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肺功能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66例RA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YMRA)、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RA)两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RA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C)进行比较;观察两组RA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SAS)和抑郁(SDS)、社会支持评定(SSRS)量表、健康指数(HAQ)、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及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66例RA患者中,YMRA占71.2%,ERA占28.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可知,RA患者肺功能异常率最高的为FEF75(66.7%),其次为FEF50、MVV、FEF25;ERA组FEF75异常率达74.4%,PEF、MVV异常率分别为73.4%、57.9%。(2)与NC组比较,YMRA组、ERA组VC、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PEF明显降低(P<0.01)。与YMRA组相比,ERA组SSRS、双手握力数、ASO、CD4+CD25+CD127-Treg降低(P<0.05);生理功能积分、社会功能积分、心理功能积分、健康认识积分、生活质量总积分、SAS、SDS、HAQ、关节肿胀、关节压痛、中医症候总积分、血清铁、X胸片分级显著升高(P<0.05或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A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与晨僵呈正相关,FEF25与关节压痛呈正相关(P<0.05);VC、FVC与15 m步行时间呈负相关,FEV1、PEF与关节压痛呈负相关,MVV与DAS-28呈负相关,FEF50与关节压痛、15 m步行时间呈负相关,FEF75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肺功能水平显著下降,表现为小气道功能的严重损伤,并伴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伴肺功能降低和肺功能正常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探讨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复方新风胶囊改善RA肺功能的机理。方法:66例RA患者通过肺功能仪检测,根据肺功能的变化分为2组:肺功能降低组为A组,肺功能正常为B组,观察A、B组患者外周血Treg的表达及XFC干预后Treg的变化。结果:RA患者中肺功能降低45例(68.2%),肺功能降低主要以FEV1/FVC、FEF75、FEF50、MVV、FEF25为主;A、B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CD4+ CD25+ CD127- Treg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XFC干预后,A组肺功能参数FEV1、FEV1/FVC、MVV、FEF50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RA患者肺功能参数中VC、FEV1、FEF50与CD4+ CD25+ CD127- Treg呈正相关(P<0.05),FEF75与CD4+ CD25+ Treg、CD4+ CD25+ CD127- Treg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RA肺功能改变主要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小气道阻塞,同时与Treg表达密切相关;XFC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肺功能,其机理是通过上调CD4+ CD25+ Treg、CD4+ CD25+ CD127- Treg的表达,调节自身免疫功能,增强肺部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肺功能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观察新风胶囊对RA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新风胶囊(XFC)组和风湿骨痛(FSGT)组,另设正常对照(NC)组40例,观察RA患者、NC组肺功能变化,XFC组、FSGT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NC组比较,RA组肺功能参数明显降低;肺功能参数中,异常率最高为7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其次是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50)、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等;RA组肺功能参数异常率明显高于NC组(P<0.01);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肺功能参数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MVV分别与社会支持评定积分(SSRS)、双手握力值、CD4+调节T细胞(Treg)、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呈正相关,肺功能参数分别与抑郁(SDS)、健康指数(HAQ)、主次症各积分、免疫球蛋白M、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P<0.01或P<0.05);③XFC组和FSGT组均能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SAS、SDS和实验室指标,XFC组在改善肺功能(FVC、MVV、FEF50)、SDS、食欲减退、少气懒言、食后腹胀症状方面明显优于FSGT组(P<0.01或P<0.05);④2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XFC组显效率明显高于FSGT组(P<0.01).结论:RA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以小气道阻塞、通气功能减退为主,并与临床症状体征(关节压痛、大便稀溏、食欲减退等)、实验室指标(IgM、RF)呈高度相关性.新风胶囊能明显改善RA患者肺功能,其机制是通过上调CD4+CD25+CD127-Treg、下调PLT、CRP,清除免疫复合物降低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整体调节免疫平衡,改善RA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R1、CD59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患者的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其与CR1、CD59及其他指标(年龄、病程、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深吸气量(IC)、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50%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IC与C3呈正相关(P<0.05),MVV与年龄、15m步行时间、α1-AGP、CRP、ESR呈负相关(P<0.05),FVC与15 m步行时间、IgA,C4,α1-AGP,CRP呈负相关(P<0.05),FEV1与关节疼痛积分、生理功能积分、IgA、C4、α1-AGP、CRP呈负相关(P<0.05),FEV1/FVC与病程、关节肿胀积分、RF呈负相关(P<0.05),FEF25与年龄、关节肿胀积分、15 m步行时间、生理功能积分、CRP呈负相关(P<0.05),FEF50与年龄、关节疼痛积分、15 m步行时间、生理功能积分、C4、CRP、ESR呈负相关(P<0.05),与CR1、CD59成正相关(P<0.05),FEF75与关节疼痛积分、15 m步行时间、RF、α1-AGP、CRP、ESR呈负相关(P<0.05),与CD59成正相关(P<0.05),PEF与关节疼痛积分、15 m步行时间、生理功能积分、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RA患者的肺功能与健康人相比有多个参数显著降低,肺功能改变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其次为较高比例的小气道阻塞,并可见肺容积减小,而且肺功能的改变与CR1、CD59表达水平的降低、补体系统异常活化相关,与病情及疾病活动性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肺功能、肺部、关节、全身症状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风胶囊(XFC)组(研究组)和风湿骨痛(FSGT)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肺功能、肺部、关节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同时,CD4+CD25+CD127-Treg升高(P<0.01或P<0.05)。结论复方新风胶囊通过上调CD4+CD25+CD127-Treg,从整体水平调节免疫平衡,改善RA患者肺功能和肺部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探讨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红细胞免疫机制。方法:检测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红细胞CR1、CD59的表达水平,并将4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20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CR1、CD59、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红细胞CR1与CD59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红细胞CR1、CD59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红细胞CD59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关节疼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关节压痛积分、晨僵积分、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15m步行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实验组双手握力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关节疼痛积分、症状总积分等部分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RBC、Hb均明显升高(P<0.01),PLT、RF、α1-AGP、ESR、C3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Hb明显升高(P<0.01),IgG、RF、ESR、C3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中,C3、Hb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实验组治疗后RBC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能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潼矿泉对飞行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名健康男性疗养飞行人员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矿泉浴组、矿泉游泳组分别进行常规疗养、矿泉浴及矿泉游泳训练。于实验前后测量肺功能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等各项指标。结果与实验前比较,矿泉浴组训练后FVC、PEF、FEF25%~75%、FEV1/FVC均显著提高(P<0.05);矿泉游泳组锻炼后FVC、FEV1/FVC、PEF也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3组组间比较,矿泉浴组、矿泉游泳组较对照组改变显著(P<0.05),矿泉浴组、矿泉游泳组之间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自然疗养因子矿泉浴、矿泉游泳有增强飞行员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 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肺功能、肺部HRCT改变及细胞因子(TNF-α、IL-10)的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12只,向模型组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 l致炎。致炎48 d后行肺功能测定、肺部HRCT扫描并留取血液标本以备测定细胞因子,同时观察两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50)、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最大呼气流量(PEF)显著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HRCT表现为肺轮廓欠清晰,肺部血管影扩张,边缘模糊且不规则,两肺有索条状密度增高影,邻近胸膜轻度肥厚。模型组TNF-α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降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大鼠肺功能参数FVC、FEV1、FEF25、FEF50、MMEF、PEF与足跖肿胀度呈负相关;FEV1、FEF25、FEF50、MMEF、PEF与TNF-α呈负相关;PEF与IL-10呈正相关、与TNF-α呈正相关,足跖肿胀度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AA大鼠存在肺功能减退,肺部影像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测定异常对急性气道炎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Vmax8500肺功能仪测定10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最(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速(FEF25%~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50%)等。分为小气道功能正常组(52例)与小气道功能异常组(50例),判定标准:FEV1/FVC≥70%的肺通气功能正常者,FEF25%-75%和FEF50%均小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小气道功能异常。结果2组VC、FVC、FEV-、FEV1/FVC、MVV、PEF等常规肺功能指标均正常(P〉0.05)。但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75%和FEF50%小气道功能异常组均降低,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气道炎症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小气道功能检测可为诊治提供循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1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体征积分和全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关节重着、关节皮温和皮下硬结(P<0.05)。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改善关节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全身症状总积分都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以及食后腹胀的积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全身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不仅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体征,而且对活动期RA全身症状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肺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39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合并间质肺炎患者5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风湿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同时对观察组进行3个月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不接受呼吸功能锻炼。两组进行临床体征评价、肺功能(FEV1%、MMEF、FEV1/FVC、PEF)评价及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腹胀、乏力、厌食和合并感冒等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FEV1%、MMEF、FEV1/FVC、PEF指标及SGRQ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其心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50例首次发病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由于患者失去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出院等原因,有5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2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4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相应的常规康复功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肌训练。每日2次,每周6d,康复治疗共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测定和呼吸肌肌力测定,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及下肢部分对2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分;然后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和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C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静止吸气压(PImax)、最大静止呼气压(PEmax)、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除FMA和BI评分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发现,2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通过呼吸肌训练能有效增加呼吸肌肌力,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霍飞翔  李响  张洪蕊  杨帅 《中国康复》2022,37(8):477-481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膈肌运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呼吸训练,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膈肌运动幅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膈肌运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FVC、FEV1、PEF、MVV值及膈肌运动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从第3周均较第1周明显降低(P<0.05),且从第4周开始,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膈肌运动及肺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吴钊泓  邹玉婵  黄凡 《中国康复》2019,34(4):175-178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气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吸气压力(MIP)、最大呼气压(ME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FVC、MVV、PEF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MIP、MEP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CRP、WBC计数、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进一步改善肺部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大容量肺灌洗(WLL)治疗煤工尘肺远期肺功能效果的分析,来探讨WLL治疗和控制尘肺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陕西省韩城矿务局某煤矿,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日本捷斯特(CHEST)肺功能仪作为检测仪器,对入列现存活的90例(肺灌洗组21例.非肺灌洗组69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横断面检测;将肺灌洗组和非肺灌洗组患者的肺功能按VC,FVC,FEV1,FEV1%.MMF,PEF,FEF25,FEF50,FEF75,MVV等10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灌洗组在PEF、FEF25及MVV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50.6±28.5,49.2±26.7,72.6±34.8;非肺灌洗组分别为30.8±16.2,30.8±17.3和49.0±20.0,两组比较,肺灌洗组好于非肺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WLL对尘肺患者的远期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是尘肺病治疗及二级预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烟龄(年)、烟量(年支)、戒烟时间(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的关系。方法测定156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根据气道阻塞程度分为ⅡA、ⅡB、Ⅲ级COPD。结果各组间的PEF%、FEF;%、FEF。%、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与烟量及烟龄存在负相关,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在控制年龄、烟量等因素后,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而与烟龄存在负相关。结论戒烟可减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
陈庆庆  曹胜  金荣疆 《中国康复》2015,30(3):210-2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有氧锻炼方式对健康人心肺适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到跑步平台组和楼梯机组各16名,2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跑步机及楼梯机有氧锻炼,每次30min,每天1次,共5d。结果:锻炼后,楼梯机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流速(PEF)以及6min步行距离(6MWD)均较锻炼前明显提高(P<0.05),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跑步平台组锻炼后FVC、FEV1、FEV1/FVC、6MWD、PEF较锻炼前明显提高(P<0.05),MV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锻炼后,楼梯机组FEV1/FVC、MVV、6MWD、PEF提高幅度明显优于跑步平台组(P<0.05),但FVC、FEV1的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楼梯机锻炼和跑步平台锻炼对健康人的心肺适能水平都有显著影响,但楼梯机锻炼对健康人的MVV、FEV1/FVC、PEF及6MWD的提高幅度更大,即楼梯机锻炼在短时间内对健康人的心肺适能水平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