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整合素蛋白连接激酶(ILK)和蛋白激酶B(PKB/Akt)在不同类型和疾病阶段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研究ILK/Akt通路在AL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应用RT-PCR法检测不同类型初治、复发及完全缓解AL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K mRNA和Akt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ILK和Akt在初治AL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在初治纽与复发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K和Akt的表达在AL中呈正相关性。结论:ILK和Akt在AL中异常高表达,而IL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L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AL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即FMS样酪氨酸激酶3,是Ⅲ型RTK家族成员之一,其蛋白结构包括5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1个近膜区(JM),以及胞内由激酶插入区分隔而成的两个酪氨酸激酶(TK)区。目前研究发现,FLT3基因突变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和Asp835点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较为全面地分析273例AML患者FLT3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希望最终能为靶向治疗AML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头号病因,每年多达130万人因肺癌死亡。虽然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和EML4-ALK[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编码蛋白N-末端部分融合至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是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进行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大多数细胞,Bcl-2家族蛋白是凋亡的关键调控者。依其结构和功能Bcl-2家族可分为三个亚家族:①抗凋亡Bcl-2亚家族,含4个BH(Bcl-2 homology)结构域(即BH1~4),成员包括:Bcl-2,Bcl-xl,Bcl-W,Mcl-1和A1。②促凋亡Bak亚家族,在结构上类似Bcl-2,有3个BH结构域(BH1~3),成员包括:Bax、Bak和Bok。③促凋亡BH3亚家族,只有一个BH3结构域,称BH3-only蛋白。其成员包括Bim,Bad,Bid,Bik,Bmf,Puma,Noxa和Hrk。  相似文献   

5.
LIM Kinase(LIM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人类LIMK家族共发现2个亚系,LIMKI和LIMK2。它们都是由两个N-末端的LIM结构域、一个间隔区和一个C-末端的激酶结构域组成。LIMK1穿梭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细胞质中的LIMK1主要是在含肌动蛋白的细胞骨架的组装中起作用,可直接磷酸化Cofilin蛋白的3丝氨酸残基使其失活,从而逆转cofilin诱导的肌动蛋白解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KT1基因PH(the pleckstrin homology,PH)结构域第4外显子的碱基序列,探讨中国人和日本人AKT1基因突变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胃癌组织和大肠癌组织的肿瘤细胞,以这些标本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AKT1基因PH结构域,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分析测序图发现AKT1基因PH结构域第4外显子第49核苷酸没有出现点突变。结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胃肠道肿瘤的AKT1基因PH结构域没有出现点突变,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旋藻对夫鼠力竭运动时间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每组10只。安静组、力竭运动组喂普通饲料,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在饲料中加入15%螺旋藻于粉喂养,共喂养1个月。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运动至力竭,跑台速度16m/min,坡度为-16&;#176;.力竭标准为动物已跟不上预定速度,经电刺激尾巴仍不能继续往前跑。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后即刻腹腔麻醉断头处死,同时亦将安静组麻醉后处死,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的水平,评估机体运动损伤的情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少于力竭运动组[(81.4&;#177;13.7),(72.8&;#177;15.3)min,(t=2.12,P=0.048)]。②力竭运动组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浓度明显高于安静组[(86.6&;#177;4.0),(42.6&;#177;4.6)μkat/L:(6.62&;#177;0.38),(4.82&;#177;0.31)μkat/L:(7.90&;#177;0.48),(5.84&;#177;0.72)μkat/L:(6.16&;#177;0.36),(4.47&;#177;0.15)μmol/L,(q=29.70,16.09,11.50,17.49,P=0.000)],螺旋藻力竭运动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力竭运动组[(53.6&;#177;5.3)μkat/L,(5.85&;#177;0.35)μkat/L,(6.90&;#177;0.45)μkat/L,(4.64&;#177;0.29)μmol/L,(q=19.22,6.89,5.56,15.73,P〈0.01)]。结论:螺旋藻可减轻力竭运动后代谢引起的氧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调节渗透压平衡,防止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是人体内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含有11个外显子,编码的野生型p53蛋白由3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N.末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生长抑制结构域、序列特异的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domain,DBD)、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四聚体化结构域和c.末端非专一DNA调节结构域。p53在监视细胞基因组损伤及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紫外线、电离辐射、氧化应激及癌基因表达等刺激因素引起细胞内DNA损伤时,p53蛋白迅速聚集活化,并作为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对一系列靶基因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观察HKC形态学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实时RT-PCR法测定ILK、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的表达。结果(1)细胞形态学改变:在TGF-β1刺激下HKC细胞由正常状态下的圆形或卵圆形变为梭形,且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梭形细胞比例增大。(2)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RT-PCR检测结果:在TGF-β1刺激下,ILK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ILK、α-SMA和FN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而E-cadherin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TGF-β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刺激HKC表达ILK蛋白和mRNA。(3)相关分析:ILK蛋白表达量与α-SMA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940,P〈0.01);ILK mRNA表达量与α-SMA mRNA、FN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926,r=0.915,P〈0.01),与E-cadherin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820,P〈0.01)。结论ILK参与TGF-β1诱导的肾小管EMT,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和HGF干预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实时RT-PCR法测定ILK、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表达。结果在TGF-β1刺激组,ILK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ILK、α-SMA和Fn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而在HGF干预组,ILK、α-SMA的蛋白表达量以及ILK、α-SMA、Fn的mRNA表达量均较TGF-β1刺激组显著降低,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升高(与TGF-β1刺激组比较,P〈0.01)。结论HGF能抑制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可降低IL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金属硫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低分子量(约6500Da)热稳定性蛋白.富含半胱氩酸,与某些金属阳离子有高度亲和力(如Ag^ ,Cd^2 .Hg^2 ,Cu^2 等)。MT结构分析表明其含有两个结构域:α结构域和β结构域,分别结合4个和3个共价金属离子。MT生物学作用广泛,主要参与机体的重金属解毒和微量金属代谢。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胆碱能神经系统存在胆碱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A共同作用的位点,胆碱能损伤是否影响到酪氨酸激酶A的变化,对于能否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干预认知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不同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系统的影响。 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1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两组,每组7只。 方法:模型组大鼠行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照组同样手术,但不切断穹窿海马伞。两组大鼠术后观察28d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脑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177;6.27),(15.17&;#177;5.23),(18.71&;#177;9.05),(8.03&;#177;2.33)个;(54.77&;#177;11.84),(59.69&;#177;10.40),(49.23&;#177;15.84),(21.49&;#177;1.554)个,t=4.17-10.00;P〈0.01]。 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多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是认知障碍和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促进肺癌细胞侵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转染、siRNA干扰、细胞划痕实验、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探讨IL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 在肺癌A549细胞系中,过度表达的ILK诱导MMP-9的表达(P<0.01);加入MMP-9抑制剂多西环素显著影响了转染组细胞划痕愈合能力(P<0.01),加入抗-MMP-9中和抗体则严重阻碍了细胞迁移能力(P<0.01),体外基底膜侵袭实验亦得到了相同的结果(P<0.01).ILK的过度表达促进磷酸化和核因子-κB(NF-κB)亚单位p65的核易位(P<0.01),并且NF-κB抑制剂BAY11-7028和NF-κBp65siRNA能抑制ILK高表达细胞系中MMP-9的上调(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ILK的过度表达可促进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并且是通过NF-κB途径介导MMP-9上调来实现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pH值变化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索重危病人口腔并发症与口腔PH值的关系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内科重危病人口腔并发症,并用精密试纸测量口腔PH值,将PH值异常的口腔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和常规口腔护理加PH纠正液含漱。结果:无口腔并发症患者63例中,口腔PH值异常4例(6.35%);有口腔并发症的176例病人中,口腔PH值异常84例(42.73%),P<0.05,92例PH值正常口腔溃疡12例(13.04%),84例口腔PH值异常有口腔溃疡33例(39.28%),P<0.05。对照组治愈率74.71%,实验组为88.76%,P<0.05。平均治愈天数,对照组为9.14天,实验组为5.91天,结论:重危病人口腔并发症与口腔PH值异常密切相关,对口腔PH值异常者加用PH纠正液含漱较单纯用常规口腔护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相关激酶(cell cycle-related kinase,CCRK)是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识别激酶,又被称为p42或CDK(cyclin-dependentkinase)相关蛋白激酶PNQLARE(genBank TMAAF89089),分子量约为42 k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9q22.1,基因组长度是8 kb,7个外显子,其序列与芽殖酵母激酶1p(Cdk-activating Kinase1p,Cak1p)及人CDK7具有同源性[1-2].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技术沉默黏附斑激酶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失巢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短发夹RNA干扰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中黏附斑激酶,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10-12周龄清洁级的雄性Wistar大鼠24只,以转染靶向黏附斑激酶的重组RNA干扰质粒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为干预组,选择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质粒、非特异siRNA的细胞为不同对照组,共4组,各6只。消化法培养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设计、构建和鉴定黏附斑激酶RNA干扰载体,western blot法测量黏附斑激酶的沉默效率,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B细胞淋巴瘤2和bax的变化。结果:Wistar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表明黏附斑激酶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第二个重组黏附斑激酶RNA干扰载体的RNA沉默效率最高,为72.1%,其余分别为66.2%和55.3%。(2)Pavu6+27一黏附斑激酶2转染组A。值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质粒、非特异siRNA组(0.179&;#177;0.017,0.30&;#177;0.002,0.296&;#177;0.006,0.28l&;#177;0.007;t=17.802,16.436,14.993,P〈0.01):凋亡率较其余各组则明显升高【(22.28&;#177;2.13)%,(472&;#177;1.67)%,(636&;#177;92)%,(8.19&;#177;1.33)%;t=-19.05,-17.31,-15.16,P〈0.01]。(3)Pavu6+27-黏附斑激酶2转染组bax上升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2.15&;#177;058,1.01&;#177;0.04,1.12&;#177;0.04;t=-4.79,-4.318,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19&;#177;0.31,t=-3.59,P〈0.05)。④Pavu6+27-黏附斑激酶2转染组B细胞淋巴瘤-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阴性对照组显著上升(1.62&;#177;0.15,1.04&;#177;0.03,1.09&;#177;0.01,1.23&;#177;0.04;t=-9.39,-8.701,-6.338,P〈0.05)。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黏附斑激酶基因的表达,可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或降低心脏成纤维细胞中黏附斑激酶表达可能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急性髓系或淋巴系统,尤其是婴儿白血病中,MLL(mixed lineage leaukimia)基因(又称HRX,ALL-1,HTRX)^[1,2]经常被累及。ML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q23,基因全长至少90kb,包含有36个外显子,其编码的蛋白有几个重要的结构域,N末端有3个A-T钩(A-T hook),一个哺乳动物甲基转移酶(MT)同源区域,及一个锌指蛋白结构称为PHD,C末端存在一个与果蝇rtithorax基因同源的保守区域,称为SET结构^[2,3],在病理状态下,MLL基因发生畸变或与染色体易位的伙伴基因相互影响可能也参与白血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结扎单侧输尿管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术后1、3、7、14d处死各组大鼠,取梗阻侧肾做HE、PAS及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K和α- SMA的表达;RT-PCR检测ILK的mRNA表达。结果:ILK主要表达于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一些肾间质细胞胞浆,并且随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增加,范围增大。 在正常组织中,α-SMA仅表达于血管壁。但在损害间质中,可见它表达于损害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且随着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加。ILK、α- SMA 与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在间质中的表达量也成正相关。结论: 随着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 ILK、α-SM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说明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围观察48例经右心导管测压的先心病患者(28例继发有肺动脉高压)和30例正常人的左心功能。结果表明:继发有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左室射血分值(LVEF)及左室短袖缩短率(LVF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不伴PH之患者上述测值则无明显改变;且肺动脉舒张压与LVEF及LVFS均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83(P<0.01),r=-0.6326(P<0.01)。结论认为;PH可致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并推测其机理可能与PH引起的室间隔运动异常、肥厚、左室几何形态改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结构域(EGFR-TKD)突变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将36例肺腺癌并 EGFR-TKD突变者列为观察组,24例无突变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肺部原发病灶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胸部 CT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2例,进展0例,近期总有效率(CR+PR)94.4%。对照组CR 7例,PR 10例,稳定6例,进展1例,近期总有效率70.8%。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腺癌 EGFR-TKD突变患者的近期放疗效果好,提示 EGFR-TKD突变是预测放射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