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床教师循证护理带教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教师的循证护理带教意愿.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3所临床教学医院的108名临床带教老师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79.63%的临床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临床循证护理教育,67.59%表示愿意接受临床循证护理教育的带教任务,76.46%认为进行循证带教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循证护理知识认知程度不够.结论 临床循证护理带教有必要进行,并且要从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知识普及人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对无锡市10家医院的84名参加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培训班的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总分为(104.17±2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循证护理态度得分率最高;职业情感、工作压力及是否学习过循证护理的课程或参加过相关培训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信念较高,但实施循证实践的能力相对欠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适度减轻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并根据不同职业情感及培训学习情况开展培养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现状。[方法]自制问卷对重庆市某三家医院的40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92.5%临床带教老师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目的是培养临床科研能力,60.0%临床带教老师认为临床轮转时间为1年,大多数带教教师认为临床指导老师的准入标准为: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结论]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对护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不足,需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化的临床指导老师的准入标准,提高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实践能力的强弱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于2011年7~11月对120名有临床护理带教任务的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强,信息利用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及科研能力一般,英语能力及系统评价能力较弱.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已具备实践循证护理的正确思维方法,但在循证技能如利用信息、统计分析与科研、英语、系统评价方面需不断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护士对实施循证护理的认知状况. 主要包括护士对实施循证护理的看法;护士对实施循证护理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的认知;护士对循证护理基本术语的理解程度以及她们获取临床知识的主要渠道的认知. 方法 在2014年3~5月期间,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北京一大型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399名应答者完成了问卷调查. 结果 有73. 4%的护士知道循证护理,然而,熟悉和比较熟悉循证护理的仅有9. 1%;73. 6%的护士认为在护理工作中有必要开展循证护理;67. 2%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有过尝试循证护理的想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尝试过循证护理的仅有7. 6%. 为一半护士所认知的实施循证护理的障碍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缺乏检索和理解研究资料和报告方面的知识以及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太少. 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循证护理术语并且可以解释给他人. 护士获取临床知识主要渠道是教科书、网络和学术会议. 结论 尽管临床护士对实施循证护理持积极态度,然而,循证护理认知和实施循证护理实践的水平较低,阻止循证护理实施的主要认知障碍是缺乏时间,缺乏检索和理解研究资料和报告方面的知识以及学习和培训机会少. 此外,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基础知识十分欠缺. 结果提示医院管理者需要构建和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措施,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以及适当的教育培训来增强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的认知和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情况的评价,为遴选护理师资,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我国10个省市92所医院实习的794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临床带教老师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带教水平的评价以及学历层次的调查.结果 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带教水平的总体评价尚可;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情况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专护生对教师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和带教水平的评价最高,专科护生次之,本科护生最低.带教老师以专科学历居多,本科和硕士学历较少;本科护生带教老师的主要学历层次低于中专和专科护生的带教老师.结论 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总体评价尚可,但本科护生的评价低于中专和专科护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安排也不合理.实习医院应该加强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遴选,选择热爱护理专业、工作态度好、带教水平高的高学历护士承担带教工作.同时,应根据护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高学历护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教学及管理能力,使他们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需求现状,为进一步系统组织和科学开展师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长沙市某三甲医院168名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分析其带教培训需求。结果98. 4%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表示需要开展相关培训。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年限的带教老师对培训时数、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需求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针对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年限的带教老师,科学安排培训时数、合理规划培训内容以及联合应用多样的培训形式,实施有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培训,为当代护理行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需求状况,加强军队医院护理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培养具有全面教学能力的护理教学骨干,优化护理师资队伍,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和实习满意度.方法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生实习需求,采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2004、2005年临床带教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重点加强护理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技能和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结果临床教学实践中带教严格、基础扎实、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带教老师深受实习护生的欢迎和热爱.加强调查研究能够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科学量化考评机制,有效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提升实习满意度,使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更为科学规范.结论加强临床护理师资能力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推动医院建设的有效举措,并且对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其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
金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10-591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方法于护理教育相结合,促进护生对实习过程的认知及行为的改变,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方法对护生和带教老师进行调查问卷,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与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促进护生实习过程中行为改变。结果护生由原来的平均理论、实践成绩86、90,分别提高至:94、95,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0%提高至96%,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满意度由原来的80%提高至94%。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可提高护生对实习的认知程度,提高实习和带教质量,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情况.[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工作倦怠感量表(MBI-HSS)对140名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高分百分比为:情绪衰竭占47.1%、去人格化占49.3%、个人成就感占74.3%,工龄和婚姻状况等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倦怠水平有一定影响.[结论]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倦怠水平偏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高临床带教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本科护理教育中设置循证护理课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胡静 《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3-446
目的探讨在本科护理教育中设置循证护理课程,为循证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的相关培训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7名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专家进行3轮问卷调查,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筛选循证护理课程设置指标条目。结果 70.59%的专家认为在护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循证护理课程"非常必要",29.41%的认为"必要";70.59%的专家建议将循证护理课程列入护理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学时数为17-24学时;76.47%的专家建议将循证护理课程安排在整个护理学学习的中后期,即基础课程学习后期,临床实习前期;76.47%的专家建议从事临床工作的教师担任本科循证护理课程教学任务。结论本科循证护理课程开课形式为选修课;开课时机为基础课程学习后期,临床实习前期;学时数为17-24学时;师资来源为从事临床工作的临床教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技能。方法2011年1—8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98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等3个方面。结果398名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技能得分分别为(14.86士2.23)、(16.47±2.35)、(13.36士2.31)分,不同学历、职务及是否为临床教师的护士循证护理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为临床教师的护士循证护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务及是否为临床教师的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培训,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使临床护士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龄≤5年)临床护士循证护理(EBN)知信行与循证实践(EBP)障碍现状及相关性,分析影响EBN知信行的因素,为EBN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4月1日~6月1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济南市3所三甲医院407名低年资(护龄≤5年)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循证护理知信行量表(EBPQ)、循证实践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7名低年资临床护士EBPQ问卷均分为(4.61±1.10)分,循证实践障碍问卷各维度得分为开展循证护理的资源条件(29.15±6.82)分、科研报道的质量(25.28±6.51)分、护士对循证护理的主观态度及能力(23.81±5.45)分、研究报道的时效性与系统性(18.69±4.66)分;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人事关系、职称、是否为带教老师、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是否有过护理科研经历、阅读文献情况、对学习循证护理是否感兴趣、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有必要开展循证护理方面EBN知信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对待护理的职业态度、对学习循证护理是否感兴趣为EBN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论:低年资护士EBN知信行水平仍有待提高,造成实践障碍的因素包含各个方面,需要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工作分析角度探讨临床护理教师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为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拔、考核、培训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O*NET工作风格与工作技能问卷调查杭州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3名临床护理教师。结果临床护理教师工作风格重要性评分前3位的条目是关注细节、正直诚信和合作;工作技能重要性评分前3位的条目是沟通能力、主动倾听和指导能力;医院类别对压力承受能力、评判性思维、时间管理能力3个条目选择有影响(P0.01),职称对自我控制能力、指导能力、协调力3个条目选择有影响(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师了解其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素质,对构建临床护理教师岗位胜任评价体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教学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工作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通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短式量表(short-form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S-MSQ)对上海市5所教学医院的200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分别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满意度总体在中等以上;工作志愿、职业前景、工作自主性、参与决策、领导类型、工作独立性、报酬、成就感及医院政策影响着带教老师工作的满意度。结论管理者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激励带教老师,可提高带教老师的工作满意度,保证临床教学医院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临床循证护理小组工作模式,有组织地按循证护理小组的工作要求对临床护理难点实施循证护理,在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同时,很好地培养了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实施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Evidence-based practice has become a dominant trend in the healthcare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viding efficient, high quality health care, and policy making. Traditional problem-solving methods may not adequately address consumer needs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modern healthcare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correct decisions,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collection, assess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health care provider. Creating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nursing culture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way for nurses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subsequently, adapt to solving clin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strategy for incorporat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o the clinical ladder system used at the authors' affiliated medical center. Three strategies are introduced. These are: (1) including the EBN concept in newcomer in-service training; (2) adopt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 competence as a criterion in the clinical ladder system, with various evidence-based, ladder-related reports required for promotion; and (3) providing support to nurses through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education as well as individual consultation.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provided a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and policy makers working to foster evidence-based practice nursing cultur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放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肺癌Ⅱ期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运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在住院放疗期间医疗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疗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医疗护理满意度85%,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护理水平,提高医疗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5—7月对黑龙江省5所三甲综合医院的81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和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本研究回收有效电子问卷799份,有效回收率为98.6%。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99名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总分为(35.69±25.9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职务及循证实践知识技能是影响黑龙江省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黑龙江省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水平较低,亟须提高。建议黑龙江省三甲综合医院应加大对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重视,同时医院主管护理科研及教育的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的循证护理能力,推动本医院的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线上、线下循证护理相关学习课程或讲座,鼓励临床护士将所学循证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This cross-sectional research used a qualitative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clinical competence in nursing. The aim was to look for evidence of how clinical competence showed itself in practice. In the research, the views from both education and working life are combined to broadly explore and describe clinical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clinical preceptors and teachers. The questions were formulated on how clinical competence is characterised and experienced, what contributes to it and how it is maintained, an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competence and evidence-based care. The answers were analysed by inductive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linical competence in practice is encountering, knowing, performing, maturing and improving. Clinical competence is an ongoing process, rather than a state and manifests itself in an ontological and a contextual dim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