,1例(16.7%)灶性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30%~70%。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均于术后进行放疗和(或)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MCRCC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1例MCRC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共522例,总结MCRCC的特点.结果 患者男,50岁,因体检时发现左肾占位入院,MRI、彩超及CT检查考虑为错构瘤.病理检查:大体示肿瘤位于左肾上极,有完整包膜,大小4.5 cm×4.2 cm ×4.0 cm,剖面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构成,囊腔间隔厚薄不均,囊壁尚光滑.镜检示囊腔内衬单层透明细胞,囊腔间隔胶原纤维增生,可见灶性钙化,间隔内可见巢片状分布的透明细胞,但未形成肉眼可见的结节.细胞异型性小,细胞核Fuhrman分级:Ⅰ级.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囊腔上皮及间隔内肿瘤细胞CK和EMA阳性,CD10、RCC、Ki67和CD68阴性.行后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随访8个月,一般情况好,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MCRCC作为肾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的独立亚型,完全由囊腔构成,影像学和穿刺细胞学检查等难以与囊性相关性肾病区别,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非常必要,免疫组化标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该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预后良好,保留肾单位手术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54例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其中16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为36.7岁(8~62岁)。以右手拇指最多见,平均最大径1.6 cm,多有完整包膜。肿瘤主要由大的滑膜样单核细胞、小的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泡沫细胞、纤维母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根据组织形态特征,将其分为增生型、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型和纤维化型3种组织学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lusterin在滑膜样大单核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CD163在组织细胞样小单核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CD68和Vimentin在4种细胞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弱不等。Ki-67阳性细胞均为单核细胞,增殖指数3%~12%,平均5%。结论L-GCTS是一种向滑膜上皮分化的肿瘤,根据其组织形态,可将其分为3种亚型,反映不同时段的形态特征,各型间常有重叠。彻底的局部切除肿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了预防复发,局部放射治疗或靶向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发生、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9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37~60岁,平均年龄51.6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Ⅰ型EC 16例,占84.21%,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2例),黏液腺癌1例;ER(+)、PR(+)、VGFR高表达、Ki-67平均>20%肿瘤细胞(+)、p53(-)。Ⅱ型EC 3例,占15.79%,其中浆液性腺癌2例,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具有复杂分支的乳头状结构,伴有较宽的纤维血管轴心,乳头由明显复层细胞被覆,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p53(+)、PR(-)、ER(-)、WT-1(-);子宫内膜癌肉瘤1例,癌成分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肉瘤成分为同源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癌成分PCK(+)、肉瘤成分CD10(+)、Vimentin癌和肉瘤成分(+),a-SMA(-)、Desmin(-)、a-ihibin(-)。结论Ⅰ型和Ⅱ型EC具有不同的组织学起源和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鉴别其组织学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宫颈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收集并分析22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全部病例的活检标本病理切片及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切片。结果宫颈腺癌患者年龄更年轻,就诊时多数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宫颈赘生物或包块,辅助检查均不能完全确诊,病理类型以黏液腺癌最多见。结论宫颈腺癌预后差,受其生长位置、形态特点及现有检查手段所限,不易早期发现,需要患者医生共同努力,力争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